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显。文章列举了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与精神安慰等方面的困境,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危机的成因,并对如何整合我国农村的村庄、家庭和个人的养老资源,应对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四川民族地区的农村空巢老人带来了经济和心灵的重大创伤。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应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四川少数民族地震灾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改善四川少数民族地震灾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空巢老人是农村老年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家庭、空巢老人的数量已日益庞大,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完善广大农村老年群体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首先要完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制度,本文以此为基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海南省)中的237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呈现总体有效需求不足、对居家医疗服务需求强烈、对居家生活照料服务和居家心理慰藉服务需求较弱等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土地出租或承包收入、社会保障状况、子女情况、老年人孤独感等因素会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基于此,提出重点保障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医疗服务供给、以农村空巢老人中的困难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注重居家养老服务的流动性、转变传统养老观念等措施,以促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东省612位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保障、生活管护、经济来源和精神慰藉等养老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难题主要表现为:医疗需求旺盛但大病保障薄弱,管护需求迫切但各方照料严重缺位,急需经济保障但收入少消费低,精神困境突出子女社会慰藉少等。由于家庭中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对健康、自理的要求尤为迫切。为此,应加快建立家庭、社区、国家和市场联动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给及其供给过程中乡镇政府职能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研究表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缺位"问题,并从养老保险和养老模式转型等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提出政府应强化其养老服务供给职能.但是,已有研究对农村空巢老人和养老服务等核心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给中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其未来职能转变的研究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空巢留守老人的养老、生活、医疗、精神文化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根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关部门的调查资料,对农村空巢留守老人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刻地探讨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逐渐显现出空心化和老龄化。农村空巢老人作为边缘化群体的出现,有其社会结构原因和个人家庭原因,主要表现为权利边缘、文化边缘和经济边缘。构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体系、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和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财政投入等,能更好的帮助农村空巢老人消除边缘化。  相似文献   

9.
自我养老作为规避农村养老风险、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及获得生活自主性的重要手段,其现实意义不容忽视。在对既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农村自我养老的概念内涵、形成原因和现实类型进行了评述,并对农村自我养老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养老的弱化和社会养老的缺失是导致自我养老日渐趋于主流的原因,而土地自养、互助自养、储蓄自养和再就业自养则是主要的实践类型。伴随农村养老观念和养老需求的变动,亟需加强自我养老方面的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基线数据,将养老需求和代际支持结合起来考虑,对空巢老人和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群体内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空巢老人相比,有老人同住的子女家庭在经济支持和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养老负担更重;低龄空巢老人、城市空巢老人以及老年夫妻户是自我养老的相对优势群体;高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以及独居老人普遍面临养老需求大但代际支持弱的困境,并且这一困境呈现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莫伯桑笔下的玛蒂尔德长期以来被视为是虚荣心的代名词。但通过小说本身对玛蒂尔德的生存状况的呈现及其对生活的态度与行为的描写,我们会有不同的体认。从存在主义角度去审视玛蒂尔德,会发现她的一系列想法和行为都具有一种存在主义哲学自由的况味。玛蒂尔德最终面对的是意义的扑空,不由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也诱使人们去思索个体自由存在的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价值分析法没有考虑到功能与成本的调整对产品竞争地位和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些缺陷,设计了一种面向竞争的价值分析法。该方法以价值创造理论和整体产品概念为理论基础,仿照价值工程的分析模式,把所有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都看作是产品的一个功能项,运用量化的方法,以各功能项在不同功能值时对应的市场竞争地位和投资报酬率为分析焦点,寻求到了同时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最高投资报酬率的功能组合。用该方法确定的功能组合适合作为营销时代产品开发或改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万寿寺》里的时间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小说的主题,又是小说的形式因素:时间的小说塑形指向对自我之谜的探索,通过不断将故事时间放到一个新的时间起始处的手法,以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叙事技巧,将自我扩展为一段广阔的时空,创造出自我的奇异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高分辨阵列测向的全局优化自校正算法。对在模型失配的情况下,利用投影矩阵所形成的谱估计矩阵,同时对信号的到达方向及未知的模型误差参数进行估计,并利用退火模拟算法保证算法能收敛于全局最优解。为简单起见,文中仅考虑阵元的增益及相位误差参数。  相似文献   

17.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8.
康德重建形而上学的路径就是通过划界来区分开知识领域和实践领域。按照这样的方式,上帝和灵魂等在知识领域中被否定的形而上学理念在道德领域中被重新构建起来。因此理论理性是必然的,而实践理性则证明了自由。然而,这两个理性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同一个理性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在知识论和伦理学领域中都可以发现其理性主义根基,因此康德才提出“自然世界是理智世界的模型”以及“道德律要像自然律”的命题。康德的三大批判体系是相互融洽贯通的,共同构建出一个理性大厦的完整框架。  相似文献   

19.
正是对于先验统觉的追问,康德不仅完成了其认识论方面的奠基,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追问。从海德格尔存在论雏度解释康德的判断理论,即海德格尔发现康德在两种追问“思一在”共属一体意义差异的关联点上。康德先验逻辑对于形式逻辑的代替,使其判断理论关联主体与客体,分析判断以同一律或者矛盾律说明主词或客体自身,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论》是一部政治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这部著作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就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辩证法方面,毛泽东非常善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世情、国情和阶级关系。在认识论方面,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列宁加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个新的科学概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认识能动的观点和变革的观点突出出来了。在唯物史观方面,毛泽东在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深刻地论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国体和政体等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