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的新型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村扮演着为现代化“兜底”的角色。现阶段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任务是充分发挥其“兜底”职能,为顺利实现现代化提供支撑。以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为主线,从乡村振兴的五大命题出发,运用代数推导的方式全面论述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农业保险能够有效发挥种粮激励效应、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效应、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效应和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以西部农业大省——四川省的农险发展实践为例,结合全国农险发展概况,点面结合,深入分析目前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持续提升现有农险保障水平、增强融资支持能力、完善政策性农险的财政支持体系、改革现有农险创新激励体制、全面强化农险监管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来,中央对农业保险的高度关注和强力支持,使我国农险试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政策性农险商业化运营仍面临诸多困境:农业保险的高赔付与商业运营的趋利性之间存在矛盾,农业保险的协同性与政府部门“缺位”之间存在矛盾,农业保险的低补偿性与农业产业高风险性之间存在矛盾。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需要先试点后推广,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应对巨灾损失的风险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功不可没,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发展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竞争力提高的需要,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我国农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法律和政策支持不到位、农险成本过高、需要不足供给乏力等问题,需要通过提高农业保险经营技术、调整农险品种、改善服务质量、节约成本等一系列措施加以改善,以促进农业保险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是构建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都市郫县战旗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创造了三种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即:"公司+农户"型、"村—企"型和"村—企—社"型,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发展,具有典型的渐进性特征,集中了土地使用权,创造出规模经济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战旗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变迁路径的梳理,认为以下因素对于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农村精英是该体系的引领者,土地使用权制度是该体系的基础,经济组织是该体系的核心,龙头企业是该体系的关键,农民参与是该体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建立以农业信贷为核心的农户收入理论函数模型,从理论上验证了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区间的扩大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农业保险与信贷联动的扶贫作用,得出了以下结论:(1)农户通过农业信贷融入资金后,提高了其收入上限,但灾害发生时,其收入下限也随之降低,单一农业信贷政策并不能防止农户“因灾致(返)贫”;(2)基于2012—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联动的扶贫作用,其影响系数为0.017 0。因此,要大力推行“保险+信贷”模式,加强银保合作,增加农险与信贷创新型产品的供给,使其在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仍然存在十分严重的贫困问题,贫困人口率一直居高不下。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使其理应成为反贫困的一种方式,二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相关关系。尤其是农业保险作为反贫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农民收入、实现风险化解的减贫效应,改善农民预期、实现产业增收的脱贫效应,提高农民资信、实现经济发展的脱贫效应三个主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在分析美国农业保险反贫困机制的基础下,重点考察了美国农业保险的扶贫效应,并在借鉴美国农险扶贫成功经验的前提下,提出放大我国农业保险精准扶贫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日本志愿者活动保险是由民间非营利组织全国社会福祉协议会、共济组织农业协同组合及基层地方自治体(市町村)与商业保险公司共同开发、用于解决志愿活动风险导致志愿者本人伤亡或他人人身及财产损害而诱发的赔偿责任的一种新型商业保险,对于推动日本NPO活动开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运作机制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本农业保险自1947以来发展稳定,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农业的健康发展。日本政府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对农户提供高比例财政补贴,对保险经营机构实施税收优惠,以及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使得农户需求动力、保险公司供给动力和地方政府推动动力均得以提升,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运作,以互助、保险、再保险为宗旨的三级风险分担运营体系,共同承担风险,最终实现财政补贴效用最大化。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农险发展应实施互助合作组织形式、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和实行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高效种植农业保险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施行的有效配套措施。基于江苏省598户农户调研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并采用T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处于"一般"水平,具有较大优化空间。农户对保险条款、保险责任、勘察定损速度满意度较高,对参保理赔手续、农险网点距离和险种多样性评价一般。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的保费、保障能力和大灾应对能力在农户中反映较差。此外,农户身份、农业生产依赖程度和区位条件是影响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必须简化参保程序,创新理赔手段,开发多元高效种植农险产品,强化受灾弥补能力,注重不同地区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农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在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通过"一改三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日本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如依法治农,加快农业发展;完善农业支撑政策,重视农业投入;建立网络庞大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体系等。这对当今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如要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依法治农,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视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的统一,发挥农业的多重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正"你们来了,我就安心了。"见到专程赶来的农技专家和人保财险乐清支公司的农险查勘员,一名老斛农激动地说。8月4日,受台风"黑格比"影响,温州多地狂风肆虐,大雨倾盆,受灾情况严重。在乐清市的大荆、淡溪、芙蓉、雁荡等石斛主产区,很多铁皮石斛基地被雨水长时间浸泡,棚膜、遮阳网被强风掀飞,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出"市场导向、机制先行、政府诱导、科技渗透"的基本思路,对"品质结构、品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提出"四个优化"和"四个提高",并提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保障条件和原动力.