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老年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社会群体。随着我国老年残疾人数量增加和家庭资源缩减,老年残疾人养老将成为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结合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需求,机构养老服务将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构建老年残疾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从服务供给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入手,建立政府、养老机构、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为老年残疾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体系网络。  相似文献   

2.
利用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并推测了当前我国老年残疾女性的基本状况.研究显示,当前老年残疾女性文化程度低,高龄带残率高,经济状况差,生活艰难,社会支持和养老问题突出.据此认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应重视老年残疾女性困境的解除,加强立法、加快残疾人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使其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香港养老保障体系以社会福利合作机制为主,包括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三部分内容。在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和第三方机构、企业、个人都有明确分工,这一机制有效地整合了社会福利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福利水平。“香港模式”给内地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要建立养老保险、救助和服务为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建立多方参与的养老保障体系,广泛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成员、企业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做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4.
我国老年残疾人口生活护理及康复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老年残疾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并面临经济贫困与护理匮乏的双重困境。本文从我国老年残疾人口的群体规模、结构特性与康复供求出发,总结我国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专业护理组织和人员缺乏、卫生资源可及性差、社区及民间力量动员不足等发展瓶颈,提出应完善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开展老年残疾人护理保险、通过购买服务,促进多元主体参与老年残疾人口生活护理及康复的积极性、建立以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为载体,促进专业护理人才和社会义工队伍建设、重视农村老年残疾人生活护理及康复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实地调查所得数据,描述了我国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基本情况,并基于Probit模型,对我国城乡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个人健康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均有影响,并且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城乡差异状况对其需求的作用显著.基于研究结论做出了可能性解释,提出了完善居家养老保障体系,向老年人提供“靶向”式心理慰藉服务,在城乡中公平分配养老资源等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人口普查结果来看,全国60岁以上人口每年在快速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水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养老问题成了我国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养老服务模式随着近些年我国社会结构改变,问题凸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养老方面的供需矛盾,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有保障,成了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养老问题不仅是家庭和谐问题,更关乎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就中国养老问题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框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残疾理念的变化,残疾人的社会服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助推残疾人服务工作,以佛山的残疾人服务工作为研究基础,从六个方面探讨了残疾人服务的创新发展模式:一是机构性质志愿组织模式、二是服务管理行业化模式、三是社区服务中心虚拟化模式、四是机构自助和连锁经营模式、五是社工介入运作模式、六是资金筹集社会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变得岌岌可危,已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以家庭养老为单一支柱的农村养老体系亟需改革。因此,国家正在试图构建一个符合农村实情的并保障农民老有所养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和推广(统称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就是该体系的核心。那么,究竟这一制度是否符合农村的养老实际,实施效果如何,它与家庭养老的关系如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适应性建构。本文将以新疆一个村为调研点,重点考察现代社会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二者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残疾人社区工作正逐步由管理为本向服务为本转变,其表现之一是在现有残疾人工作体系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的方法。而在武汉市徐东社区具体开展残疾人社区服务时,发现残疾人接受个体模式下的社区服务时丧失了主体地位,只有渐进式地推动工作模式由个人型向社会型转变,自下而上地提高社会政策实施的质量,促进传统社区服务与专业社会工作的融合,才能重新建构残疾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论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残疾人职业教育有助于提升残疾人的就业机会,消除残疾障碍,平等融入社会。改革开放后,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和办学层次上都有了较大进步,但仍然存在办学基础较弱、残疾学生获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较低、中高职衔接矛盾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通过夯实学校基础、加强内涵建设、打通中高职教育联系、加强合作交流和拓宽办学模式等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唐代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因其生产力水平较低下,普通民众的生活仍较艰难,一旦出现天灾人祸,贫寒、饥困、病残、老弱等就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消减社会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实现长治久安的统治秩序,是古今统治者所必须直面的社会治理问题。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封建等级制度为背景,唐代建立了以封建政府为主导,包含家庭、家族、乡里村社及行会等其他社会自治组织和民间行为的多主体、多层次、水平较低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其进行法律史学研究,或能对当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进程中,亟待构建符合残疾人需求、完善、适度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问题,在全国第一、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沈阳市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数据,设计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内容,并深入分析制度设计的合意性,同时对未来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进行供需预测分析,并提出完善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的社会需求及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采取整群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等方法,在武汉市抽取了1 000名残疾人为样本,从康复需求、教育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社会保障需求、就业需求五个方面对残疾人的社会需求进行了定量的描述与分析,以期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发现,江苏老年残疾人构成有8大特点:占总人口比例高且发展快;残疾率随年龄变化迅速;老龄化是残疾增加的主要原因;听残、肢残、视残和多重残构成老年残疾的大部分;农村及女性老年残疾率高;老年残疾领证率低;老年残疾率与地区人口残疾率相关、与老年人数相关;未来老年残疾人增长快。其次,老年残疾的社会经济状态研究表明,农村老年残疾人就业率高、依靠家庭成员供养比例高;老年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低;老年残疾有偶率低、丧偶率高。第三,老年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险现状为:医保参加率较高、寿保参加率低;苏中参保比例低。认为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险的投入,鼓励民间机构介入,建立劳务时间银行,组织老年残疾人之间的相互照料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企业是中国的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平台,国家通过组织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模式来保障残疾人的就业。社会福利企业由于先天的不足,其发展壮大依赖于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方面的政策。文章试图以中国建国以来的几次重大税制改革为主线,对社会福利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并对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下福利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混合线性增长模型,分析了1998—2014年七期调查中已经死亡的老年人样本在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以及童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三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因素会对老年人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早期较差的社会经济状况会通过死亡的选择作用提高进入老年期个体的生活自理能力表现,这种机制不会影响个体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但是会间接降低失能人群的照料成本;丰富的社会经济资源会通过改善老年个体的内在能力和功能表现发挥对生活自理能力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老年人的失能风险和照料成本,也会增加失能人群的死亡风险和照料成本,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增加了老年人失能风险变化趋势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救助率低、社会保险层次低及五保供养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人们对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观念滞后,投入不足、残疾人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因此,我们要通过树立"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建设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残疾人群体内部的需求异质性与既有制度安排一般性间的矛盾,选择农村重度残疾人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抽取吉林省十县(市、区)农村中的93356名重度残疾人作为样本,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村重度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障存在资金需求缺口严重、社会保障需求与社会保障覆盖率失衡、社会保障制度设置与社会保障需求预测错位等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对重度残疾人实施社会保障的观念、加大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加强农村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事务管理、提高农村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制度化水平、加强法制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3年安徽省残疾人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因素、残疾人就业政策和相关认知因素等方面分析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年限、生活自理情况、劳动能力情况等个体特征因素对残疾人就业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享有就业扶助政策情况、对就业保障金了解度以及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满意度等反映残疾人对残疾人工作认知的指标对就业也具有显著性影响.因此,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体系、加强残疾人教育与培训工作、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服务政策以及加强残疾人便利服务设施建设等,以促进残疾人就业.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6年上海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上海市残疾老人的基本特征和致残状况。研究显示:大多数残疾老人为女性,呈高龄化,农村和城市残疾老人比重相近。残疾老人中以视力、听力和肢体残疾占主体,近八成为中轻度残疾,多重残疾和言语残疾的重残比重较高。残疾老人需求层次较低,大部分残疾由老年疾病所致,致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高龄。据此认为,女性残疾老人、高龄残疾老人和农村残疾老人的问题更需要关注和解决。王大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