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侯景之乱后梁室分崩,西魏趁机尽取蜀地。蜀地入北初期,叛乱此起彼伏,严重破坏着新克之地的统治。为缓解蜀地动荡的政治局势,西魏及其后继者北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诸多羁縻、抚慰蜀民的措施。经过长时间的抚慰,蜀地的政局渐趋稳定,北周在蜀地的统治日臻巩固。  相似文献   

2.
苏绰、宇文泰在西魏大统年间奏行《大诰》,模仿《尚书》文体改革官文书,试图改造秦汉以来突显皇帝权威的“王言”传统,利用上古文体与文风侵夺王言威权,实践宇文泰霸府权力话语的构建。宇文护全面继承了宇文泰的权位,也延续了霸府的政治修辞,明帝因而下决心改天王称皇帝,同时废止“大诰体”,恢复秦汉以来皇帝命令文书的传统,力图在文化象征层面突出君主的威望。西魏北周长期存在的帝室与霸府权力之争,既催生了“大诰体”,也最终将其埋葬。在“大诰体”之外,关中文坛另有一支文学潜流,继承了北魏洛阳时代文学传统,并为明帝所汲用。  相似文献   

3.
学界大抵不知北朝有邵县。邵县当始置于北魏皇兴四年(470年)或稍后,废于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先后属北魏怀州邵上郡、司州河内郡、司州邵郡及东魏东雍州邵郡。邵上郡始置于北魏皇兴四年,太和十八年(494年)并入河内郡,孝昌二年(526年)复立郡,改名邵郡。北魏立邵上郡、邵县、邵公庙皆出于攀缘西周召公之目的,在北魏汉化潮流中具有特别之意义。北魏设立邵郡之目的在于保卫首都洛阳之安全。胡太后乱政而未于邵郡等地及太行山诸关隘布防,或未以足够之兵力布防,导致尔朱荣之军轻易入洛,北魏因之而发生若干剧烈变动,以至速亡。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东西魏分裂后,邵郡乃东魏边地之军事据点。西魏于危急存亡之关头即大统三年夺得邵郡,且以之为极其重要之军事据点,积极经营,并占据黄河东岸大片地域,奠定强大之基础。北周之世,邵郡亦是其极其重要之军事据点,在其稳定、发展乃至灭齐诸方面皆发挥有极其重要之作用。  相似文献   

4.
“均田之制”不仅涉及北魏、北齐、北周、隋、唐初的政治、经济,而且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有土地、地主经济、农民的社会身份以及赋役政策的变化等。因而探讨它的缘起及其弛坏的  相似文献   

5.
西魏、北周《菩萨藏众经要》与东魏、北齐《大乘义章》皆是继承北魏地论学派的传承而有不同的展开。《菩萨藏众经要》代表着西魏、北周佛教融合南朝佛教“经抄”的最新成果,依“五门”——佛性门、众生门、修道门、诸谛门、融门等形成《一百二十法门》的框架。《大乘义章》是北朝佛教“义章”类的佛法纲要,其“五聚”的框架结构与“教理行果”“法宝五义”(教法、理法、助道法、涅槃法、化用法)完全相应,否定了有些学者强调《大乘义章》是借鉴《成实论》“四谛”的组织结构说法。最后,《菩萨藏众经要》是根据“法门”摘录相应的经论文字;而《大乘义章》则是引用经论而进行自己的阐释,根据“诸门分别”去剖析法义的内涵与同异。因此,后者在编撰意图与义学成就上,比前者更能体现北朝佛学的最高义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入北南人,是南北朝时期实现南北文风融合的一支最主要的力量,而拟作乃是他们变革文风的重要方式.入北南人的文风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魏分裂以前时期,这一阶段入北南人的文风变化是不自觉的.第二阶段是北齐(东魏)、北周(西魏)阶段,这是一个模拟汉魏古体以救南朝文风之弊的阶段,是入北南人文风变化的自觉阶段.第三阶段是隋统一以后的阶段,这是入北南人模拟北朝文士的阶段,也是南北文风开始真正融合的阶段.随着模拟对象及方式的改变,入北南人的文风变革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南北文风也经历了一个从互不影响、相互排斥到交叉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北魏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后,二者在对待民族文化和民族融合方面的态度不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不同,收到的政治效果也不同。东魏北齐大力推行鲜卑化政策,导致鲜卑族和汉族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在政治上败于西魏北周。西魏北周推行"外鲜内汉"的"关中本位政策",成功地促成了鲜卑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促成了鲜卑族和汉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东、西魏之间为争夺河东战略要地爆发了"玉壁之战"。西魏著名军事将领韦孝宽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韦孝宽率领的西魏军取得了"玉壁之战"的胜利,使东、西魏双方的战略态势发生转折,不但改变了"东强西弱"的战略格局,还最终影响到了南北朝后期中国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宇文泰实行六官制度的目的并不是标榜神州文化正统,而是要笼络五大宿将以巩固西魏的统治.六官制度绝非单纯模拟尚书省的制度,它整合了西魏大统十二年以后的中央文官系统和部分武官系统,而又稍作调整,这是一套形式特殊实质却并不特殊的官制.杨坚代周以后,六官制度早已失去了初创时的背景,而且其弊端也更加明显,所以隋朝初建,即将其废除.六官制度的一些创造,对隋唐官制有一定影响,但是隋唐官制的主要渊源还是西魏大统十二年改革以后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宇文泰、宇文邕父子在六世纪中国诸封建统治者中,是峥嵘的佼佼者。他们不但匡扶了西魏,创建了北周王朝,而且统一了北方,为隋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隋的统一,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是隋文帝杨坚  相似文献   

