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救国是严复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是这一思想的纲领。严复的思想,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对社会发展的启蒙性。他认为,注重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政治、社会改革的基础;为了推进国民性教育,批判封建主义,就得致力于译事,大量、系统地引进西学。严复的教育救国思想,翻译的不朽名著《天演论》,极大地振奋了民心,给许多杰出历史人物以思想武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认为"欲新吾国当新吾民",通过考察西方近代国民理论及近代国民人格,梁启超借鉴严复"民德、民智、民力"概念并拓展其内涵,从而形成特有的集"道德"、"智慧"、"力量"三维一体的近代中国国民人格观,开启中国国民人格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严复作为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是清末向西方寻求真理,挽救国家于危亡的重要人物。他通过对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反思,指出最根本的问题是国民素质中的民德问题。展开对严复在近代政治转型时期民德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近代思想的理解,也对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教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严复的伦理思想深受西学尤其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严复认为,中国在近代被动挨打的现实应验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所以中国要想改变自己的历史命运就必须首先对中国人落后的国民性和低下的国民素质进行彻底的改造.为此,严复将进化论的自然法则运用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领域,形成了其独特的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主张为核心,以倡导西学、道德重建、人格重塑为实质内容,以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进化论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近代对国民素质及其教育始终予以最深切关注的启蒙思想家。严复首次提出了国民"劣根性"问题。本文从表现形式、改造方法等方面对严复关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严复站在中西对比的高度对国民"劣根性"表现的分析,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建设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主题.建立富强文明的中国现代国家是严复的毕生追求.受英国自由主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等思想的影响,根据对nation-state的不同理解,严复建设中国现代国家思想的取向,区别于民族主义叙事下的民族国家,而呈现出一种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国民国家意味.这种国民国家形态强调国民—国家的一体结构,即现代国家的生成和现代国民的创造在互动中同步进行.对于严复国民国家建设思想的内在理路,可以通过三对范畴进行分析和理解,即:道德性的自由与非道德性的权利,儒家式"君子"与现代性"个体",传统天下与现代国家.通过对严复个案的梳理与分析,可以为处理好当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边疆问题、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以及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问题,提供理论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严复与福泽谕吉智德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与福泽谕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启蒙思想家,都提倡提高国民的素质,但又有所区别。同为“开民智”,严复有感于八股取士的腐朽,提出新式的教育理论和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却受限于政府主导一切的国民教育模式;福泽谕吉肯定明治以来政府日益完善的教育体制,倡导以学者为先导,学者、民众、政府三位一体的国民教育模式。同为“新民德”,严复始终处于中西学的矛盾之中,摈斥“天赋人权”;福泽谕吉却尽力引入西学,以求取代汉学在日本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所以热赞“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8.
试论严复的译名创新陆道夫严复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他试图通过翻译“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把当时先进的欧洲思想文化系统地输入给中国,成为我国‘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严复自1897年首...  相似文献   

9.
