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的现代化改革是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方面。农村集体产权的改革经验表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应当遵循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对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效能的规律、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规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应当坚持改革与法治相伴而生、同步推进,坚持以法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完善对集体产权改革的法治保障。从科学立法、法治政府和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法治监督、法治社会和全民守法等多个法治维度全面实现对农村集体产权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农民集体权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近年来农村社区腐败不断侵蚀农民集体权益,与产权改革的目的呈现冲突。农村社区腐败治理问题需要放置于农村集体产权的改革与变迁中进行理解,特别是从基础性的产权治理入手来进行探究。当前,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因集体产权归属不清、责权不明和保护不严等,使得农村社区治理逐步陷入缺乏合理有效产权支撑的困境,突出表现为社区居民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社区“两委”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利益分配与集体经济主体缺位之间的矛盾。下一步,伴随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推进,农民财产权的保护成为农村社区矛盾解决的重点,农村社区腐败治理的关键,就是要确保农民集体有效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重点从明晰产权主体、实施政经分离、完善赋权增能等三个方面着手,通过采取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督机制、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参与机制等,有效建构起预防和治理农村社区腐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关系到广大农村农民群体的根本利益,本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历程,围绕农村地区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和走向,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和现实动态,就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以及改革中的主要关系等方面开展集中探讨和经验总结.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并结合田野调查和访谈调研的方法,展开文献回顾和观点凝练,据此分析出集体经营性资产在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和维系集体组织治理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部分农村固有的体制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改革的进程,农村地区提升水电网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等软件的创新与更新.  相似文献   

4.
以内生交易费用的视角考察现阶段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现股权集体股的设置导致部分资产产权不清晰,股权封闭和政经不分带来合作社的内部监督失效和激励机制不足,从而引起村干部管理者寻租、偷懒等机会主义行为,增加了合作社治理的内生交易费用。苏州市通过集体股确权到户和股权固化,实施合作社“代理记账”,建立村集体财务监管平台和资产交易平台,实现“政经分离”及开放治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明晰了集体资产产权主体,建立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减少合作社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了合作社治理的内生交易费用。苏州经验表明,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过程中,政府主导力量的恰当发挥是改革的成功前提,同时也要尊重合作社治理的内生动力;通过赋予农民清晰完整的股权,建立顺畅的股权流转体系,有利于合作社内部治理体制的完善;合作社管理者的行为规范还有赖于政府实施的外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化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文献分析法研究发现,产权改革效率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论、农村集体资产可持续管理论以及农村高质量脱贫论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界定农村集体资产完整权能、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造以及实现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共享式发展等三方面存在难点,也面临农民主体性缺失、基层干部的改革认识和动力不足以及财政经费支持力度不大的制约因素。解困之道在于加大对农村集体产权确权的政策支持力度、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提升新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以及构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深化的保障机制。未来研究需要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理论、改革利益相关者、改革效应、立法和政策创新方面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把一部分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其所辖区内的村庄随之实行"村改居"改造,即村落规划为城区,农民变成居民。"村改居"后所面临的集体资产虚置和利益分配不均问题已影响"镇改街道"进程的因素,甚至成为制约"镇改街道"进程的"瓶颈"。为了解决原村集体资产产权虚置这一难题,最大程度地来保障原村民利益,X市Q街道S社区在"村改居"改造后对原村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化改革,如此一来,既可以实现原居民对原村集体资产产权的人格化占有,又为我国"镇改街道"进程中如何处置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延安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着重分析这一改革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主要贡献,认为它的成功的试验实践:(1)标明当前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首要任务和关键,就是进行明晰集体产权的制度改革;(2)创造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种种模式和基本经验;(3)提供了作为农村产权改革突破点的“四荒地”使用权拍卖的具体经验;(4)展现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远大、广阔的前景。文章在最后提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当前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若干要点。  相似文献   

8.
乡镇集体企业经营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是承包制,自90年代中期始又从股份合作制逐渐转向出售和拍卖企业产权。出售、拍卖不仅已经构成乡镇集体企业改制的主流模式,也被广泛认为是企业改制彻底性的表现。在这种模式的实践中,集体资产流失是一种普遍现象。造成集体资产流失既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上的原因,也有对企业改制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原因。因此,端正认识,坚持原则,制定有效制度,采取恰当的改革方式是防范企业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集体成员权是复合型权利,主要包括共益和自益两方面的功能。农村集体产权的权能拓展使成员自益权得以实现,但也使集体成员的身份性权利和财产性权利日益分离,自益权和共益权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最突出的表现是产权改革后农民集体由封闭变开放,集体成员身份多样化、集体事务管理趋于复杂化,对农村治理体系产生重大冲击。自益权属于实质性权利,是实现成员权经济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的主要途径;而共益权属于程序性权利,以实现成员责任的承担为主要目标。为了实现集体成员权财产和身份方面的双重功能,集体产权改革进程中应实现权利到责任的转变,通过责任机制的构建实现成员共益权,保障集体成员权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股份合作制是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制度变迁视角,通过对南海区集体产权改革实践的分析发现,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传统产权矛盾是其内在根源,外部利润刺激是其诱致因素。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改革目标在于解决集体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之间,以及国家、集体、农民之间在土地增值收益上的分配矛盾,改革重点是在明晰集体产权和集体成员身份的基础上,通过折股量化确认村民的股权和收益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不仅促进了农村生产实体和劳动实体的转变,实现了经济合作的"再集体",更强化了村社共同体意识,提升了村民的凝聚力,因而具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聚合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