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0世纪法国思想家德勒兹的差异哲学蕴含着颇为重要的后马克思主义维度和文化观念,近年来不断引发国内外研究者的理论关注.而差异与重复,生成论,解辖域化,光滑空间、条纹空间与多孔空间,千高原与块茎,褶子与游牧美学等一系列深邃奇崛的理念,是德勒兹及其合作者加塔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观念,它们可以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注入了特殊的思想活力,构成了亟待探讨的问题框架,同时也生成了富于启迪性的理论增殖空间.  相似文献   

2.
德勒兹的块茎理论通常用来喻指一种具有后现代文化特征的思维模式或者文本形态,而其理论自身的生态伦理学意蕴并未得到应有的展开。在《千高原》一书中,德勒兹对块茎进行了大量阐述,试图借助块茎的"反谱系学"、"多元体"及"非地域化"形象来构建或衍生一种与自然共生的、超越人类情感边界的生态伦理学。这种生态伦理学所要求的伦理整体或者共同体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全面意义上的生态自然系统。德勒兹在二元论和理性主义批判、去人类中心化、道德扩展主义诉求方面的思想努力,旨在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边界,创造一种博物学的生存方式。德勒兹块茎生态伦理学要求人类应当具有以共同体作为内在价值指引的伦理观,扩大人类道德共同体的权利,消解各种二元论、理性主义、中心论、等级体制等观念。  相似文献   

3.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久负盛名的一篇小说.“逃逸法”是基于德勒兹哲学概念“逃逸线”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块茎、辖域化、脸面性和无器官身体.根据德勒兹哲学视阈下的逃逸法解读可以看出,以当时医药实验领域无序失控的竞争为基础的块茎引发了消极的解辖域化.随之,以经济利益驱动为特征的脸面性机器的作用形成了以顺应疗法和对抗疗法为标志的两个利益集团——两张“脸”.它们之间竞争的加剧使核心脸员成为恶化的无器官身体,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以当代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生成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其中蕴涵的差异思想、深层生态学思想、共生思想。将这些思想中的图解、块茎、游牧……喻体的生成方式与建筑设计的操作手法相结合,构建了适应后工业社会生命时代发展需求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图解的生态建筑生成图式、块茎的生态建筑生成组式、游牧的生态建筑生成变式。研究成果阐明了德勒兹生成论影响下的生态建筑形态与功能仿生、动态协调共生、连通式自组织生成与更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德勒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重要影响。德勒兹一方面承续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理论、观点、概念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解构了马克思的社会矛盾论、阶级学说等理论,并建构了自己的理论。德勒兹的承续、批判与建构为激进理论与政治策略提供了新视角,但其将普救使命赋予资产阶级,这具有保守性;将希望寄托在精神分裂者、块茎、游牧民等后现代主体身上,其理想具有空想性。  相似文献   

