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势政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化建设、大学生社团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保证,加强机制建设和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平台,从思想上、机制上和环境上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融合的观念 ,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并且使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网络是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重要渠道,网络对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具有双重作用。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段敏 《新天地》2011,(12):3-4
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疾病比例日益增高,这不仅需要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还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实工作中必须紧密联系大学生心理面临的隐患,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理层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在大学生中出现的价值取向偏离、个人本位、道德观念错位和知行背离等现象所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原因,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合力弱化、目标脱离实际和内容空泛,以及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就提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优化思想教育过程,提高“两课”思想教育的实效,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基本的思路与对策,对做好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及有关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要求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新形势下要积极探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新路子。心理辅导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强化培训;要加强管理和指导;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心理辅导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班会、例会、沙龙、网络和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高校教育实际出发,分析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提出从巩固教育阵地、创新教育手段、净化网络环境及强化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面临着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不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该采取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对策,保证顺利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到来和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及与之相关的工作载体和模式出现的新变化 ,为此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两课”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设 ;将思想政治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统一起来 ;加强“三育人”工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建设 ;以及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上网的人数日趋增多,网络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价值观念和政治素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当代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浅议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校园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通过校园文化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条有效途径,即构建校园文化的三大文化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工作的网络化建设,拓宽思想教育的渠道;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系列化和主题化,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简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从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等方面分析了其产生原因,进而探讨了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包括五个方面: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所以体育培养目标是三堆的,即让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体育教学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本文着重阐述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信息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混乱,情感冷漠和责任感淡化,是网络过量多元信息与网络人际交往虚拟性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培养懂网络的德育队伍,构建网络德育阵地,包含网络伦理与法规教育在内的“两课”内容更新与手段改进已迫在眉捷,应齐头并进,以争实效。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社会、家庭、自身三个方面探析成因。认为学习问题、恋爱问题和就业问题已成为困扰医学生心理的三大主要原因。提出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医患沟通、就业指导等新兴课程,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提供交流沟通的多种渠道,解决学生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两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顺应时代的迅猛发展,树立精品意识,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为我国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体育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以及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等。其次,就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必须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校内外锻炼时间;提高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运动效果;“五育”并重,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化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但网络媒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对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引导大学生适应媒介化社会生活势在必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网络行为异化造成大学生社会角色迷失及其人格支离破碎;网络行为约束机制缺失冲击着大学生网络道德构建;网络媒介负外部性侵蚀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构建立体化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应着力于培育大学生的媒介伦理素养与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意识,理性使用网络媒介;大力强化教育管理者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实践育人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全力优化网络生态,降低网络环境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教育及其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提出了信息化时代加快学生工作进网络步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