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民间借贷到民营银行:金融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安排 ,弥补了我国正式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融资不足。本文从民间借贷的角度出发 ,认为从金融制度结构变迁角度看 ,只有内生于民营经济内部的金融制度安排才是有意义的。鉴于民间借贷的高风险性 ,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的融资需求 ,以及我国金融业改革的紧迫性 ,有必要从制度上给予民间借贷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促进民间借贷组织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  相似文献   

2.
民营银行准入: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制度的不均衡现象 ,当这种不均衡发展到一定阶段 ,就会发生相应的制度变迁。我国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对非公经济的肯定以及中国加入 WTO都对现有的金融体制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要求 ,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放开民营银行 ,完成金融的对内开放 ,可以有效的完善我国的金融结构 ,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竞争力。现阶段 ,以增量改革促进存量发展的方式则是民营银行制度准入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3.
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金融资源支持。文章在分析我国既有的金融体制变迁的基础上,指出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内生于民营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提出促进民间金融发展所需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制度通过金融产权形式进而使金融组织的行为决定了金融发展的可能空间.但是,确立和维持制度的交易成本及其变化,又使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对金融制度变迁形成反馈作用.我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的缓慢,使金融因素成为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上述理论逻辑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实践采取的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强制型制度变迁模式,而没有选择至下而上的自发的诱致型制度变迁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一制度变迁模式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是合理和正当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金融制度变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论得出金融发展、金融深化、融资结构等金融指标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大,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较高的资本边际生产率、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技术的进步创新。由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不强,金融改革滞后于经济增长,我国应大力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使之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历经数次变革,目前已基本形成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相结合的金融体系,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三农"领域的资金缺口依然巨大,农村正规金融正在远离实体经济。如何深化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修正农村金融发展方向,成为当前农村金融制度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路径我们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要转变制度变迁策略,修正农村金融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保障制度,进而深化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为湖南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湖南可充分利用国家对"两型社会"建设金融政策支持优势,通过地方立法,构建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制度体系,实现民间金融法律化发展。湖南民间金融构建应在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应坚持政府适度干预、公平竞争、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并重、遵守地方法治等基本原则,并在民间金融准入退出、登记、经营引导、风险控制、信息公开、监管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营银行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发展民营银行,打破我国金融垄断局面已在众多经济学者和金融专家中形成一种共识。从理论上论证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并从民营银行发展的配套环境、现有金融运行体制、国家效用函数以及其自身劣势分析阻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合理制定有关法规,优化政策环境,采取渐进式战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公共选择原理的三大基本视角包括:选举机制失灵视角、政府失灵视角和财政正义视角.我国财政制度应由"威权型财政体制"转向"公共财政体制"进而向"民主财政体制"的制度演进.  相似文献   

12.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变迁及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受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我国既有的金融深化尚主要停留于量的成长方面,而未进入到质的发展方面.为实现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尊重民间自发的制度创新,允许金融制度安排的多样化,并积极推进内生性的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现状与特点的分析,从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两个层面提出了在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推进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即商业银行应从产品、技术、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监管当局也要完善监管,为微观金融创新提供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金融结构: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格利和肖、戈德史密斯、麦金农等几位美国经济学家的金融结构理论的简要考察,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的三大变迁,即从内源融资主导型转向外源融资主导型、从间接 融资垄断型转向间接融资主体型以及从封闭型金融趋向开放型金融,并从金融相关率、金融资产结构分布、金融机构结构分布等几项衡量金融结构的指标考察了中国金融结构的发展状况,然后通过与国际比较,归纳出中国金融结构具有超额借款、超额贷款、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以及国家银行垄断金融这四大特征。最后,文章得出结论,中国金融结构已从戈氏金融结构第一大类第3小类演进到第三大类第7小类,并向第8小类演化。  相似文献   

15.
产权制度、金融结构和我国金融发展效率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回顾当前金融发展文献基础上,探讨产权制度、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关联性,利用我国金融时序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考察金融发展效率问题。检验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水平、产权制度和金融结构决定金融发展效率,也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2)银行业越集中即国有金融控制程度越高,金融业发展水平越低,发展速度越慢。其中利率与金融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实际利率RR是金融发展的Granger因。(3)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我国金融发展更多地表现为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此,只有改革金融产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并形成与经济结构相匹配的竞争型金融结构,才能最终实现我国金融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6.
运用金融抑制理论解释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兴起的现实和制度原因。政府管制利率,严控信贷方向和信贷规模,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使得在国民积累的财富缺乏投资渠道的同时,中小企业却面临融资难问题。私募股权基金兴起并迅速发展壮大,正是对金融抑制的理性回应。私募股权基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仍处于初生阶段,法律地位模糊不清,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应在适度监管的原则下完善私募股权基金主体制度及其运行规则,确保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绿色信贷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有三种可能的实现路径,分别是自愿实现机制(以“赤道原则”为典型代表)、民事侵权责任机制(以美国的《超级基金法》为典型代表)以及行政权力推动机制(以我国现阶段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为典型代表)。将以“软法”为核心特征的自愿实施机制引入中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具备成熟的内外部条件;通过强制性的立法来确立商业银行的环境侵权责任制度,则会面临无法与既有的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和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相契合的难题,同时还会带来诸多消极结果;行政权力推动模式在我国的普遍运用源于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法治约束的不足,但其长效性和稳定性无法保证。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在当下的特殊境遇,破除绿色信贷发展法律掣肘的关键在于有效促进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而非增加商业银行承担环境义务与责任的法律条款。  相似文献   

18.
为维持体制内的增长,政府实行了垄断性金融制度安排。这一安排在改革初期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推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边际成本已经超过了边际收益,加之我国已加入WTO,银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重要的是做好民营银行的框架设计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地区选择、资本结构和分级管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