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主张,将中国的富强之路明确定格在国民的素质提高上,将宏大的启蒙明确落实在微观的个人上,体现出历史的进步;其中的"鼓民力"主张,是对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一个反拨;严复把"身体"与启蒙、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通过由国到人、由人及身、由身返国的思考逻辑,将身体纳入救亡强国体系,开启了晚清以后身体政治化、国家化的思想路径。作为一种积极的身体政治,它成为一种新的理念阐发而闪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并得到同时代及后人的广泛响应,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以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严复的责任观主要表现在:在现代国家构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责任问题,认为培养国家责任与公德责任意识的最佳途径莫若自治;在对中国低下的国民素质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三民说的"新民"社会责任,力图通过教育来提升国民素质;作为一个学者,严复自觉地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译著西方经典著作,传译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宣传西方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承担着一个学者的责任;作为一个教育家,严复注重家庭教育,重视子女独立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彰显着一个教育家的家庭责任。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向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资源。宋明新儒学作为国民心理结构的重要奠基,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农民的思想和生活。借鉴和弘扬新儒学中的"克己复礼"、"格物致知"和"民胞物与"等思想观念,将对现代农村和农民的道德生活、科学理性以及社会关系建设,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晚清和"五四"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学系统的转型相呼应,民族危机的现实与强国富民的政治理想激发了知识分子对强势西方他者的学习兴趣,结合"启蒙"、"救亡"的目标,翻译当仁不让地成为再现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中国形象主体性的思想选择。其中主要以严复和鲁迅为例,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人本实践和社会分析来阐述严译文本的社会需求及其启蒙意义,严复选择西学的"精髓"来翻译,主要是"癒愚"、启蒙,消除国人头脑中落后的意识形态,努力改造中国愚昧、落后的国民形象,同样也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中的人本实践和社会分析来阐释鲁迅对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是最后一批士大夫的代表,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而严复是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被视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们均是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均不满于汉学宋学无用、无实,传承了文化传统中的经邦济世情怀与实事求是精神;均文宗桐城派,由曾国藩推动而实现中兴的桐城古文,经严复以先秦文体表达现代思想这一中介,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前驱。从曾国藩到严复,既有继承,也有扬弃。在某些方面,严复的思想是在曾国藩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从曾国藩等人的变易论通向严复介绍的进化论;均为军事近代化尤其是建设近代海军的重要推动者;从曾国藩将传统学术门类中增加"经济之学",到严复从西方引进现代经济学;从曾国藩倡导"格致",到严复全面介绍西方科学;均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尤其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先驱者、先行者。严复对曾国藩思想也有突破性发展: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采取激烈抨击、全面颠覆的态度,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天壤之别;曾国藩终其一生没有从旧学中突破、突围,而严复对旧学进行揭露与批评和学术形态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立开启了闸门。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处在封建思想的牢笼,运用资产阶级的观点批判中国封建的政治法律思想,分别从“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群己权界”“、黜伪而崇真,屈私以为公”、“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几个方面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法律建设作了深层思考,对中国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下半叶的西学东渐之风,使中国许多开明人士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徘徊,表现出既对将出现的新事物向往,又对将失去的旧传统留恋的矛盾心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严复对中学进行了严厉批判,大力提倡学习西学,并提出“教育救国论”,希望通过“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兴国强民,以求在“物竞天择”中立于不败之地。严复这一教育价值观实际上是完全服从、服务于其保守的政治立场的,这就决定了“教育救国论”的最终破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论述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指出孙中山针对国民素质低下的一些表现,提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养成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大力推行普及教育,积极提倡教育平等,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热情支持女子教育,极力促进教育改革,同时非常关注社会教育。从孙中山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思想中,可看到中国传统与西方文明的多重影响,并有与时俱进、与国情结合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国民素质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素质即国民的整体质量,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指国民整体质量的现代化,也就是国民由“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素质。我国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通过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只有实现了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才能实现我国国民素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由于特殊的历史现实 ,从世纪初严复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这一命题起 ,国民性改造就成为时代主题之一而受到 2 0世纪中国思想家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从思想基础、对现状的认识、对未来的规划及改造的途径等诸方面来比较在世纪初“新民”思想滥觞时期 ,在同样的口号下梁启超与青年鲁迅的思想所表现出的异质性 ,力图通过对比找到二者发展的不同的基础奠定 ,从而探索出后来二者“异路”的溯源所在  相似文献   

19.
启蒙的两种类型:严复梁启超比较论俞祖华严复和梁启超是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最有影响的两位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思想和新民理论,都意识到了人的近代化的历史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启蒙宣传工作,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发展。这是他们...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启蒙思想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受严复和法国、日本等国启蒙思想家启发,深刻意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意义。他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致力于对国民的思想启蒙,并由此形成以新民说为主体的启蒙思想。他强调发扬民族主义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将中国与西方优秀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新国民的目的。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不仅具有政治实践意义,而且显示出重要而长久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