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了翁是南宋中期蜀中的大学者,自来以他为著名的理学家。然而其青少年所学及在鹤山书院所教授者实为记览词章之学,尤其晚年撰著《九经要义》时所采用的实证方法更与理学家的探求义理的思辨方法完全异趣。在理学成为时代学术思潮之际,他与理学家交往,并受影响,但在基本的理学观念上不仅与正统的程朱学派不同,还持以批评的态度。他为理学创始人向朝廷请求赐謚并取得成功,这仅是政治活动性质,并不具学术的意义,因此文章详细梳理魏了翁交往的理学家及其交往过程中理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证明不能以理学概括魏了翁的思想,他亦非典型的理学家。  相似文献   

2.
理学家真德秀和魏了翁,文学观念同属于理学家文学观范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他们都重道轻文,重视用文学形式传达理学义理,强调文学的经世致用功能,主张温柔敦厚的文学风格论等.他们文学观的差异体现为魏了翁主张才学合一,真德秀认为文、学、气三者关系密切;魏了翁主张自得,真德秀偏重继承.在文学创作上,真、魏既有表现内容的一致性,也有表现技巧的专擅和艺术特色的不同,可谓双蜂并峙,二水竞流,各有清辉,不可轻易轩轾.  相似文献   

3.
学术上融合朱陆、会同洛蜀的魏了翁,在文艺思想上显得较为圆融通达。对于文艺创作,他提倡先立大本,提出了"根诸气、命于志、成于学"的作者修养理论,认为文艺创作非无本者能之,本立则书法创作纵横造次无往不合,诗歌创作亦可肆笔脱口而动中音节。魏了翁文艺思想的通达之处在于他对苏、黄等人的英姿杰气和"尚意"书风也表示认同,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自得"精神的体现。诗文书画源大本而作,文艺作品即具有了观德与论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叙述宋人魏了翁的生平 ,重点考察了他的重要著作《九经要义》的撰述及版本流传 ,并对其作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魏了翁倾心《易》学,终生治《易》,谪居靖州期间,完成了两部《易》学名著,一为取诸经注疏,摘为要义的《周易要义》,一为取濂洛以来诸大儒《易》说,集解而成的《周易集义》.其中《周易集义》初刻于紫阳,补刊于至元,大旨系以程、朱为宗,融汇濂洛《易》说,象数、义理兼备,其说有补于读《易》者,故颇得学人推崇.本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周易集义》为例,对其成书始末、刊刻经过、体例内容等略作考辨,以见其特色、成就.  相似文献   

6.
《周礼》是宋人争议颇多的一部经典。本文主要分析宋末大儒魏了翁《周礼折衷》的经学特点:魏了翁对《周礼》抱持尊重的态度,认为此书本完整,传世本的残缺是流传过程中造成的,而《周礼》见疑于后世的主要原因在于汉儒解经的分歧与失误;对代表汉唐《周礼》学权威的郑玄《周礼注》,魏了翁既肯定其学术价值,又进行了有的放矢地批驳;对于宋代《周礼》学代表作王安石的《周官新义》,魏了翁一方面肯定其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则批评王安石阿附郑《注》,未能领会《周礼》所蕴先王政治精髓,导致变法误国。这些特点展示了魏了翁的《周礼》学观点。  相似文献   

7.
张栻、魏了翁具有丰富的实学思想 ,这主要表现在求实求理 ,重躬行践履 ,对欲、利的肯定 ,把义理与训诂相结合等方面。并且 ,张、魏了翁作为蜀籍学者 ,又长期在湖湘地区活动 ,沟通了湘蜀两地的文化 ,使湖湘文化和巴蜀文化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他们丰富的实学与理学思想也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魏了翁从小学习《周易》,逐渐接受理学易,并继承朱熹,形成象数义理并重的易学观。他在靖州谪居期间,以道贵自得、学宗程朱为旨,汇集前人《易》著,编纂成《周易要义》及《周易集义》两书,总结前代及当代易学,在学术史上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魏了翁的诗作渠阳诗现存百余首,最能体现魏了翁的创作特色,在晚宋理宗朝诗坛自成一体。首先,诗人命意曲折、用事宏奥、下字奇古,营造出渊深典重的文本世界。这与他的阅读经历、谪居心态、酬唱活动密切相关。其次,诗人克服了远迁带来的不安,在地域空间的呈现上,保持了闲适的风格,建构了足以栖身的精神家园。第三,面对生日、岁时、星象和灾异,诗人秉持敬畏,在生命的吟咏中流露出悲忧沉郁的基调。  相似文献   

