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引领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布局,同时也是引领全球化新时代、重塑全球经济新秩序、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之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面临全球地缘政治、投资安全、大国角力、经济风险等诸多挑战。因此,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其面临的种种潜在的风险,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并做到未雨绸缪,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与区域治理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贸易畅通是重点内容。本文以全球110个国家为样本,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8年各国贸易层面的基础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识别"一带一路"倡议效果,全方位评析"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贸易畅通方面的促进效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促进了对外贸易畅通,并且这一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政策便利、设施联通以及文化效应实现。  相似文献   

3.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加快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利用全面开放的格局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向中国西部地区集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外溢效应带动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具备了一定吸引外资集聚的优势,而近几年的外资转移情况却并没有将优势转化为现实。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西部地区的引资环境对不同来源地的FDI的影响情况计量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资向中国西部地区集聚的影响没有充分发挥,美国FDI更关注中国西部地区是否具备了高科技人才,欧盟FDI则随着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日益增长而有所扩大,东(南)亚FDI最为关注成本比较优势。在打造外资集聚平台过程中,中国西部地区要充分重视不同来源地FDI的不同需求,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释放制度红利和人才储备优势。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和沿线地区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以对外投资为主题,并将能源作为关键领域之一。作为"一带一路"终点的欧盟,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已经同中国在能源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刺激中国对欧能源投资,有助于确保欧盟能源安全并促进欧盟能源转型,同时带动双方在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但是,"一带一路"倡议也可能给中欧能源合作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中欧双方应着力于深度挖掘合作潜力,充分发挥机制的作用,强化政策协调和沟通,以共同应对可能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今全球经济增长缓慢、逆全球化倾向凸显、新兴经济体崛起等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为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需要基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更加平衡的全球治理机制,即新型的全球化。在阐述新型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是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制度体系的一次系统性倡议,是为推进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实现互利共赢而进行的前瞻性和探索性的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赢、共建、共享"的方式推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向更具公平、更加和谐、更有活力的方向变革,从而成为新型全球化的引擎。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而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主要体现于他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系列论述之中。为夯实"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理论根基,就应准确把握其思想渊源,因此,系统地梳理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内容,阐述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对"一带一路"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贡献,并论证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和"一带一路"经济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观企业层面数据探讨塑料产业省域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空间演化,尝试刻画"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不同省域产业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下出现塑料产业出口空间从东部沿海向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的T型产业扩散,出现相邻接"一带一路"次区域—省域的地理空间均衡分布特征;塑料产业比较优势空间分布的中部凹陷带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趋于消失,各省域比较优势空间分布渐趋平衡;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中,聚乙烯比较优势分布向长江经济带沿线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邻接省域的扩散与塑料制品向东部沿海及邻近长江经济带中下游省域的集中并存;塑料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规模经济差异性明显,出现由小规模企业针对"一带一路"区域,较大规模企业面向发达国家等市场的市场竞争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任务从根本上规定着学科的建设方向,是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的主要判定标准,指导和约束着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必须首先明确其研究任务。认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的发展规律。分工合作在经济行为中的基础性地位、新型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以及全球价值链的亟待重塑,都要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发展规律。这一研究任务的确立将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进而在理论和政策层面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5月中国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来,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为巴基斯坦经济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一带一路"对接的两个重要项目,其建设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在南亚的对接。对接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宗教的政治化。"一带一路"的倡议对接,把克什米尔问题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三个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克什米尔问题不会因为"一带一路"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解决。"一带一路"可以和有意愿的南亚国家及其邻国先行对接,最终实现与南亚的整体对接。  相似文献   

10.
"蓝点网络"计划是2019年后美国参与大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竞争的一种新举措,已经显著影响拜登政府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建构。美国试图立足该计划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联合争夺印太地区基建领域的主导权,鼓吹新型基建标准和规范,激励私人资本参与,争夺地区目标国支持,组团对冲"一带一路",拓展美国的地区影响力。从政策设计角度来看,"蓝点网络"计划显示出其在项目整合、战略体系、遏制中国、构建基建体系等方面的政策意图,但同时,它也在实践中面临多重约束。当前拜登政府已经延续并升级了该项计划,很可能会对"一带一路"倡议、大国竞争和地区安全造成潜在影响。在美国寻求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严肃应对"蓝点网络"计划带来的影响,只有主动在基建实践、相关规则和关系重构方面做出调整,"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基建外交才能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