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以2003—2008年发生大股东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资产注入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1)股改后大股东利用资产注入获取私有收益的动机明显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将优质资产不断注入上市公司中,提升公司业绩;(2)股改前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股改后民营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得到缓解;(3)股权分置改革后民营企业大股东资产注入动机的变化强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
以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人与大股东竞合关系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超额控制与公司债务期限存在正"U"型关系;大股东和终极控制人形成的竞争力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负相关,大股东联合短期债权人对终极控制人自利行为进行约束,但这种约束力在终极控制人是政府股东及终极控制人是绝对控股股东时显著减弱;第二大股东与终极控制人股权性质一致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此时大股东和终极控制人更容易形成"合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第二大股东为信托股东时,更容易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对公司债务期限的影响效应减弱,不再显著。而当第二大股东为受益股东时,和终极控制人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关系,对公司债务期限的影响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与资产收益率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董事会持股、监事会持股、经理层持股、高层管理薪酬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二次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而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需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4.
以2006-2012年94起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跨国并购中主并企业的股东财富效应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跨国并购确实能为我国主并企业股东带来显著的正财富效应。而对东道国宏观经济因素对跨国并购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GDP与股东财富效应显著正相关,CPI与股东财富效应显著负相关,而汇率与财富效应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因此,企业在跨国并购时,应考虑选择GDP高、CPI低的国家,以便于为股东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5.
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结构安排,决定着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公司业绩.文章采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公司前五大股东的股权构成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也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定向增发资产注入行为作为研究视角,研究了资本市场中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支持”抑或是“掏空”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大股东注入的资产与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经营性资产具有比较高的关联度,有效地减少了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完善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价值链,提高了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7.
以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为研究重点,探讨了定向增发、大股东资产注入行为与我国二级资本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定向增发会带来正向的证券市场反应,而只有大股东注入资产类型与上市公司主业相关联时,才会给证券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长期超额回报。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注入的资产是优质的经营性资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选取2008-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内部控制指数.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比例、控股股东性质、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与总经理兼任情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比例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低;当控股股东性质为国有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负相关;董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激励作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资产评估质量是资产评估行为的生命线。研究发现:在关联方交易中,有大股东支持行为的上市公司,其资产评估质量显著高于不存在大股东支持行为的上市公司;在关联方交易中,连续亏损、微利和配股再融资行为均对资产评估质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特征分析中,评估机构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资产评估师的执业年限均与资产评估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没有证据显示资产评估机构的规模对资产评估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企业现金股利是公司金融中较具争议的问题,一直是财务学者研究的重点话题。文章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多个大股东的现实以及公司派发现金股利低且不连续的实际,在系统分析企业生长周期、企业所处行业、投资者需求以及控股股东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决策影响的基础上,将多个大股东与现金股利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通过影响公司的第一类代理问题和第二类代理问题而影响公司现金股利的派发。基于公司是否存在多个大股东以及多个大股东之间一致行动人的关系视角,文章以我国2008—2017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Stata15.0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对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多个大股东与现金股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存在多个大股东的企业更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度量误差,以及现金股利与多个大股东之间存在的双向因果和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的影响,通过改变自变量和因变量度量方法,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Heckman两阶段模型以及DID等方法降低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仍然成立。进一步考虑公司所处法律环境、公司的控股现实以及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和高管持股水平等异质性因素,结果发现,当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为市场化进程快或法律环境好时,多个大股东与现金股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多个大股东会促进现金股利的发放;在相对控股企业、股权分散企业、民营控股企业以及高管持股水平高的企业中,多个大股东与现金股利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能促进企业分配现金股利。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丰富了股东影响企业决策机制的研究,并且为企业如何从股权结构角度改善企业与投资者关系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积累了大量的储蓄存款、住房资产等家庭财富.本文利用2005年1447户上海居民生活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研究发现:在非耐用品消费方面,储蓄和住房资产都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两类资产每增加1%将使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分别增长0.04%-0.05%和0.05%-0.06%,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略高于储蓄资产.在耐用品消费方面,储蓄资产没有显著的财富效应,但住房资产对推动耐用品消费具有显著而巨大的财富效应,住房资产价值每上升1%将使家庭拥有耐用品的概率增加20%左右.在当前"拉动内需促增长"的形势下,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稳定房地产市场,发挥住房资产在促进消费中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基于市场氛围对大小非减持的市场反应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测度。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行为的确产生了短期的市场财富效应。大股东减持幅度与短期市场财富效应负相关,在股市上涨的市场环境中表现更为显著。公司投资价值与短期市场财富效应显著相关,但影响方向并不一致,投资者表现出偏好逆转现象,说明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因素是复杂的,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理性有限。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一直是相关利益各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股东产生直接影响。以2009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其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与每股收益、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成正相关,与公司规模成负相关,与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之比、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股权结构角度研究股利政策是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关于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流通性上,研究表明我国非流通股偏好现金股利,而流通股偏好股票股利。国外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股利支付水平负相关,而我国则相反。关于股权制衡度与股利政策的研究表明,在欧洲,多个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抑制内部股东对外部股东的掠夺,股利支付率较高;而在亚洲,多个大股东则会合谋掠夺外部股东,支付较低股利甚至不支付股利。在我国,国有股"一股独大",其他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低,制衡作用有限,且倾向于依附第一大股东或与其联盟,利用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大股东类型做出界定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大股东类型一实际控制权配置模式一控制权私人收益”分析框架,理论分析了大股东类型与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系。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共231项涉及控制权转移的大宗股权转让交易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类型与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显著为负;2.国有企业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近似为零;3.民营企业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显著为正;4.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最小,国有企业居中,而民营企业最大。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再次得到重视.对16家上市银行进行了研究,利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银行经营绩效的盈利性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而与附属资本比例和银行的资产规模显著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2年至2004年间我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离任事件的财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样本整体来说,独立董事离任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公司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减少;(2)剔除任职时间超过5年的独立董事离任样本的影响后,公司股东的财富在离任公告后会显著地减少;(3)独立董事主动离任(辞职)会使股东财富显著地减少,而独立董事被动离任(被更换)则对股东财富没有显著影响;(4)原因不明的独立董事辞职,会令公司股东的财富显著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8.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制度安排。从董事会规模这一董事会重要特征入手,以2003—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董事会规模特征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检验在抑制第二类代理成本问题上是否存在最优董事会规模。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大股东资金占用呈U形关系,说明董事会规模影响了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从而对大股东资金占用产生了复杂和不对称的影响。当董事会规模小于9人,董事会规模与大股东资金占用负相关;当董事会规模大于9人,则与大股东资金占用正相关。故基于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视角,董事会最优规模为9人。此外,在市场化发达地区,董事会规模与大股东资金占用呈U形关系,董事会发挥了治理职能;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无法观察到董事会规模与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相关关系,说明在外部机制不健全地区,董事会的有效性受到限制,董事会规模无法对大股东资金占用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资产注入是上市公司重大的财务行为,会给公司的盈余带来重大影响。对2002~2010年符合再融资动机条件的重大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再融资动机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说明,再融资动机资产注入很可能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降低再融资动机资产注入对公司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2001-200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结构如何影响管理者控制成本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对企业股权结构与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现金持有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股权集中度,前十大股东持股份额的变异系数与企业现金持有存在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现金持有之间并无显著关系。分析指出,同时存在两种效应在影响企业现金持有量,即第一大股东有效监督效应和前十大股东利益合谋效应,且后者效应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