11.
武则天设置北门学士,为当时重要的政治事件,影响深远。但北门学士之"北门"指何处,从宋代以来就有不同的解释,主要的说法有长安大明宫翰林院门和大明宫北门玄武门两种。本文通过对北门学士职责的分析,以及对大明宫内建筑功能布局的分析,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北门学士之北门应为大明宫之右银台门。  相似文献   

12.
揭示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和《宋书》收录了大量的授官语词。从语义场角度对两书的授官词汇进行穷尽性调查和细致分析,发现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使用语言更注重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陕北地区城市化问题刍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陕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应立足本土实际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运用市场规则与机制 ,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陕北的资源优势 ,扬长避短 ,努力培植当地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 ;尝试“生态移民”,促进人口集中 ,走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路 ;小城镇建设以县城镇为重点 ,强调发展县办企业而不是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早期阶段,南方和北方都尚武好战且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但由于北方相对的地理优势,先于南方在秦汉时期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方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基本上保持了政治中心的地位,加之与北方游牧民族相邻,因而也成为各派力量角逐的主战场,这又导致北方一方面尚武精神得以延续,另一方面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至唐宋逐步让位于南方,形成了"南文北武"文化差异格局,而长期以来沉淀于南方人和北方人心灵深处的人类本能和经验遗存又进一步巩固了"南文北武"文化差异格局。  相似文献   

15.
北朝文学的发展,是通过模拟南朝文学,以北朝文学南方化的方式实现的。大致说来,这一过程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北魏初到孝文帝迁都以前,是北朝文学在模拟中复苏的阶段;第二阶段,从孝文帝迁都到东、西魏分裂时期,是北朝文学全面模拟南方文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东、西魏分裂时期到隋统一北方时期,是北朝文学与南方文学走向全面融合的阶段。北朝文学与南方文学经历了一个相对疏离到最终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朝鲜战争是一场区域性的国际战争,也因此催生了主要参战国家以朝鲜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1950年代的中国报刊大量刊载北朝鲜作家的此类作品。由于意识形态的相似性,它们与同期的中国文学在相关题材的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阶级斗争的理念运思、二元对立的人物描写,雷同化的情节模式,注重战事过程而少心灵刻画,更缺乏对人与战争的深度思考。但北朝鲜文学也有一些异质于我们的如民族心理、意象运用和叙述方式,像一面镜子,照见的既像我们又不是我们的另一国度的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17.
北宋司法监察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司法监察制度由独立监察机构的监察、中央行政的监察以及司法体系内部监察三道监察网构成,其设置内含不少合理之处,对合理司法,提高效率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观其具体实施则弊端重重:整个体系中没有一个单一行使监察职能的监察机构,司法职能与其他监察职能往往相混;司法监察实际分为两套几乎不相干的体系——地方监察与中央监察,使地方监察受不到中央控制;行政对司法的监察使得司法监察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沦为行政的奴婢.而这一切的最终症结在于封建专制,封建专制体制使监察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发展是把各个具体地区看成区域的组成部分,通过为它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来构建共同利益。世界现代化进程肇始于西北欧地区与北海开发不无关系。北海是欧洲人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是沿岸各国的海上走廊,先后成为西北欧、西欧、欧洲、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间联系的通道。北海成为周边国家跨界交往联系的场所,各国借此实现接触、对话、交流、互动,人们锻炼了海上生存能力,逐步跨越北海,走向世界,开始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争夺资源。北海开发对一些沿海地区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文学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朝文学批评视野中北朝文学的缺席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文学史上所谓的"南北文学的融合"的实质是在南朝文学艺术形式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安文学所蕴含的生命精神的回归.北朝文人在创作上率先实践,而南朝文学批评在理论上提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北方城市绿地建设及绿化模式多样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北方城市特点,在城市绿化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绿化和园林景观的美化,还要考虑北方城市绿化景观的特殊防护功能。提出了旧城改造与城市绿化的总体规划,建设城市绿地的原则及绿化模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