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校特色是学校保持持续竞争能力的基础,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针对目前学校特色创建的困境,提出了学校特色的核心是学校组织知识的思想,初步构建了学校组织记忆机制的基本框架。并认为借助组织记忆机制及其支持系统的构建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学校特色的创建要跟组织知识和组织记忆、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学校管理制度变革等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后,提出了目前学校特色创建研究和实践中两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校立足农村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做真人,健康发展"为主题,开展创建特色学校工作,以科技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象棋教育作为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讨民族学校特色创建对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形而上学与存在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把"学校特色"理解为学校的精神理念与办学哲学以及学校中存在的"人一人"结构与"人一物"结构,把"民族学校特色"理解为这些因素所具有的民族地区特征.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具有三类重要的教育伦理价值,即形成文化多元共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学校教育途径.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可以采取复杂适应模式,基本环节包括: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民族学校的变革愿景;通过系统诊断来明晰民族学校的现存问题;通过结构优化来提升民族学校的系统效能;通过成效审议来调整民族学校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4.
针对园林式学校是创建园林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从园林式学校的实施标准化,优秀的校园绿化规划,鲜明的个性特色,科学的管理等几个方面,结合某一个学校的建设为典例进行了探讨和综述,期望对所有想创建园林式学校的单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复杂的、持续性的工程,需要以精细化管理的思想、理念、技术作支撑与指导,并落实于具体的学校创特工作之中。为推进我校为"经典润童心、书香溢校园"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我校以"先于思想沟通,细于制度建设,精于考评运用"为原则,在学校精细化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实践尝试,有效提高了校长的教育领导力,提升了学校特色办学水平。下面就我校落实精细化管理,推进特色学校创建谈一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校园文化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建设高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南洋中心学校座落于南洋镇,国家4A级九鹏溪风景区九鹏溪畔。这里以盛产水仙茶闻名遐迩,是世界上唯一生产水仙茶饼的发源地,对学校创建茶文化特色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校围绕创建具有茶文化特色的目标,努力建设底蕴丰厚、精神丰盈、内涵丰富、物质丰足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百所重点中职校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艺术特色教育学校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和谐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培训基地上海市震旦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4年。在近三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综合、创造、人格"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创建现代化、国际化品牌的中等专业学校为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率,积极践行"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办出专业特色,逐步形成震旦教育品牌。学校的历届学生,在参加全国、市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学校以管理严、校风好闻名全市,受到学生和家长好评。正如韩正市长在致震旦教育25周年校庆贺信中所说,"震旦经过25年的发展,已经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8.
学校风格特色和校长人格双重建构是校长提高培训的重要实践模式。本文从培训模式的理念、目标选择到效能进行重新反检,着重对校长个人人格在学校风格特色创建中获得同步提升的可能性、学校风格特色和校长人格双重建构培训模式的条件和效能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今日南国》2009,(24):175-177
平果县第一小学是平果县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创建于1916年,悠久的历史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在传承近百年的办学优良传统的同时,注重运用和谐的先进教育理念,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一所创办10年的现代化学校,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从体育硬件设施及装备的完善到连续多年不断引进体育教师,从抓实体育课堂教学到阳光体育学校的创建,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努力寻求学校体育教育的新高度。特别是近年以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号召,围绕建设特色的阳光体育校园,全面创先创优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全面整合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抓实课堂,建设特色大课间、丰富体育社团等多措并举,有效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启迪学生智慧,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重新配置,弥补德育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有利于德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确立德育教师学校主人翁的地位,给予他们课程开发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权力下放与校本管理运动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自主权,但权力和责任必须相称。享有一定自主权力的学校,必须承担起学校发展成败和教育品质高低的责任。但有了权力,又具备绩效责任意识的学校并不必然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能力而创造未来的组织,它还必须拥有自我评估、自我完善的机制与能力。赋权、问责与增能的有机结合才是学校转变为学习型组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开发-实践-总结-提高”的系统过程。在开发过程中,体育教师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性、开发的特点,以及开发过程中对体育老师的要求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体育校本课程应该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作为对应于国家统一课程并以学校内外成员为主体而开发研制的课程 ,其根本功能是育人 ,这种育人功能表现为校本课程具有培养富有主体性和个性、全面发展且主动发展的学生的功能 ,且有塑造研究型教师的功能 ,具有造就专家型校长的功能。除此 ,校本课程还具有彰显学校特色、创设特色学校的功能以及对学校和社会的统合功能。另外 ,校本课程还有针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个体或群体的指向、激励和评价等功能。当然 ,校本课程也有其负面影响 ,这同样应引起注意 ,并加以研究和设法克服之 ,促使校本课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校本课程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另一方面校本课程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二者要达到协调地发展催生出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新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16.
办学定位是高校发展的指南,它的实现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目前,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教师总量不足、缺乏有影响的拔尖人才、投入力度较小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培养高质量人才,提高办学层次,我们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创建和稳定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7.
学校应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立科学的学校发展观,寻求学校发展的新动力、新途径和新模式,其基本形态是学习型学校。同时,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学习型学校的实质,其实质应定位于以学习求发展。要以学习为动力、自主创新为核心、文化建设为重点,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高品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职校生学习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开发职校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意义在于,针对职校学生的个别差异和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力求突破传统偏见(失败者的教育),张扬职校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改变学生观和评价观,创建多元智能学校。激励每一个职校生,力求在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过程中彰显学生个性,使拥有不同天资和智能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自身特质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校制度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特别关注的话题,因其备受关注而日益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显学。本文阐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及特征,并从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学校法人地位的确立、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建构学习型社会的外部环境等不同的视角探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未来社会对学校教育管理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本管理,为此,学校需要处理好校本管理与现代学校制度、课程实施、校本教研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