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并运用自己得到的数学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笔者发现不少课例因过分地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或陷入生活常识水平的泥潭难以自拔,或把数学的概念教得生涩艰难。如何妥善地处理“生活的感性”与“数学的理性”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生活思考水平提升到数学的思考水平,有效地结合“生活经验”学好“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的生活经验.这节课是认识时间中的整时和半时.孩子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课堂上的数学学习就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中设计者以生活为依托,以操作实践为第一。让学生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在“动”中发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3.
吴志强 《新天地》2011,(9):157-157
教学中必须紧抓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更好“服务于生活”。只有教学中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才能把学生培养和形成日后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数学问题能力,才能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素材,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5.
荣晶 《新天地》2011,(9):130-130
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测、科学实验、验证猜测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如果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或许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以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获得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要求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并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多次提出要“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双基’,理念拓展为“三基”——显性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和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美国“木匠教学法”的成功其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  相似文献   

8.
王书红 《新天地》2011,(10):67-68
一、设计说明1、指导思想及设计意图:要想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数学的乐趣,首先我们教师自己就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小学生的年龄虽小,但现在的社会信息与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并且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在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数学情境教学是一种“知情教学”,包含情境化和去情境化的过程,充当连接抽象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的功能。当前幼儿园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着“去数学化”、脱离幼儿生活经验、情境创设不自然等问题,建议通过系统学习情境教学理论,整体把握和设计数学情境教学,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创设真实、自然的数学情境四条路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易中天其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综合技能的体现,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然而,解答应用题却恰恰是最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解答应用题是多种意义和法则的综合运用,能否正确灵活地解答各种应用题,就成为学生是否具备能力、技巧的一个最主要标志。因此,我们应以新课标为指导,认真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贴近生活教好应用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也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其特点是简明、严密、准确。学生害怕学习数学,一方面原因就是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其二就是教师很难把学生语言“数学化”,让学生从日常熟悉的生活语言引向数学语言。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儿童学习数学往往不能与生活相联系,即使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儿童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缺乏数感。让儿童建立数感,学会数学的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发现,长期培养儿童写数学日记是培养儿童数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饶莲 《新天地》2011,(8):60-60
提起数学,人们想到了“枯燥”“单调”……等词。觉得学习数学很难。教师也头痛,成绩抓不上去。其实,只要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的。下面就提高教学质量这个问题,我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灵魂主线.要教好数学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基础,提高数学的趣味性,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学本质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数学认识论发展经历了从柏拉图学派的“数学发现观”,到罗素、希尔伯特等人的“绝对主义数学观”,再到数学的“可误主义”、“拟经验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认识观的转变。人们在对数学本质的研究与争论中,不断揭示矛盾,认识本质,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展示问题自主探究和反思,让学生在灵动的数学课堂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突破口。发现问题是获取新知的突破口,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是培养灵活性、独创性的窗口。数学教师应善于构建灵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所感所悟。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A.A斯托利亚尔).语言是通过交流来学习的,数学学习必须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获取信息,学生增强理解;在交流中数学思想变得清晰,在交流中数学得以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学有效性一直是当前课程改革关注与探讨的问题。然而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老师们对“数学生活化”“数学活动化”等一些显性时尚元素的追求.对文本的研读则缺乏厚度。数学特级教师王永曾经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首先涉及到教师.涉及教师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对数学教学本质的理解.……让学生学正确的数学.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学习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主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表现为乐学精神。兴趣会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诱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数学教学氛围,以趣激情,使学生在课堂中,既兴致勃勃又聚精会神,为胜利教学创设先决条件。如在认识“年、月、日”时,给学生讲故事,提问题:“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可是乐乐满8岁的时候,只过两个生日,这是为什么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到既意外又有趣,个个情绪高涨,一种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从而较好地与教师同步进入“角色”。又如教学“小数性质”时先设置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出“8、80、800”,提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