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财产占有人,在不法将其占有之财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以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善意取得实际上是对基于动产占有和基于不动产登记产生公信力的保护,是保护交易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承认了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留置权和不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应当拓展至抵押权与权利质权,以完善善意取得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不动产善意取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司法实践中 ,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从维护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保障不动产交易的安全与便捷、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完善善意取得制度四方面考虑 ,不动产也有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性。作为一种立法实践 ,不动产善意取得应符合五个要件 ,即 :存在依赖客体、转让人须为无处分权人、受让人通过法律上的交易行为从转让人处取得财产、受让人已经取得不动产的权利登记、受让人须善意。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是物权变更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变化。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是一种特殊的财产,传统的民法理论将其视为不动产,而《物权法》又将其归属为动产。机动车的所有权的认定,无论是在司法实践中,还是在法学理论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法学界对于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基本可以分为登记说、交付说、合同生效说三种观点。登记是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不应运用在作为动产的机动车的所有权转移上。合同生效与所有权转移分别是债权问题与物权问题,不应混淆。因此,只有交付才能作为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  相似文献   

4.
抢劫罪是一种发生频率较高的犯罪 ,其行为对象是财产。由于日常生活中的抢劫罪主要是抢劫动产 ,故人们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抢劫罪的行为对象只能是动产。而实际上 ,抢劫不动产、非法财物及债的也可以构成抢劫罪  相似文献   

5.
杨志强 《调研世界》2012,(12):30-33,42
福建省泉州市的农民与我国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并不缺乏"财产",其最重要的"财产"即为土地、住房等不动产。但由于农民这些不动产的权能不完整,无法转化为真正体现其价值增值的"财产"。再加上农民从动产方面获取收入的渠道狭窄,造成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优化泉州农民财产性收入形态的对策思路,为我国农民提高财产性收入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选择,有利于减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遗产税制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产税是对财产所有者死亡时遗留的财产课征的税收 ,是财产税体系中的重要税种。从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征收遗产税不仅必要 ,而且可行。我国应并行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 ,遗产税应采取总遗产税制模式 ,征收范围包括动产、不动产、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税率应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来,财产有三类:动产、不动产和知识财产。知识财产亦称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系指权利人对其在科技、文艺等领域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独占权的总称,通常分为工业产权和版权两部分。工业产权主要涉及人类一切活动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科学发现、工业品外观  相似文献   

8.
物权之特殊客体——人体器官和遗体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法现代化进程中,物权客体的范围日趋宽泛,有形财产、无形财产、动产、不动产已无所不包.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诸如试管婴儿、克隆人、人造器官等新生物,又对传统的民法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拟就人体器官、遗体等特殊物质能否成为物权客体,以及如何适用法律的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买卖不破租赁"与租赁权的善意取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买卖不破租赁原则仅仅适用于不动产,而我国合同法第229条不仅没有区分动产不动产,同时还完全混淆合同效力、履行和移转问题,将租赁权的对抗效力扩张及于动产之上。那么在非所有人出租他人财产的情况下,承租人就应当能够基于善意取得的法理获得租赁权对抗效力的保护。这一结论可以从立法者政策衡量的一致性和交易中防险成本的经济分析两个方面获得论证。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登记者强调不动产登记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有质的区别,两者应当分别立法.后者主张不动产登记公信力的制度表现就是不动产善意取得,两者可以合并立法.我国<物权法>构建了一体化的善意取得制度,把未登记的不动产和登记的动产都纳入了保护的范围,节省了立法资源,维护了法律逻辑的统一.不动产善意取得与动产善意取得在涉及的法律关系、对善意的判断和原权利人归责性认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不动产登记公信力与不动产善意取得仍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善意取得制度仅适用于动产。我国《物权法》确立了该项制度,统一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对不动产善意取得构成的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和适用这项制度。  相似文献   

12.
物权的取得与变动,应当通过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形式,就不动产而言,此种公示方法应为不动产物权登记。而且,为保护交易安全的需要,应当采取实质主义登记的立法模式。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有必要承认非依法律行为变动的不动产物权无需登记即可发生效力。在不牵涉第三人的情况下,新权利人可以享有对不动产的自由支配。但如果第三人的利益牵涉其中,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仍然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动产抵押制度,并采公示(登记)对抗主义。动产抵押制度突破了传统民法对典型担保的设计,因而在理论上产生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公示对抗主义则直接导致同一物上物权的冲突与对抗,因此造成物权法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将动产抵押制度纳入到物权法典中仍值得商榷,在今后的民法典编纂中应结合相关制度(如让与担保制度)的考察对该制度之取舍进行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4.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适用范围例外规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作为一项利益冲突的协调策略 ,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激烈冲突中 ,作出了艰难的取舍。如何通过对于该制度适用范围的妥当规定 ,合理兼顾所有权人与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震荡 ,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重心。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适用范围的例外规定 ,就是兼顾所有权人与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物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业管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具有使物业保值增值的功能。尤其在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世界物业管理又有了许多新特点。如何借鉴这些经验,探索我国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动产抵押物的交易会引起抵押权人和标的受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平衡这一冲突,在现行法律体系下有两种选择:或者适用"物权的排他性"原则绝对地保护抵押权人,或者遵照"物权排他性止于交易安全"以保护交易第三人。但这两种选择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权利失衡。因此,改进动产抵押程序与效力,设置动产抵押物的登记对抗制度,是平衡动产抵押权人和善意取得人之间利益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第九条第一款采用"登记生效主义"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规则忽略了占有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法律地位,既不符合现实不动产交易的需求,也与其他法律法规存在矛盾与冲突,给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不动产物权变动规则带来困扰。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其属性完全不同;交付占有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方式符合安全、效率、公平的价值;从相关立法规范考察,我国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以及外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立法都赋予了交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物权法应明确交付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法律效果,交付要件主义加登记对抗主义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应是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不动产证券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动产证券化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经济和法律制度.其主要是通过特定主体将不动产物权和与其相关的债权整合为资产群,再委托特定机构将其拆分为小额股权或债权,并就此发行股票、债券或受益权证书等有价证券,直接向社会募集资金,最终以经营该资产群收益的现金流为基础,满足各方的利益需求.这种方式在资源极度稀缺的今天.对充分发挥不动产的高价值性、解决不动产的不可流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欲实施不动产证券化,必须深入研究美国不动产证券化各类型及结构之法律要件,探究其与我国法律体系及制度的契合性,同时,对我国现行的民商事主体制度、物权和债权制度、证券发行和交易制度、破产及破产隔离制度等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无居民海岛物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无居民海岛作为一类具有综合价值的自然资源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无居民海岛作为—个专门、独立的资源类型,其物权既不同于传统民法上不动产物权也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物权,必须从明确无居民海岛的归属关系和使用关系人手,构建无居民海岛物权体系;通过修订《物权法》和对无居民海岛进行特别立法完善无居民海岛物权制度,以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