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小农生产格局下中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短板的理论阐述,针对性梳理日本、韩国等典型小农国家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国际经验。研究表明,保障供给、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体系完善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但小农生产格局下,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品质和环保水平差等固有不足,使中国农业距离实现高质量发展尚存一定差距。提出中国可借鉴日韩两国推进结构改革、健全社会化服务、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融合、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推动绿色转型和夯实“软实力”的典型经验,以立足小农、服务小农、强化小农为政策主线,促进人、地、资金等关键要素的整合与流动,不断强化种业创新和装备创新,推动农户生产行为实现绿色转型,同时注重将增强“软实力”作为提升“硬实力”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农业领域“双碳”目标的主要抓手,在大国小农背景下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目标的重要取向,发展农业生产托管这一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农业生产托管可以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小农户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规模效应(降低绿色低碳生产平均成本)、溢出效应(将绿色低碳技术导入农业生产)、反馈效应(服务组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这四个路径推动小农户农业绿色低碳生产。当前实践中还存在托管成本上涨、环节零散、宣传滞后、信任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托管绿色低碳效应发挥,需要从加大补贴力度、完善服务机制、重视政策宣传、加强信息服务等方面优化农业生产托管政策,加速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步伐。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4-2020年我国30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技术和能源消耗类型两个角度探究农业绿色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并未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且因燃油消耗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等加剧环境污染,最终无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对农业机械进行绿色转型升级,通过农业绿色机械化技术及绿色农机的使用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清洁农机研发和量化生产;优化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向绿色农机倾斜,促进机械化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深施化肥等绿色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WTO框架下的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改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进行农业国内支持政策改革是加入WTO后缓和市场准入承诺带来的冲击和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现阶段 ,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水平偏低 ,绿箱政策支持总量不高 ,结构不合理。我国国内支持改革宜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中心 ,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发展为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5.
欧盟中小企业的就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欧洲的就业创造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中小企业是欧盟提高竞争力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源泉,是解决失业问题最重要的工具。欧盟中小企业就业政策的特点有:为中小企业创业和就业创造提供财政税收支持和金融支持,放松对中小企业的管制,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促进中小企业间的合作。欧盟支持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框架包括:中小企业的创新政策、环境优化政策和竞争力政策。借鉴欧盟中小企业的就业创造政策,要大力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重视中小企业在就业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企业科技力量强,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科技示范作用,它稳定了农业基础,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的不适应性,导致支持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导向模糊与系统效率损失,农业科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挑战。要健全公共政策,支持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以生态循环农业助推绿色发展——以湖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而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通过对湖南省五大不同区域的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及当地行政部门的调研,可以得出:生态循环农业助推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马克思的经济循环理论其实质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双生”循环系统,它实现了社会生产内部与社会生活外部系统的循环链接,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世三年过渡期已经结束,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当前农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农业科技状况、入世三年来的农产品出口情况和农业国内支持来看,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外国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主要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改变农产品的出口战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创新驱动视域综合考察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推动因素、现实困境及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表明: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国家政策的转向、金融业自身的转型、“一带一路”建设、G20全球性新治理框架的构建等因素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因;当前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呈现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缺乏开展绿色业务的动力、相关配套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行为扭曲、绿色金融风险偏高且创新程度不足、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缺失等方面;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可选路径包括多政策协同推进、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权交易平台创新、绿色投融资机制创新等。  相似文献   

10.
中外农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的弱质性和风险性使得各国都对农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贴。在WTO农业协定达成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本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改革调整。目前,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补贴水平低、支持力度小,使得本身就处于不利地位的农业更难以适应WTO规则下的激烈竞争。通过比较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实际上是小农的振兴道路,小农振兴道路的关键是统筹推进小农户有序退出、小农户有效成长和小农户有机衔接三大战略方向。重点把握好小农户与大集体、小农户与大市场、小农户与大产业、小农户与大环境、小农户与大时代五大路径选择,实现小农合作化、小农订单化、小农朝阳化、小农生态化、小农信息化。同时要构建起五重政策保障体系,即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提升小农户内在职业素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激发小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创新农业补贴方式,增强小农户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业金融扶持,增强小农户发展的硬实力;加强对小农的保险覆盖,增强小农户生产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2.
智慧农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路径,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策支撑、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但是也面临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智慧农业电商经营主体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为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安徽省应立足智慧农业发展潜力差异,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建设,完善收益分配,提升智慧农业电商产业化经营主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现阶段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重点扶持既有优势学科率先发展是提升广州市社会科学水平的必然选择。广州市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科学筹划学科建设目标,有序推进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学科资源整合,打造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培育高水平的学者队伍,为学科建设提供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学科建设的平台与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现阶段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重点扶持既有优势学科率先发展是提升广州市社会科学水平的必然选择。广州市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科学筹划学科建设目标,有序推进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学科资源整合,打造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培育高水平的学者队伍,为学科建设提供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学科建设的平台与空间。  相似文献   

15.
农业“走出去”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进一步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包括国际投资环境不宽松、国内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和政府管理与服务不到位,制约了“走出去”的健康发展。本文在详细分析这些不利因素的基础上,从现实出发提出了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目标,即配合国际政治目标、资源保障目标、提高农业竞争力目标与增加国家、企业和农民收入目标。根据目标提出了具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平衡贸易、增强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整体待遇、促进农业的协调发展,普遍采用农业补贴这种措施来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但农业补贴的形式有多种,某些形式的农业补贴会对贸易自由产生扭曲,因而被WTO规则所禁止。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农产品出口大国纷纷通过完备的农业法律支持加强对农业的补贴,以保证其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在WTO规则下完善我国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于教育科研机构的改革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新型教育智库成为我国各级教育科研机构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设教育智库既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现实命题。文章从历史的逻辑与制度变迁的逻辑出发,分析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型综合教育科研机构智库职能发挥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国家、教育行政决策体制和教育科研机构自身等三个层面,提出推进各级教育科研机构转型为新型教育智库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化的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比较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新加坡、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促进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化的政策导向及相应经验 ,以为我国企业信息网络化的政策导向提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实困惑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合作金融取向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取得了较大进步,而且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然而立足现实分析,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监管体制、经营目标、经营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矛盾。借鉴产权经济学和现代金融发展有关理论,提出了解决现实困惑的四条路径,即:产权制度改革立足于“三农”的金融需求;监管体制改革着力于市场经济转型国家政府的适度干预;目标定位根植于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构架;自身发展贯穿于政策扶持与机制转换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梳理了“规模路径”和“传统路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对农业发展转型和农业污染关系的研究,并从生产者视角对农业发展转型和农业污染关系进行了解释。“规模路径”认为通过扩大农业规模最终会改善工业化农业的高污染问题,因此要减少农业污染,应该继续扩大农业规模,减少农户和农场数量,淘汰非专业化的农业生产者;“传统路径”则认为,规模并不是决定性影响因素,集约生产的小农资源和养分的利用效率高,要改善农业污染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小农农业生产方式”。生产者视角的引入解释了上述两种路径研究结论的不同,提出以农业生产者为基础进行农业转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