6.
"块茎说"是德勒兹在《千高原》中所描绘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呈现出一种非中心化、非统一化、非层级化和平面状的形态。作为一种后结构主义的非理性认识论,"块茎说"以其自身的相互连接和异质混合特征、多元性特征、无意指裂变特征、绘图和贴花特征动摇和颠覆着传统的"树状思维模式",进而成就了它本身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电子传媒时代和文化数字化的语境下,当代学术领域的“空间转向”蕴含着哲学思维范式的嬗变与文艺美学的焦点转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后现代多维“空间”,尤其是主导性的赛博空间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多元、开放、流变的特征,与后结构主义一些重要概念相契合,其中有“20世纪最重要的空间哲学家”之誉的法国思想家德勒兹的美学思想具有特殊的价值。他和加塔利所创造的“千高原”、“块茎”、“褶子”等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今的后现代理论空间、互文性空间、赛博空间和新巴洛克美学空间,从而对拓展和建构当代文论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国哲学大师德勒兹著作等身,媒介哲学也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媒介哲学集中在生成理论、块茎思维论、感觉层次论三方面,对虚拟现实、电子媒介、媒介扩张等媒介传播的前沿课题都做了很有启迪性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9.
"2012中国开封德勒兹国际研讨会"围绕"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及其对艺术和人文学科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通过对德勒兹的哲学概念、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与其他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通过探讨德勒兹对文学、绘画、音乐、建筑和电影等艺术门类产生的影响,通过运用德勒兹的某些哲学概念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通过探讨德勒兹的某些哲学概念具有的政治阐释力,通过对德勒兹与其他哲学家,与中国、日本等国家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与会学者展现了东西方关于德勒兹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德勒兹研究的未来趋势。东西方思想的交汇,开启了新的思想之旅,丰富、修正甚至超越了德勒兹的哲学思想。而这恰恰体现了德勒兹所说的"思考不是由‘求真意志’启动,而是由偶然的相遇启动"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0.
"弱势"是德勒兹思想的重要概念,与其"生成"概念密切相关。通过对强势与弱势的辨识与分析,德勒兹清晰地揭示出弱势概念的本质内涵,这构成其弱势概念研究的基础。弱势概念是德勒兹进行文学、语言和电影研究的主要切入视角,通过对弱势文学、弱势语言和弱势电影思想的论述,德勒兹隐现地建构起弱势概念的思想谱系。弱势是德勒兹文学研究的关键词,语言的弱势化使用是产生弱势文学的重要前提。生成是定义弱势语言的重要因素,促成德勒兹提出"生成—弱势"思想。弱势电影并不强调再现,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成行为。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方法需要不断地创新,后现代主义强调不连续性,片断性。断片研究方法是以德勒兹块茎的思想、德里达对“在场”的解构以及洛奇对后现代不连续写作模式的倡导为理论基础。断片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者的非在场性、研究程序的非逻辑性、资料收集的多视角性以及成果写作方式的片断性。断片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德勒兹论述仿像的重点不在于仿像是否模仿或再现客体,而关注仿像自身可以是什么.他以差异和生成的块茎式思维跃出了表征危机和柏拉图树状思维的旧有藩篱,从柏拉图仿像论的内部找到突破口,去除原型和摹本、现象和本质、真实和虚假的二元对立框架,强调仿像基于差异,仿像的价值不取决于相似和模仿,从而摈弃了柏拉图压制仿像的理论陈规,赋予仿像积极的创造性和生成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以德勒兹对流动内在性的关注为中心,探索了德勒兹的生活、学术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悖论性表现,涉及到德勒兹游牧思想和非游牧身体的对比、从哲学向非哲学的转移、从概念到非概念的发展和从解构到建构的发展等悖论问题。德勒兹一生都在寻求着内在性,而正是在这些流动的内在性中,蕴含着他孜孜以求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德勒兹的微观政治哲学是后现代语境中政治思想的阐释,其中心是从尼采权力意志理论中提炼出来的力本论.德勒兹视差异、欲望、解码或解辖域化因素为主动和肯定的力量,在伦理和政治上倡导一种差异、欲望和解辖域化的政治试验,这就注定了德勒兹政治哲学的命运必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和不合时宜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卡尔维诺的零时间术语对其创作影响巨大,直接启发了他对叙事如何挑战诸种事物空间同存性的思考。他后期提出的结晶体写作、百科全书写作均与零时间的空间启迪有关,有明显的空间叙事特征。卡尔维诺后期的诸多作品,与当下德勒兹的空间美学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都堪称典型的根茎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德勒兹对尼采的解读,对差异、问题化、多样性、重复、褶子、组合、欲望等诸多概念的展拓对福柯产生的深刻影响。德勒兹对福柯思想的分析十分深刻,分析福柯思想中的德勒兹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福柯。  相似文献   

17.
《白鲸》是梅尔维尔的海上悲剧传奇小说。德勒兹的游牧思想就是主体通过不断地变换地理位置,实现身体和精神上的改变,通过块茎方式,去除脸面性,形成无器官身体,创造差异。然后再不断生成,不断去疆域化,实现重复。这是一个发现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小说的解读印证了是块茎、去除脸面性和形成无器官身体使埃哈伯创造了差异自身,形成恶变;埃哈伯生成女人,生成动物和生成不可知,及其身体和精神上的去疆域化,是其通往未知领域的实践,藉此他重新发现并激发了体内变异的活力。对白鲸疯狂的报复最终将全船人引向了地狱。  相似文献   

18.
德勒兹是法国后结构主义的领军人物,他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现代人的生存境遇,针对现实社会的变化提出控制社会理论,其内容包含历史、逻辑和程序三个方面。文章对德勒兹社会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控制社会这种新形态的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先验经验主义往往被用来界定德勒兹哲学的根本特征, 但这个名号本身就包含着有待澄清的种 种难点和疑点。 学界往往倾向于将先验性等同于内在性, 进而仅将先验经验主义看作德勒兹的生命论的另一 种体现。 但实际上, 在德勒兹的早期思想发展之中, 先验性已然呈现出某种与内在性深刻对立的动机。 此种 对立最早出现于他对休谟问题的独到回应, 后在 《差异与重复》 中呈现得尤为清晰。 从时间的第一种综合 到微分式的理念论, 从经验到先验, 从休谟到康德, 这条隐含的线索也标志着德勒兹思想出现过的最为关键 的否定性裂痕。 在晚近的法国思想之中, 梅亚苏的思辨唯物论及其核心命题 “唯有偶然性是必然的” 似乎 正是先验经验主义的最极端而深刻的推进。  相似文献   

20.
德勒兹反对结构主义语言模式,认为语言的少数化或者弱势化是文学革命的条件。以此为基础,德勒兹提出了文学机器、少数文学、让语言自身口吃的观念。三者从语用学的层面揭示了语言内部纠结的权力结构以及对抗的出路,对于我们深刻把握德勒兹的文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典型的语言褶皱运作方式,语言的少数之变能够帮助我们反思先锋文学作品的革命性,从微观政治学的层面重新认识个性化语言风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