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根据新时代我国变化了的实际国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重大判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做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判断,不仅具有坚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逻辑依据,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历史逻辑,更是内在地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逻辑和客观要求,必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大势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深入剖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原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涵和解决途径,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昭示着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因此,何谓"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基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现实情况,思考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作为党立足于新的实践、新的起点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判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它的提出,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同时,还是符合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需要。它的提出,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制定国家治理战略规划和目标任务等提供了基本依据,对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新一轮税制改革重中之重的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需要紧扣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做出新的明确定位,并结合个人所得税修订后仍然存在的收入与税基增长缺乏协调性、难以担当促进社会公平角色的突出问题,在课税模式优化、费用扣除标准设计、计税单位确定、征收管理方面做出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命题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概念,是民族伟大复兴指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党的奋斗目标引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要求等历史视野、时代要求和战略思维等相互统一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相互作用的物质、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由富足的物质需要、多元的社会需要和丰富的心理需要三维结构组成。因而,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人民主体性、矛盾制约性、内容多样性和需要动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促使党中央决定实施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制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需要为导向配置卫生资源、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使各地制定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助力我国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对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报告不仅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且揭示了这一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不仅勾勒一幅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美好生活图景,还科学谋划了实现美好生活的时间表、着力点和试金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论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新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这一科学论断产生的依据、科学内涵以及重大意义,对正确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人民有礼貌懂礼仪是建设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建设美好生活的保障手段之一。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抓主要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明确社会主要矛盾并不断解决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回顾历史,我们党正是在正确判断和努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引发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动力的变革,具体表现为由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变革,由要素高投入到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变革,由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到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变革,由高度依赖外循环国际市场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变革,由单纯的物质刺激向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并重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儒家文化面对时代的要求需要做出新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可以从儒家文化中汲取养分,传承其中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儒家文化的内在理路与新时代社会的现实需要,针对儒家文化中所欠缺的地方进行创造性发展,将儒家文化进一步与理性思维、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相融合,打造新时代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方位和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深入领悟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理论,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若干重要问题:第一,发展是促成主要矛盾转化的基础和关键;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第三,推进新时代新民生事业进步至关重要。当前亟待深刻领悟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消费经济学研究提出的新要求,拓展消费经济学研究视野,首先,注重从人民更加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的集成化研究;其次,注重居民生活需要层次递进与幸福感和满意程度的关联研究;再次,要加强“反对消费领域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的研究;最后,需要研究新时代提升大众消费者内在素质以及开展新型消费教育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红色记忆对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主体身份确立、精神家园构筑与实践方向指引的深层价值。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红色记忆的传承遭遇到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制约、社会心理基础上生存焦虑症候的阻碍以及网络媒介技术裂变的消解。朝向美好生活的红色记忆寻绎,需要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围绕扩充价值共识建构红色文化记忆,以制度嵌入生活并贯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探索激发美好生活共创之力的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15.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强化全面深化改革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攻坚意识,抓好改革任务统筹协调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科学判识无疑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抉择有着直接决定意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应包括:一是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矛盾聚焦和整体规划;二是提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治理能力;三是使改革红利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美好生活需要已成为人民生活发展的现实追求.这一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仅把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到了社会发展目标的高度,还彰显了社会发展向"以人为本"的回归."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深切渴望,还是人类勤勉探求的生活理想;"美好生活需要"是"个体异质性与社会共享性的统一",是社会发展向"以人为本"的回归.就它的现实特性而言,其具有较高的层次性、主体差异性和历史阶段性.然而,欲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与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一方面应当注重对人们心理内部需求的引导;另一方面,还应依赖外部要素的"衡"向供给与以"公正"为核心的价值引导与实践准则.  相似文献   

17.
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需深入审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生成、历史生成和现实生成的三维依据;需深刻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的共时发展促使“需求侧”的新要求和“供给侧”的新判断,是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一直存在的并适时变化的“新的非对抗性矛盾”的内涵;需把握好通过高质量发展、引领需要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路径;从而系统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8.
以三重逻辑解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生成逻辑解析,正是由于“人民的需要”对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了更好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才得以出场;从演变逻辑解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包含“需要—发展—需要”否定之否定逻辑演变环节,“人民的需要”是化解“发展”动力源泉;从实效逻辑解析,只有确认“人民的需要”主导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才具有社会动力效应。因此,虽然“发展”是解决矛盾的要点,但“人民的需要”是解决“发展”主题,应居于主要方面。厘清这个问题,对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贯彻党的发展理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并凸现出主要矛盾。当前,人民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官僚主义作风和人民群众要求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理论和实践中从来都没有解决的难题,是当代中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的催化剂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的助推器,它严重地妨碍着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和发展。化解这一矛盾的难点在于划分这一矛盾与干群矛盾的阵线。人民内部主要矛盾概念的制定,有助于从人民内部诸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寻找到求得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中心环节,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了一个新的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20.
“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审美理想,对新时代青年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导向意义。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浪潮的兴起,青年群体的生活审美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对于“美好生活”的审美认知也逐渐从“脸谱化”走向“具象化”。从社会认知角度来讲,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社会发展需要与国民审美现状之间的矛盾,需要生活美育的介入。“美好生活”的审美阐释为新时代青年生活美育的出场提供了可能,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基于美好生活视域,从美好生活的主体、美好生活的创造以及美好生活的价值维度,剖析美好生活场域中青年生活美育的在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