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外籍留学生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群体,通过汉语学习、媒介接触特别是互联网的使用,外籍留学生学习、接受中国文化并由此建构中国文化认同。本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1003名外籍留学生的问卷调查,试图观察和解释在华外籍留学生的人口统计变量、互联网使用行为与中国文化认同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考察媒介信息源、媒介信任度、媒介依赖度调节变量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外籍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认知—情感—行为结构中,对于中国文化情感认同尤为明显;外籍留学生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中国文化认同建构之间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外籍留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使用内容对中国文化认同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为调节变量的媒介信息源、媒介信任度、媒介依赖度,对外籍留学生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中国文化认同的影响作用,媒介信息源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媒体时代发展以来,国际传播关系与全球传播格局也随之发生历时性变迁。在Twitter这一全球性公共传播场域中,各国媒介机构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线上社会网络。其中,发达国家的媒介机构仍在国际传播关系上占据优势地位,但发展中国家的媒介机构也在通过策略性的社会化媒体实践突破其在全球传播格局中的边缘化地位。除了所在大洲的发达程度外,社会化媒体使用程度也对各国媒介机构在该网络内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体现地理接近性和文化接近性的国家因素能够显著预测媒介机构之间的双向链接关系。中国在Twitter上的跨国化媒介机构账号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三,但在整体的社会资本上仍处于弱势地位,这表明中国在国际传播影响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因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数据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受过高等教育、传统媒介的使用频率对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受教育水平、传统媒介使用频率与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呈负相关关系;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受过高等教育、传统媒介使用频率越高的青年,对国家认同的要求更加严苛.此外,在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这3个因素中,文化因素对青年国家认同感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传播效果,本研究针对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外国人对中国的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现况,并分析语言学习、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三者之关系.本研究发现:外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度高,但媒介接触频率低,三者中又以媒介接触为关键性的变量,由此可知,提高外国人对中国大众媒介的接触频率,不仅有助于其汉语学习,更有机会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接纳程度.  相似文献   

5.
汉字教育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的重要命题。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和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加强汉字教育的实质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认同是个体对所属群体同一性的认知和归属感的建立过程。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汉字教育是遵循共同的汉字文化理念,通过大众媒介将汉字的文化意义还原为日常生活内容,在汉字文化系统的背景中对汉字进行文化的解释与教学,使学习者能够对汉字所蕴藏的文化因素进行选择、创新和构建,获得汉字文化群体认同感,建立和强化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汉字文化认同的产生、维持和变化的研究,既是汉字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其文化反思与实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认识留美中国学生与他国学生互联网使用与文化认同的差异,本文选取美国普渡大学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学生与他国学生在美国和本国文化认同以及互联网使用方面存在若干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呈现了互联网使用对他们文化认同的不同影响,揭示了互联网使用对中国留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大于其他国家留学生的现实及其原因,补充和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台湾报纸在两岸新形势下的多重角色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报纸媒体在两岸交流中扮演着媒体先行、媒体纽带、媒体维稳和媒介平台等多重角色.在当前两岸新形势下,以<中国时报>为例,台湾报纸继续发挥总体积极的信息传递和舆论功能,充当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推动力.未来两岸新闻媒体可尝试开创"两岸共同媒体"等新型合作模式,以共享的媒介文化来建构想象的共同体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8.
石义彬文从"分割与拼贴"、"真实与虚拟"、"全球与地方"等不同向度,集中分析了传播新技术的文化影响,主张以社会化的方案与规划而非纯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文化挑战.张卓文以中外媒体广泛关注的网络事件为研究个案,探讨网络监管与网络暴民之关系、公众对网络监管之态度,并在联合国互联网治理的理论框架下,强调以网络治理取代网络监管.王勇文分析了传播新技术所建构的新媒介环境,以及新媒介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从优化媒介资源配置、严格媒介管理、加强传媒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等维度,倡导构建健康的媒介环境.刘中望文从"自媒体"、新"社群主义"、新公共性等角度,探讨了互联网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多种影响,强调对其研究要突破"可能性"、"实在性"这两种逻辑视角.  相似文献   

9.
石义彬文从"分割与拼贴"、"真实与虚拟"、"全球与地方"等不同向度,集中分析了传播新技术的文化影响,主张以社会化的方案与规划而非纯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文化挑战.张卓文以中外媒体广泛关注的网络事件为研究个案,探讨网络监管与网络暴民之关系、公众对网络监管之态度,并在联合国互联网治理的理论框架下,强调以网络治理取代网络监管.王勇文分析了传播新技术所建构的新媒介环境,以及新媒介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从优化媒介资源配置、严格媒介管理、加强传媒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等维度,倡导构建健康的媒介环境.刘中望文从"自媒体"、新"社群主义"、新公共性等角度,探讨了互联网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多种影响,强调对其研究要突破"可能性"、"实在性"这两种逻辑视角.  相似文献   

10.
媒介新技术、新媒介环境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义彬文从"分割与拼贴"、"真实与虚拟"、"全球与地方"等不同向度,集中分析了传播新技术的文化影响,主张以社会化的方案与规划而非纯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文化挑战.张卓文以中外媒体广泛关注的网络事件为研究个案,探讨网络监管与网络暴民之关系、公众对网络监管之态度,并在联合国互联网治理的理论框架下,强调以网络治理取代网络监管.王勇文分析了传播新技术所建构的新媒介环境,以及新媒介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从优化媒介资源配置、严格媒介管理、加强传媒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等维度,倡导构建健康的媒介环境.刘中望文从"自媒体"、新"社群主义"、新公共性等角度,探讨了互联网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多种影响,强调对其研究要突破"可能性"、"实在性"这两种逻辑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