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民族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农业发展滞后 ,农业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发育不良。但同时民族地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有一定起步并具一定优势。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是必要而可行的 ,其途径选择应立足本地比较优势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走政府推进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我国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加速器。要加快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增强农产品入世后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必须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各类中介组织和千家万户的农牧民都获得合理的平均利润。为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不断使农牧民增收 ,才能促进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加大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是促进该地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生态环境、加大资金投入等解决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湘西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的一种新型经营机制,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湘西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应因地制宜,采用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主导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以推动湘西民族地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依存关系出发,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与城市化分离发展所造成的城乡二元格局的历史成因和现实困境,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持续农业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选择。持续农业应遵循生态环境的内在演化规律。民族地区实施持续农业必须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提高资源更新率;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生态环保公司。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的安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对解决民族地区乡村农业供给结构性矛盾,促进民族地区乡村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关注民族地区乡村农业发展问题,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各民族和谐共生。以浙南畲族乡村为例,通过分析畲族乡村农业发展现存问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以期为畲乡或其他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农业产业化在解决民族地区农业深层次矛盾中的作用,分析了实现农业产业化应当解决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展特色农业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意义重大。识别和判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价值标准主要是农业产业的独有、规模、产业化和效益标准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根据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劣条件 ,突出环境、物种珍稀、气候、草原、野生特色 ,以市场导向 ,资源依托、生态保育、科技支撑、动态优化为原则实施特色农业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逐渐兴起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它由若干个内在运行机制所组成。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实际,对其内在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与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缩小民族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存在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上存在的差距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关键是发展民族经济,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针,在世纪之交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意识淡薄、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大农业观念、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与市场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关注城市农民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状态这一角度,分析了农民工的特殊性,指出了当前农民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同时指出切实解决城市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农村“非利益性社会矛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利益性社会矛盾逐渐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重要表现形态。民族地区农村的非利益性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系统分析民族地区农村非利益性社会矛盾的成因,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农业旅游是由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其不仅是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旅游业向其他领域延伸的重要尝试。在对农业旅游的内涵、特点、意义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指出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从创建龙头企业、建设市场体系、推进科技进步、完善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必须抓好的关键环节 ,为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这一民族工作的核心”[。1](P5)只有确实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真正解决民族地区的困难和问题,才能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部门农业结构和立体农业结构两方面对土家族地区历史时期农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部门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渔猎和采集并存,农耕生产逐渐占据农业生产的主导,相关农业生产随之演变的历程;立体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生产由河谷地带逐渐向山坡推进,其它生产部门随之演变的过程;历史时期农业结构存在地区性差异,在开发较早的地区农耕生产占据主导,而在僻远地区处于传统的农耕、渔猎和采集并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侗族社区地名命名制度是当地居民在从事与生计相关的活动中,不断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宝贵的地方性知识。通过研究该制度,可以从一个侧面去了解侗族居民是如何通过文化的调控去延续自身的激励机制、对农事活动的精心组织,以及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延续自己的生计方式,并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加以创新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1982年以来的历次人口普查资料,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规模与分布、人口年龄结构、素质发展历程和现状。考察期内,农业劳动力规模先增后减,男性农业劳动力始终多于女性;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内的农业劳动力分布较为集中;农业劳动力呈现老化、女性化特征,且20-49岁女性农业劳动力占比超过男性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人口素质提升缓慢,与全国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差距不断拉大,新型职业农民规模不断增加。为此,从留住适量适龄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和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