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世界正义作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为化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张力、分配全球合作利益与责任、巩固全球团结提供规范和纽带。世界主义的全球正义观,忽视了国际社会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以及国内与国际、政治与经济领域的差异。国家主义者的国际正义观念,虽然对国际社会现实做出妥协,但也默认了全球巨大贫富差距的合理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世界正义观,以人民作为世界正义的主体,在区分世界正义与国内正义、经济正义与政治正义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各国经济上平等、政治上独立自主的正义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模式超越了世界主义的抽象平等主义和普遍主义,也超越了国家主义的二元论,提供了一种理想且可行的世界正义方案。  相似文献   

2.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存,实现义利兼得、义利共赢以及各国共同增进海洋福祉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关于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全球治理海洋的共同价值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存,还指明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创新的全球海洋治理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超越西方全球海洋治理的实践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意义,有利于维护海洋的和平与安宁,共同增进海洋福祉;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承担保护海洋、保护地球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类解放的终极形式,其最终实现必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为了尽可能贴近人类社会现实,早日求得“人类解放”,中国共产党极具洞见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人类理想共同体,但却共同蕴含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的根本要求、“社会关系高度和谐”的关键旨趣、“消灭现存状况的运动”的实践逻辑以及“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这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人类社会现实,共同构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前提和价值取向,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通达“真正的共同体”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科学分析了本国发展与他国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力图谋求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共生共赢与和谐发展,并在各种不同场合深刻阐释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认同与积极响应,是一种新的国际发展观,是一种符合世界和平进步潮流的重要战略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话语权是当今国际社会激烈争夺的重要领域之一。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全球化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备合历史之法、时代之情、现实之需和未来之理的发展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超越了近代、超越西方"强国必霸"的传统思维,激励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回归"。针对严峻的国际挑战,通过设置国际热点议题,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注入"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新理念,构建融通国际"共同价值观"的话语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重塑中国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价值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全球性风险日益增多和全球治理日益陷入失灵困境双重压力之下的理论自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球治理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历程、宝贵经验大跨度回顾总结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结论,蕴涵着广阔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的中国智慧。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对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超越,破解强权国家主权意识日益膨胀难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融合传统规则治理和关系治理,提升全球治理效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民族国家主权平等为基础推动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新体制的形成,为全球治理走出失灵困境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引。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研究全球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态势,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上,提出的应对全球发展困境的中国方案。追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理论渊源可以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理论前提、实践目标、价值旨向等几个向度,在学理上与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一脉相承;其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在具体可操作层面上超越了马克思世界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界定了“真正共同体”的价值内涵:从人的本质出发,人的真正共同体应超越共同体的虚假性,实现自我与他者和共同体之间的和谐共在,促进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做到:自觉倡导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与尊重文化多样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张力;全面理解个体的自我实现与共同体的自由繁荣相统一的科学内涵,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义性基础;始终坚持价值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正确立场,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感召力;科学把握共同体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客观逻辑,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全球大视野和人类文明新高度,强调对国家有限性的超越,蕴含共赢共享的价值诉求,是在"类"关怀、国际交往理论、共同体构建路径等方面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诸多重要论述。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一种外交战略、价值理念,同时也是中国对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给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方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其自身的独特含义,它体现了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为世界的进步发展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中国方案",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上,很多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因为大国权力更替而往往发生战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这一“陷阱”,指出中国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并进而在联大演讲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实质上,“修昔底德陷阱”是一种历史现象而非历史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国际秩序观的集中阐释,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平崛起开出的一剂良方,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自信、智慧与担当。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是全球化运动的客观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及提法都由来已久,但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逻辑提升和体系化构建,并使之成为指导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中国全球治理实践中不断由理论转化为现实,重塑了国际秩序与世界发展新态势,也使人类超越了从前各种自然性或自在性的共同体,走向一种更具开放性、自主性、建构性与自为性的新型共同体,尽可能自由自觉地把握自身命运。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开创性地提出了有关信息安全和网络治理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缜密的互联网治理思想。习近平的网络治理思想立足“四个全面”大布局,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提供了新思路;聚焦“网络强国”大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新视角;把握“网络安全”大命脉,为实现国家总体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新路径;对接“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主题,为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方案。准确把握习近平网络治理思想的理论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重视对人才的培育,不同发展时期中都有相应的“新人”培育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在许多重要场合阐述了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性。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重要论述,明晰时代新人应当具备深厚的爱国情怀、崇高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敏锐的创新精神等基本素养,有利于加深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解,深入探索时代新人培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雄伟气魄、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站在时代前沿,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视野,从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论述.首先,从个人、社会、国家和人类四个层面,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其次,从各个方面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最后,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在理路、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大飞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类”概念是马克思早期分析人类社会的重要范畴之一,这一概念科学地描述了人的类本质与类生活、人与自然以及他人的类关系等重要内容,这些重要内容与当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有诸多契合之处。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以及世界形势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从“类”概念的角度深入思考社会现实中可能呈现出的各种异化状态对于反思与扬弃这些异化,达成人的自由与解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屋建瓴,构思恢弘。研究指出,从国际视角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是新常态下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为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和支撑。并且与西方传统的经济理念不同,“一带一路”战略中蕴含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关系新理念。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经济实现了三个突破。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即“3·18”讲话。在“3·18”讲 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了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且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思 想政治理论课和“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践表明, “3·18”讲话是党中央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重要遵循。在该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重温这一讲话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新。它包含生态文明“兴衰论”、生态文明“两山论”、生态文明“民生论”、生态文明“和谐论”、生态文明“共同体论”五重理论内涵,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生态治理和世界人民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当前亟须破解的生态难题,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新高度而提出的伟大思想体系。生命共同体思想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自然观、整体系统的生态治理观、科学的生态发展观,这三个方面都饱含动物伦理思想。动物伦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以大致分为动物机械论、动物同情论、动物福利论、动物权利论和动物解放论;但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动物伦理思想就已经在以儒、释、道等为主的哲学和宗教中了。西方动物伦理学晚于中国古代动物伦理思想,但在动物伦理实践应用方面西方更早、更全面。2020年初,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我国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修复等动物伦理实践应用方面的不足再次显现出来。生命共同体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动物伦理的实践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生命共同体思想的三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对生命共同体思想与近现代西方动物伦理的共识和与中国古代动物伦理的渊源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生命共同体思想如何指导新时代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实现生态整体性治理、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