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从经济伦理学角度来探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客观地思考“以德治国”的意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争议问题。文章探讨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分析了经济伦理学兴起的原因,论证了经济伦理研究和实践能够与“以德治国”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罗国杰先生的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构成了一种“智库型”的伦理学,是一种资政建言的良知之学。他关于伦理学“正人心”的论断是对中国伦理学正题法则的经典表述,其意义体现在集体主义原则的确立和系统化阐释,其正题之“正”在于用集体主义道德滋养好制度,法则之“则”在于强调:道德更需要用好制度来推行。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伟大理想和善的伦理行动,“中国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历史性概念。它既是一种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时代伦理精神,也是一项中国人民实现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当代社会,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行动的理论构想,蕴含了社会善治和个体道德完善双重努力的伦理学涵义。“中国梦”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与合理安排,为之提供必要的制度伦理保障;另一方面,“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每一个体德性品质的提升与完善,并为之提供必要的道德支持。“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民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相统一的伟大伦理行动。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自我既是“礼”的遵循者、又是“礼”的制定者。借用康德伦理学的术语,儒家的自我是 “为自己立法”的。然而,由于康德否认了人有“智的直觉”,人 “为自己立法”这一理念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并未得以实现。而儒家学者通过承认人心是无限心并具备理解天道的潜能,从而使人“为自己立法”成为现实。因此,尊重自我就表现为人动态地、创造性地完善自己的德性的过程。这一特点也把儒家的“自我”既与自由主义中的“自我” 、也与康德伦理学中的“自我”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新伦理学》坚守“社会创造道德”和“社会需要优良道德”的朴实信念,从“人类行为事实如何”出发,提炼出“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的道德目的和终极道德标准,在此基础上,吸收和整合中外伦理史上的思想成果,围绕“人类行为应该如何”,建立起了以伦理行为类型学说为核心的优良道德价值导向系统和道德规范体系,完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伦理学的创建,第一次实现了西方伦理思想家花了近四百年时间探索都未能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对知识的伦理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论是哲学史上一个悠久的传统,而对知识的反思主要来自纯粹理性内部。试图建构一种对知识的实践理性的反思方式,即知识伦理学的传统。在简略考察了知识与价值的关系之后,反思了历史上的几个有着时代特征的知识伦理传统:“知识至善”,“禁果”隐喻,“知识就是力量”和“知识就是资本”。最后,将知识伦理学的宗旨规定为一种对知识的实践理性思考方式,并作为知识论的一种新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实践性: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其实践性兼具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双重特征。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研究体现在生活、生产、建设、教育、环保、制度等方面。在“创建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的宏伟目标下,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研究应把握更深层次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面对一般的选择,多数人总是趋‘善’避‘恶’”、“人格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发展目的,也是人道主义伦理学的理想”、“唯有人本身才能决定美德与罪恶的标准”是弗洛姆新人道主义伦理学的三个重要命题,分别反映了其独特的人性论、人格论和人道主义伦理学的主体性原则。本文对此三个伦理命题作扼要的介绍,并揭示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关于“孝”,孔子曾对学生解释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孔子的“孝”思想是以“礼”为形式的。孔子的“礼孝”思想提出了一套较为全面、内涵丰富的“孝”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10.
清代湘西苗疆“边墙”的完成是“国家权力”切实进入该地的一个重要表征。依托“边墙”而设的墟场,在为民苗交往提供一个合法平台的同时,又在“国家”与“地方”的互动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折冲作用,形成了清代“国家权力”的“边墙-墟场”结构及其“地方”运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家”与“地方”的对抗性紧张,促进了湘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1.
当代工程伦理规范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矛盾与困境,在于人们仅注重于寻求具体工程伦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忽略了对工程伦理规范“应当”的道德哲学依据的分析和研究。在“道德形上学”的层面,“应当”的话语系统表达人在工程-人-自然-社会整体存在中“做得好”更要“活得好”及至实现“好的生活”的努力,以规范、准则的存在样态规约工程行为者的诸多责任。通过对工程实践反思性把握的总结、抽象和提炼,“应当”体现人在长期的工程活动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理想的、积极的工程与人、自然、社会交往方式、存在样式,同时又构成对工程行为者的规范性视角,将“我”所应担负的责任或义务形式化。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是在解决“自然主义谬误” (从“是”推出“应该”)问题上形成的。环境是“人化自然” ,当然具有工具性价值 ,并且不包含伦理关怀因素。只有在“自然的内在价值”即目的性价值前提下 ,才能推出伦理关怀的理论和实践。因此 ,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转变为“自然的内在价值”的哲学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14.
司法的确定性应当是司法的一种应然状态,但司法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案件事实认定、法律规则、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司法结果往往是不确定的.要克服这种不确定性,确保司法结果的可预见性,就要完善立法,确立"法律真实"的案件事实观念,培养法官共同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反时既往的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对抗来评价西方伦理学史的做法,从“西方”、“伦理学”、“史”三个层面讨论了解读西方伦理学史的方法问题,指出西方伦理学史的研究首先要有一种文化方面的比较视野;其次要注意考察伦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美学、宗教、法律、科学之间的关系;最后要特别注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思想史这一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医患伦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医患伦理,从内容上分为医家伦理和病家伦理两部分。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传统医患伦理是基于传统人学观、医道观基础上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仁道主义精神;其次,受儒家伦理影响,传统医患关系是一种人伦关系,医患之间体现出高度的利益一致性,展现出成人成己的精神实质;最后,受中医学的影响,传统医患伦理强调医患共同为健康负责。站在当代医学文化和医疗实践背景之下,既要看到传统医患伦理中熠熠生辉的内容,也要注意其与现代医患伦理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论法伦理学的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伦理学是以道德为视角考察法律科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单纯的法学方法或伦理学方法不足以完成法伦理学的整体研究,需要引入更为宏大的范式概念。通过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考察以及对法律本身的思考,提炼出法伦理学研究的问题范式、理想范式与实践范式,三种范式各有偏重,共同构成了法伦理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全国科技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在中国科技伦理学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科技伦理学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今后科技伦理学研究总的目标应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围绕高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这个中心,在"建立与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方面下功夫,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伦理的研究和建设应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构建 2 1世纪的生态伦理学说 ,应坚持以整体性、公平性、代际平等性和客观统一性原则来确定生态伦理的新内涵。要警惕“消费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