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1997年泰国货币危机导致泰铢大幅度贬值 ,并日益暴露出其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的种种弊端。而目前我国虽已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但人民币汇率仍受中央银行的高度干预 ,存在一定的问题 ,希望能从泰国货币危机中得到一些启示 ,以对我国的汇率政策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范德胜 《国际论坛》2011,(4):54-59,81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境内,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在外汇市场给人民币带来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央行被动购入外汇,造成外汇占款增多。外汇占款日趋成为我国基础货币供应主渠道,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超额货币供应又推动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内外价值日趋出现背离趋势。本文认为,现行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入使基础货币被动放大,我国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30年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无名小卒,到今天走进越来越多国家的货币兑换地点、AIM机,乃至中央银行储备库,人民币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国际化道路,这直接反映了中国经济在30年间的崛起速度。从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储备货币分阶段逐步过渡,人民币的国际化路线图开始清晰明确。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增强我国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实力;其次,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外汇制度和结算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支持下,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被动和频繁地在外汇市场上直接操作,导致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供给增加,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因此而遭到削弱。文章分析了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认为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可以在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自主性、降低中央银行直接操作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6-2003年我国央行基础货币和准备金率均逐年提高,2004年上半年则下降。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管理与稳定宏观经济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对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实际上也不起作用。由于存在行政关系,通过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中央银行也参与超额准备率的决定。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降低超额准备率的倾向。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管理成为制约超额准备率、实际准备率的主导因素。因此,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但是,中央银行对贷款规模的管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并推迟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的货币供给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强。文章在用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就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我国的货币供给是正向的影响;对不同层次的货币影响强弱不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货币供给的联系更为密切;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加。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成本和收益、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路径选择等三个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述评。研究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为了降低国际化过程中的金融风险,最大化国际化的收益,中国必须权衡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国际化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直接影响,人民币境外流通量的增加降低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力;中国欠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严格的金融管制特征,使得人民币要真正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国际货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未来几年中,较为可行的现实选择是将人民币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区域货币。  相似文献   

8.
当代信用货币,已经成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货币发行国法律为货币权利(力)来源的"主权信用货币"。当今社会,有国际影响力的货币都是主权信用货币。主权信用货币具有地域性,在域外流通时,必将与东道国的货币主权发生矛盾。法定货币具有绝对的地域性,存款货币仅具有相对的地域性,二者在域外流通时,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不尽相同。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主权信用货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域外流通的范围与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人民币必将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域外主体持有和使用人民币必须遵守人民币流通与融通规范。我国现行货币法基本上不能为人民币域外流通提供法律保障,因此有必要修改相关法律,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奠定法律基础,从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更好地维护人民币所能带来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1994-2011年外汇占款的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得出结论:外汇占款对我国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都有扩张的影响,在间接融资依旧是当前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可以通过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最终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同时,由于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将削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回收流通中不断上升的货币的作用,由此会引起外部经济中资本账户和经常项目的“双顺差”给国内货币政策带来的巨大影响,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供给微观基础的完整性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供给受各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对货币供给的微观基础进行分析,总结货币供给微观基础的理论模型,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必须是能被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对经济的调控正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转变,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信贷政策、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外汇市场的调控.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以下问题:信贷政策仍具有行政性色彩;准备金率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公开市场业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汇率制度影响了外汇操作工具的运用;非市场化利率影响利率调整工具的效果.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控制权私有收益性质的界定影响到控制权的价值取向.既有的文献认为"控制权私有收益等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相关研究的进展分析,认为"侵害论"无法完全解释脱离股权结构的控制权争夺现象,公司控制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权利.掌握或行使这一权利必然存在合法的利益.这种理解对于更好地发挥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促进证券市场更健康地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承诺类业务对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核心,是银行提供承诺后就面临着“不确定的流动性需求”;为保证满足这种不确定的流动性需求,要求银行拥有“即时流动性”;即时流动性只能由以现金资产或其他类似的备付能力才能提供;银行可能拥有的即时流动性使一些业务的开展遇到“流动性限制”。通过对备付金数量变动影响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揭示各种承诺类业务的流动性特点和共性,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口倾向、外汇储备持有的机会成本和国际收支的波动性(变动率)始终是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三个重要因素。在实证研究中,一国经济体的开放度、政府承担的外债等也会被看做影响因素。相关的实证研究还表明,一国(经济体)是否实行严格的钉住(固定)汇率制度,或者说是否会通过贬值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汇储备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这意味着汇率制度本身也是影响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人均GDP、出口的波动、金融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通货紧缩的现状,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下调利率、增加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多项措施,但经济系统对此反应平淡,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的推动力.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从中央银行到企业之间,传导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障碍,从而影响其效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定性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股票价格渠道、汇率渠道、预期渠道三者共同传导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持有外汇储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在2006年底突破万亿大关。多年的双顺差局面,外汇储备余额飞速增长,使得这个问题再度成为经济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毋庸置疑的是,没有人再认为外汇储备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到2006年末,我国付出高昂代价,累计引进6000多亿FDI;但同时却有巨额的外汇储备购买了美国国债。本文通过分析FDI回报率和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来解密这样一个“得不偿失”的局面,从而为外汇储备的合理化持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当前金融改革中3个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对高企业负债,作者提出了若干缓解思路,并指出侧重于金融性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选择;对高储蓄增长,作者认为应放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去分析其形成之复杂因素,强调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多渠道融资的必要性;对高外汇储备,作者同意并非“过多”而是比较“充裕”的现点,并提出在高外汇储备下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国际储备的规模问题作结构分析,不仅要关注中国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数量区间,更要加强对国际储备的结构安排与价值管理。当前迫切需要我们考虑的是如何管理好和利用好如此高额的国际储备。通过中国国际储备规模的实证考察,提出中国国际储备适度规模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际资本投机性冲击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中国加入WTO后 ,金融环境将发生大的变化 ,而这将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文章侧重在资本项目管制、汇率制度安排、外汇储备、流出入我国的国际资本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欧元的汇率问题与我国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元启动后其汇率稳定性将受到欧盟内外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时欧元汇率机制的运行也面临考验。欧元面世引起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变化将产生巨大的外汇风险,我国应在外汇储备管理、外资外债管理、进出口贸易管理、公司理财。银行业务国际化等政策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防范欧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