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桑的许多作品都同时充满着“原罪”和“本罪”的思想,两种思想交织、冲突在一起,体现了霍桑罪恶观的矛盾性.从《圣经》中的“原罪”与“本罪”思想出发,探析霍桑作品中“原罪”和“本罪”思想之间的交织与矛盾,进而探讨霍桑罪恶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清教思想对霍桑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本文从霍桑对近现代科技的态度、人物心理的描写及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安排三个方面来解读霍桑宗教意识中的科技观、原罪观和善恶观等。  相似文献   

3.
霍桑的短篇小说《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女主人公贝阿特丽丝被刻意塑造为天使与妖孽的混合体:她天真美丽却剧毒无比,她是尘世美和善的代表同时也是恶的载体。贝阿特丽丝悖论的形象体现了清教原罪观中人类自堕落后的缺憾状态,表达了霍桑对于清教原罪意识的认同,也折射出霍桑童年经验形成的先在意向结构对其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年轻的布朗先生》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最著名,也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作为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霍桑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充斥着原罪的观念.在《年轻的布朗先生》中,霍桑描述了两个带有原型意象的世界:神谕的世界和魔怪的世界.通过两个世界的慢慢重叠,霍桑揭示出人性之恶的普遍存在,逐渐唤起了读者心中人人皆有罪的原罪意识.  相似文献   

5.
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主人公布朗为了履行与魔鬼的约定而进行了一次森林之行,其实这是他为了探索人性世界真相的一次精神之旅.而从清教主义原罪论来看,这次旅行注定是痛苦的,因为他发现了人心深处的黑暗与罪恶.那么,死亡是否是他获得救赎的方式?这渗透着霍桑对清教主义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短篇佳作。作为一名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原罪的思想贯穿于霍桑的多数作品之中。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霍桑用圣经原型构建了现代人类在伊甸园中的又一次堕落,同时也折射出霍桑的清教主义宗教观及科学观。  相似文献   

7.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短篇佳作.作为一名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原罪的思想贯穿于霍桑的多数作品之中.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霍桑用圣经原型构建了现代人类在伊甸园中的又一次堕落,同时也折射出霍桑的清教主义宗教观及科学观.  相似文献   

8.
霍桑短篇小说思想艺术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短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出发 ,阐述了作者如何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 :痛恨基督教“原罪”、“内在堕落”等偏执信条对人的精神、肉体、行为等产生影响的同时 ,又通过冷静而严酷的剖析 ,把人性的阴暗面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9.
“救赎论”是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前提的,原罪的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原罪的思想”———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共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这一思想可能就蕴藏在庄子关于“混沌开窍”的寓言之中。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迫切需要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原罪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系列论文“霍桑及其《红字》”的第二篇,对小说的“超长”绪论和通奸主题作了一个政治解读。霍桑因党派倾轧被解职,将对美国政治传统的满腔愤怒泼墨于《红字》序言之中。他选择了通奸这个最敏感、最忌讳的题材作为《红字》的主题,对北美的清教传统进行了清算,借古讽今,直抒心中“不快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