旨在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构建高效的农业结构体系、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规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强大的农产品贸易体系和健全的农业科教体系,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农协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协制度是日本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独创的一套别具特色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它是日本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有力推动因素。我国目前"三农"领域的问题越来越多,矛盾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已是久治不愈的"顽疾",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瓶颈"。而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严重滞后,无法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应该充分借鉴日本农协制度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减贫相结合的科技扶贫模式,是我国目前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点。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减贫机制,并运用陕西省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48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扶贫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即农户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培训、主导产业示范、农业信息服务和产业组织化带动4种扶贫方式,不仅能提高其家庭农业收入,也能降低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2)不同科技扶贫方式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业科技培训的减贫效应较为突出,而农业信息服务的减贫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3)建档立卡贫困户科技扶贫参与度低于非贫困户。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与组织保障的力度,引导高校优势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借鉴“西农模式”为深入推进区域精准扶贫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场域作为扶贫资源项目运作的承接场所,其地缘、血缘、业缘特征形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动的特定空间。本文从制度理论视角,以西南地区代表性贫困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探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结构要素及其运作机制。研究发现,在产业扶贫场域下,贫困村在制度要素的合法性、组织存续的逻辑性以及社会交换网络的密集性三重规制下建成了“村委/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农户”形式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制特征与礼俗特征决定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作机制:体制精英在识别政策目标后,遵照制度性合法性标准整合社会资本,对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架构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动俘获产业扶贫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减贫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一种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制度经济学意义上认识和理解转型期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本质有利于更加深刻理解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变迁轨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一种"长期的契约关系的组合";农业的弱质产业特性需要有效率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因此,通过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自身的集约化机制,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禀赋,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教育扶贫作为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实践与理论领域关注。反思当前教育扶贫实践与研究,呈现出"强"政策依赖性、"窄"教育扶贫内容、"工具化"教育扶贫目标等现状,以致于过分关注"扶教育之贫",而忽视了"依靠教育扶贫"的整体目标实现。文化作为教育的上位概念,是我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教育扶贫工作必须关注文化的存在,且教育作为文化核心承载要素,文化治理逻辑符合教育扶贫要义,能够承担起教育扶贫的重任,可通过对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的治理,从观念、能力、行动方面,关注"人"的存在与发展,使得贫困群体实现"要我脱贫"—"我要脱贫"—"我能脱贫"—"我会脱贫"的转变,这既是对扶贫过程的关注,也是对扶贫效果的重视,最终通过以人化文、以文化人、以文促建等路径,尊重公民的文化权利,最终实现人的发展和促进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8.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农民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行为响应主体,从农收入是最基本的行为激励条件,因此,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依此假设前提,以农民收入计算公式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以影响农民收入的基本变量作为分析的基本线索,推演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构建一个逻辑自洽的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体系,进而提炼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操作线索。  相似文献   

19.
"三社联动"指在政府的领导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专业服务力量,在社区逐步构建起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协力合作的公共管理及服务体系。对"三社联动"的评估,应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这三个维度为基础,再加上三者的联动状态,构建四个一级指标的多层次"三社联动"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借助该体系对典型事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有利于了解当前"三社联动"的运作成效,优化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根本之策,而农民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的主体之一,在破解农村贫困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429个贫困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方法,从收益性维度实证分析合作社扶贫的不同方式对贫困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作社扶贫能显著提高贫困户收入。合作社扶贫使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显著提高17.82%,说明合作社扶贫对贫困户家庭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但贫困户与合作社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对贫困户的收入影响存在差异。合作社扶贫显著增加了贫困户的农业生产性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但对财政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且农业生产性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增收幅度远高于转移性收入,说明农业技术支持、社内务工的扶贫方式的增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