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省部共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是国家为推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各省部共建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如高层次人才匮乏、政策缺位、投入不足等问题,亟需通过国家专项资助政策、倾斜政策、学校内部人才队伍优化、完善激励机制和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等措施推进共建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为代表的地方层级体制改革,由于种种原因遭遇了不少难题,制约了改革的持续推进。基于地方治理的视角分析改革持续推进面临的难题与对策,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界限明确、多元合作的治理框架,建立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合理的职责、权能分工体系,以及建立不同区域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与沟通合作机制,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方本科高校与所在城市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是提升城市和高校"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因管理体制机制等影响,致使一些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建设相互"无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功能与优势的发挥。通过剖析地方本科高校与所在城市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状况,结合地方本科高校实际和区域城市特点,提出并论述了健全组织领导体制、联合开展文化合作研究、强化政策法规保障、建构系统性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等五方面建议与构想。全面推进"大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发展场景下,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有效回应了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对养老服务供给的基本要求。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因关乎公共利益,指标选取应注重把握老年人需要的多层次多类型特征,指标选取和标准设定要防止制度成本的无效扩张,标准供给要预防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公共政策失灵。通过国家的连续性政策梳理与地方的针对性实践考察,当前,国内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总结出了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双向互动、试点经验与专家知识相互结合、行政主体与社会力量协同合作等宝贵经验。未来的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应持续优化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路径,加快推进养老机构标准体系化建设,构建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长效执行机制,探索向全行业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推进机制与改革发展是"十三五"规划两个重要内容.两大战略一个立足于构建对外开放格局,一个立足于国内区域发展新布局,两者以何种机制结合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整合分析两大战略之间关系可知,两大战略的互相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水平对"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推进的影响;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及部分国家城镇化发展状况可知,中欧城镇化合作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合作重要机制;从城镇化动力来源的两个主体--政府与市场这两个视角可以探讨两大战略的结合路径.通过现有文献资料的综述研究可知,从国际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本质是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完善也是城镇化问题的重要部分;从国内研究来看,中小城市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应该作为研究的重点;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省、市城镇化合作;妥善处理"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城市的产业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软科学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快推进高校软科学研究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福建高校软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基础上,着重从营造氛围、主动服务,融入全局、把握方向,搭建平台、培育品牌,创新机制、促进转化,对台合作、推进先行先试等方面提出推进地方高校软科学研究更紧密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加强地方政府间合作。亳州与芜湖在人力资源交流、经贸往来、干部挂职交流培训、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对完善沿淮与皖江城市带政府间合作进行思考,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市场机制,为合作提供政策支持,激活内生机制。提出推进沿淮与皖江城市带合作的对策建议:发挥政府在产业转移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抓好共建园区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校省部共建、博士授予权单位建设、新校区建设等重要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改革与发展正向纵深推进。为了实现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需要全校教职工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学报刊发我校党委书记朱海风教授《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一文。该文强调要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围绕省部共建的目标和主旨,进一步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服务面向与办学宗旨;二是坚定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与发展战略;三是坚守协调共进的学科建设发展基本原则;四是强力实施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五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六是努力开发校友资源与促进校友共建共享等。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科技合作已成为推动区域科技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区域性科技合作中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实践情况看,在区域性科技合作中,地方政府存在政策支持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到位、服务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在思想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组织协调机制等方面还较为薄弱.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有效发挥自身在区域性科技合作中的职能作用,着力健全协调推进机制、资源优化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不断推进区域性经济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资源下沉是国家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项目进村是主要的实现路径。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既是项目进村的目标,也是衡量项目进村运行效果的标尺。通过W村的深度田野调查发现,国家和地方合作通过专项项目资源进村扶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项目引进创富、项目运行共同参与和项目成果共享三种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机制。同时,项目进村运作实践中,由于项目“配套转嫁”、项目悬浮和规划滞后等导致村集体负债风险、村干部信任危机和村庄高质量发展乏力等问题。加强项目进村的机制创新,即赋责、赋权、赋能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是扎实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建设不仅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且对引领和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现状与战略定位的分析,探讨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具有的先行先试突破口、科学发展先导区、发展新增长极、改革创新试验田等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要求,阐明了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存在的一些障碍和隐患,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从4个方面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家新一轮区域战略部署正推动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重构与优化,两岸关系持续发生重大积极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在对国家新一轮区域战略部署的审视与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战略关系,提出要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省的三大优势,即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优势,着眼于福建未来发展,提出了福建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战略重点:(1)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2)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群;(3)壮大中心城市,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4)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产业群;(5)发挥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福建生态省建设。  相似文献   

15.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北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特殊的区位和竞合态势,是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战略的重要背景。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福建主要优势有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福建未来发展,不仅要积极参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更要通过闽台合作,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在竞争中发展自己。近中期内,福建应主要在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壮大中心城市、培育产业集群和建设生态省等5个方面努力奋斗,抢抓机遇,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建好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实现祖国统一,最终建成“环海峡经济圈”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基于“五缘”优势的海西发展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缘"是闽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五缘"优势是海西建设的重要推力。本文分析了两岸关系新变化和海西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认为新形势下福建的对台优势局部范围有所弱化,但总体上将进一步增强和显现,要重新审视"五缘"优势,把握海峡两岸和平与发展新契机,发现、创新并发挥"五缘"优势,为推进海峡经济区建设和两岸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从福建国有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入手,阐述了福建国有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振兴,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和稳定保障作用,提出了坚持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原则,积极推进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转变增长方式以及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等措施,以促进福建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构建海峡经济区中应先行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经济区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海峡东岸经济区的连接(主要是福建与台湾的连接),构成海峡经济区的核心区。海峡东岸经济区需要向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空间,海峡西岸经济区具备与海峡东岸经济区连接的充分条件,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构建海峡经济区中应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19.
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根据国家均衡发展战略、集约型增长、自主创新等政策的要求,抓住闽台产业分工发展、中央支持海峡西岸发展、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等闽台合作的新机遇,充分重视海峡西岸内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严重等问题,综合分析区域具备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以及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进而选择符合区域实际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认为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区域内具有劳动能力、能够实现价值创造的劳动力总和,其开发是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础性工程,是闽台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闽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比较分析闽台农村人力资源合作开发的环境等,认为要实现闽台人力资源合作开发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长效的开发合作机制,并着重立足福建提出科学选人、正确用人、平台育人和制度留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