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在空间经济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基础上,通过数理推导和数值模拟揭示区际产业转移与区域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东部和中西部的市场规模决定了两地产业份额的空间分布,进而决定区域间实际收入差距。为此,政府需要通过在东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的要素流动政策,促进区际产业转移,才可能改变这种产业分布非对称情况下的自我强化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合作中的产业转移问题——以泛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产业转移已成为一种经济现象.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重组和优化配置.但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产业转移是有条件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加快区域相互开放步伐,打破区域封锁,建立共同市场,在区域内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人口流动迁移角度研究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旨在分析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以及经济集聚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通过构造人口流动迁移的微观经济模型,掌握人口流动、迁移和集聚的动因;通过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布局分析,说明泛珠三角区域先发展地区的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过程应该相互适应,而后发展地区的人口“回流”与产业转移过程更应互为补充。所以,泛珠三角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和人力资本现状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和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这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部向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态势、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区域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产业转移是缩小区域差距,促进东中西三大地带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章在分析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态势和问题的基础上,对中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品供给和要素供给两个方面,主要涉及产品更新、产品创新、劳动力流动、资本汇聚、技术外溢和政策创新等推动的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分析。虽然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国外理论和国内实证缺少耦合,对如何将产业转移理论与国内区域产业升级的实践相结合研究不够;现有研究更多地注重了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升级的经济因素,而对制度创新、行为决策、社会网络、社会文化、决策主体偏好等非经济因素的理论分析明显不足;研究对象上侧重于考察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产业,而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内循环、外循环和双循环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期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产业转移,前一期当地产业比例较大,其后产业转移受到的促进作用也较大;内循环、外循环和双循环均对产业转移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部城市受到的促进作用略高于中西部城市;要素流动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力要素流动、技术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不仅受到内、外循环和双循环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产业转移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产业转移具有空间相关性,产业在空间上倾向于向产业转入较高的城区转移。为此,我国在政策上应进一步加快推动内循环,促进外循环,关注要素流动在产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分配要素资源。  相似文献   

8.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立区域经济协调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阐述了区域经济协调机制构建的基础原则。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的构成要素,提出了滨海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是均衡配置区间资源的重要途径,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对流入地的"乘数效应"与对流出地的"扩散效应"之间存在效率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之一.因此,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协同机制,重点是发展落后地区的城市群,以落后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从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群耦合出发,通过对产业集群式转移的特点与机理分析,提出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产业集群式转移是一种链式转移,在转移驱动模式与区位选择模式上相比传统产业转移模式都具有其特殊性,从而得出产业集群式转移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延伸与升级,进而构建区域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关键所在。通过产业集群式转移,最终实现发达地区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嵌入升级与落后地区产业转移顺利承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锺陵先生在本文中 ,叙述了他如何根据镇江历史文化的实际 ,为镇江文化建设确立一个战略构想 ,以及在十余年间又是如何坚持不懈地推动这一构想得到实现的过程。本文不仅具有地方文化建设的一段史实的记录的价值 ,而且更重要的是 ,它还提出了一个地方文化建设的思想 :地方文化建设必须在全国性的文化层面上寻求支点。不能在全国性文化层面上获得支持 ,地方文化建设就不可能有一种开展的气局。所谓在全国性的文化层面上寻求支点 ,首先是指要找到地方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位置 ,其次又是指地方文化建设要能够纳入到全国性的文化的、学术的活动之中。地方性的文化建设如果能够在某些方面丰富、深化了全国性的文化 ,那末它的价值就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现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论证了地方高校与区域社会经济的互动双赢关系,阐述了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举措.同时,以浙江海洋学院与舟山为案例,形成了浙江海洋学院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实践报告,报告指出该校在办学探索和定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论宏观调控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文章在辨析区域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定位与区域经济调控法的关系,就我国宏观调控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调整所涉及的合理确定宏观调控法与区域经济调控法的界限,合理确认区域经济协调中宏观调控与区域调控的职责范围,将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纳入宏观调控法的范畴,以及确认与规范区域经济调控中的地方利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特色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等学校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其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如何克服存在的困难,培养适用干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和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地方普通高校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尝试进行了地方高校特色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对同类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西部长期积累及“后发优势”预示着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已成熟;思想观念、地区经济竞争力、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及增长方式、开放度及市场化等方面的差距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政府大力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应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联动协作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文章从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促进滁州与南京都市圈内的南京和扬州的旅游合作。在对滁州、南京和扬州开展旅游合作的现实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就滁州加强与南京、扬州的旅游合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差距不断拉大的态势,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而如何正确认识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是正确解决区域差异问题的前提条件.本文在传统的区域差异原因解释基础上,从一种新的角度来分析区域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入境旅游流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以广西为例分析入境旅游流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表明:广西入境旅游流和区域经济系统2001—2012年总体态势趋于良好,两者的耦合程度由低度耦合向高度耦合发展,协调度经历了从极度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因素,如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来加快广西入境旅游的发展是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海洋区域管理的执法协调机制问题已提到海洋法制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分析海洋区域执法协调机制的构建要素、我国目前海洋区域执法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构建我国海洋区域执法协调机制的思路与对策十分重要,应构建协调性行政许可、联合检查、部门间监督的海洋区域综合执法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该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确立、巩固与发展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新疆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52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分析了新疆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对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