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采用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分配系数构造产业融合度指标,从纵向角度测度和分析福建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水平。选择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4个沿海省份作为样本,与福建省进行产业融合度横向比较。研究发现:(1)福建省制造业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水平相对较高,与现代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度相对较低;(2)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融合水平相对较高,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融合水平相对较低;(3)从横向对比来看,福建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度在5个沿海省份中处于中下游水平。要进一步提升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应当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针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演进关系和融合趋势,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与融合,主要是基于分工专业化、价值链以及产业集群三种方式来实现的。研究结果对推进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武汉市上市公司的视角具体分析了武汉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探讨制约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因素,提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扩大对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做好高端人才保障工作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正加速融合,已经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湖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化与协同化,以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则是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手段。基于2004—2014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从整体和细分行业角度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以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对外开放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从分行业来看,运输和通信服务对外开放对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最为明显,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对外开放也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对外开放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不显著。要通过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外资准入门槛、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提供良好投资环境等综合措施,积极吸引优质外资流向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介绍服务创新的存在性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服务创新与制造业创新的主要差异,以及对制造业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企业内部、产业链及区域内三个层面上阐释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最后提出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变革的角度来看,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方式分为嵌入式、交叉式和捆绑式。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因素可分为信息技术、技术创新和分工与专业化三个方面,以此为基础,从自主创新视角来看,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机理主要是自主创新通过提升组织的信息技术能力、技术创新和推动分工与专业化深化而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因此,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实现路径是推动自主创新的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通过公共创新平台进行自主创新、促进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协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产业政策评估是产业政策管理的必要环节。应该在对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的目的、标准、内容等要素进行理论分析。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政策评估的实现要依靠市场、政府、企业对政策的协调配合,从而为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者协同产业体系的构建契合经济新常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实践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首要目标和重要基础.四者协同产业体系的构建蕴含着矛盾分析的辩证法哲理,体现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要求.为此,应精准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通过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成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共生的制造业服务化,从而构建完善的四者协同产业体系,牢固奠定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范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对于正面临着严重资源和环境约束、亟待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国制造”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发展范式。在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指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服务化。通过对两者融合过程中的价值链分析,认为融合是两大产业全部价值活动的有效组合及通过对这些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全体利益方进行优化整合而实现的有效制度安排集合的总和。在此基础上,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方式分为价值链纵向延伸、价值链横向拓展、价值链活动虚拟及价值网式融合四种类型,并对不同融合方式的实现机制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探究北京现代服务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为目的,根据2002—2010年北京投入产出表计算北京现代服务业融合度,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北京现代服务业融合与北京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发现北京现代服务业内部融合对北京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但并不能为北京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足够的动力,还需进一步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的跨产业融合以寻求更多的升级空间。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辽宁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较低、结构层次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力资源不足等,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很不协调。在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即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依托制造业,实施产业融合战略;引入竞争,扩大开放,积极承接国际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力度;突出中心城市作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5—2009年数据资料,运用钱纳里的产业结构理论,对"十一五"时期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认为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整体协调性不足、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产业投资分配不合理以及增长模式粗放等问题,提出推进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着力点应放在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提高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创新源泉,并呈现出与制造业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徐州市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互动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的产业,工业设计以一种低消耗的方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工业化水平,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推动制造业企业的转型与升级。立足工业设计及制造业现状,通过调研找出了影响制造业及工业设计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加大对工业设计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工业设计的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和扶持设计公司的发展等四个方面促进制造业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16.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个部分,外部动力主要为消费拉动力、市场导向力、政府引导力,内部动力主要为企业利益向心力、融合要素渗透力、技术创新推动力。在上述动力影响下,企业层面,以单双向视角,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两类企业协同化的融合模式;集群层面,以内外视角,构建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的融合模式;区域层面,以区域协同视角,构建区域产业联盟的融合模式。基于此,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未来产业部门多元化并行发展、互相促进的融合特征,将集中体现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并行互动发展;深圳服务业发展存在紧跟工业发展的适应性特征;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要求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以增强服务业自主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