11.
魏源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一般商人资本的利益要求,在许多方面包含着资本主义倾向.如具有资本主义重商意识,萌发出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设想.形成了开展对外贸易的资本丰义诵商诊.  相似文献   

12.
王维的佛理诗重视象喻的使用 ,其方式主要有两种 :其一 ,从纯粹言理出发 ,直接引用佛经中的典故 ,使其所言之佛理 ,更为准确明显 ,表现出以理取胜的特点。其二 ,则是从某一感性形象出发 ,通过景物的描写 ,来显示他对佛理的体悟 ,理寓景中 ,景理相谐 ,使诗的意味更加深长。前者带有浓郁的佛教文化的色彩 ,展示出佛教日益融入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 ,而后者则典型地表现出中国文人的情趣以及王维个人的品性、艺术才能与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中唐诗人韦应物,以田园诗著称,诗风自然淡雅。所存十九首悼亡诗,上接潘岳、下启苏轼,延演于后世,诗人对亡妻的那份率真、至爱之情倾吐于诗中,凸显了悼亡诗"抚存悼亡"的共同主题,彰显了妻子勤劳、贤惠、与诗人心灵默契的美德,构建了悼亡诗的时空体系,丰富了我国古代悼亡诗创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清代思想家魏源的诗文创作早已为世人所肯定,特别是他的山水诗歌更受到研究者的注目。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魏源所处的特定时代、他本人的特殊个性以及对山水诗的贡献等几个方面,从他的山水诗歌创作入手进行再次的探讨,力求更真切地了解魏源与他的山水诗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晚清著名遵义诗人郑珍"九哀"诗.阐述了郑珍"九哀"诗中流露出来的忧国忧民之现实主义精神,并对诗歌中采用的颉取典型,运用对比和使用方言俚语等艺术手法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6.
宋人朱熹认为《诗经》的卫诗中有淫奔之诗。从"淫"的字义、淫诗说的提出,《诗经》的采编标准、教化功能、春秋时人的反应,以及卫地的风俗和卫诗作品本身等诸多因素分析,卫诗中虽有涉及爱情婚姻乃至男女私奔的诗歌,但并没有淫奔之诗。  相似文献   

17.
魏野诗体辨     
魏野是宋初著名诗人,关于他的诗,后世多把它归为"晚唐体",但也有人指出其诗"白体"成分.首先从宋初诗坛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魏野的生活实际辨别魏野诗风的形成,然后具体从魏野诗歌题材、内容、体裁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辨别他的诗风特点,从而辨明魏野诗歌在体派归属中争议的原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宋初诗坛,更好地把握魏野的诗风.  相似文献   

18.
《魏书》中关于柔然的记载,以负面居多,柔然首领曾为北魏奴隶以及与柔然战争中不败的魏军神话则是其中代表.从《魏书》中所记载的柔然族源问题和魏军不败两个方面入手,比较对照同时期南朝史书及后世的《资治通鉴》,通过详细分析,指出了《魏书》中有关柔然形象记载的不准确性,这对正确解读《魏书》,恢复柔然的真实形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南宋词人刘德秀,《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之补。《全宋词》刘氏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兹辑补其未备者若干事:德秀自号退轩。曾任桂阳军学教授。孝宗淳熙十年,已知长沙县。十二年,已知湘潭县。约十五年至光宗绍熙元年,四川制置安抚使司参议官。三年八月,已知重庆府。此后,曾任大理寺主簿。五年七八月间,已任大理寺司直。五年八月至宁宗庆元元年四月,监察御史。元年四月至二年正月,行右正言。七月起,兼侍讲。至迟此年十月,阶官已至朝奉大夫。二年正月,除右谏议大夫。至迟此年十二月前,仍兼侍讲。三年二月,犹在右谏议大夫任。至迟此年七月,已官兵部尚书,仍兼侍讲。至迟此年八月,已官殿中少监、兵部尚书。四年四月,兵部尚书、兼实录院修撰。九月,吏部尚书,仍兼实录院修撰。五年七月,出知婺州,贴职已至宝文阁学士。六年,犹在婺州任。此后至嘉泰二年十一月前,龙图阁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此后至开禧元年四月,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四月至九月,太中大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爵郡公。以病乞去,九月,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于商人的表现,比起前代文学来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在当时的乐府诗歌和志怪小说中,都已出现了若干正面表现商人的作品,表现了商人的生活与情感,他们的恐惧和梦想;这类作品的数量比前代有所增加,其表现范围也比前代有所扩大;尤其是在相当多的方面,已开了后代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