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欧盟共发起反补贴调查61起,亚洲国家和地区是欧盟反补贴调查的主要对象.2010年4月17日,欧盟对华发起首例反补贴调查.欧盟对华两起反补贴调查所涉产品都同时遭到了欧盟的其他贸易救济调查.在欧盟对华两起反补贴调查案中,我国的优惠贷款、所得税、间接税及进口关税、政府拨款、政府低价提供货物和服务以及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六类项目都遭到了指控.因此,我国应从程序和实体二方面积极应对;对容易遭受反补贴调查的一些补贴项目进行调整;积极依靠WTO争端解决机构;增加对外直接投资以规避反补贴调查.  相似文献   

2.
“补贴与反补贴”问题与“公平贸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度与不合理补贴以及滥用反补贴措施影响了国际贸易公平性和健康发展,扭曲或损害了贸易各国的利益,WTO《补贴与反补贴协议》(ASCM)的出台与完善,正是为了规范各国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在WTO的框架下,目前各国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出现了新的特点。中国应完善符合WTO规则的补贴制度,启动反补贴措施,并准备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25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了“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特定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案”的上诉机构报告和经上诉机构报告修订的专家组报告,认定“美国针对四种中国产品同时征收以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出来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做法,即所谓的双重救济构成对同一补贴的双重抵消,因此违反《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19条第3款的规定”.至此,历经两年之久的中美特定产品双反案告一段落.在本案审理中,中美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是贸易救济中的双重救济问题,即美国针对来自中国的同一产品同时征收以非市场经济方法计算出来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做法,而本文将主要针对此项争议就争端双方的主张以及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定内容做一评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加拿大和美国相继突破"反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论,向我国出口产品展开反补贴调查,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新的贸易保护手段--进行大量反补贴调查已经从潜在的风险正逐步转变为现实的威胁.为此,寻求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策略已迫在眉睫.从补贴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我国遭遇反补贴调查原因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有关反补贴法律制度的不足,同时为我国应对即将到来的大量反补贴调查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5.
同长期以来反倾销明确针对中国不同,在以往的实践中,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不适用反补贴法.但近年来,美国改变立场,通过国内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两条途径对华逐步适用反补贴,反补贴已成为中美贸易磨擦新热点.美国2012年通过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税法》(4105法案)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响.文章着重分析了美国反补贴立法和对华反补贴实践的发展态势,揭示了美国对华“双反”的本质,并就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反补贴调查与征收反补贴税不仅是一种贸易救济措施,也是发达国家滥用的贸易保护工具。积极应对反补贴,维护我国出口贸易利益,需要我们一方面尽快改变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调整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补贴措施;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反补贴之诉,善于通过协商解决反补贴争端,为我国出口贸易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7.
反补贴调查:从贸易摩擦到体制性摩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反补贴调查对中国的影响,探讨反补贴调查使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由单一的反倾销手段发展到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进行的趋势,指出由于反补贴调查涉及一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从而使国际贸易摩擦中出现体制性摩擦。  相似文献   

8.
李昌森 《中华魂》2013,(3):26-27
日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不顾内外反对作出最终裁决: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及组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有专家认为,这一终裁开启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危险先例。  相似文献   

9.
国外对华双反联动调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外对华双反调查的新情况和新特点,选取2004—2010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对华的44起“双反”措施案件,构建了国外对华反倾销反补贴联动调查影响因素的“BC-NB”组合模型,从发起国视角和目标国视角分别选取主要宏观影响因素的相关变量,根据不同视角的特点分别选择定性和计数因变量的研究方法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状况、汇率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宏观决策因素均是影响反倾销反补贴联动调查的显著影响因素.结合中国贸易救济实践得出建议:改善对外贸易结构,鼓励对外直接投资,有效促进贸易平衡;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实力,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健全并完善中国对外贸易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是中国对外贸易大省,也是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灾区。目前,对山东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国家日益增多,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导致企业原有客户源流失、竞争力下降及遭受到来自于贸易救济调查的连锁反应冲击。虽然为了有效应对贸易救济壁垒,山东省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强化了信息服务,加强了对企业的调研和培训,但是仍需要国家不断完善反倾销、反补贴等方面的立法,并对企业做出积极的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应诉,引导企业"走出去",以有效规避贸易救济壁垒。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第一次鸦片战争耗时两年之久,兵锋所指,许多关之税收均降至同期最低水平,五分之四的关税来源受到威胁,给清廷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口通商,洋货开始大量涌入中国,沿海各关随之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但最重要的事件则是随着五口通商和洋关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粤海关一关独大的征税格局,尤其是上海关的异军突起,成为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一大关键。简言之,关税是全面分析和讨论鸦片战争以及道光晚期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普陀山送子观音、<二十四孝图>和莲花石刻蕴涵着印度原创佛教的生殖崇拜,体现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母以子贵"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观音文化与儒家孝道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熟人社会"既是传统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社会结构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极度扩张型亲情义务观"践行的直接结果.中国转型期熟人社会的过分发育, 是对法制社会的腐蚀、市场经济的摧残、和谐社会的破坏、公民精神的瓦解.根治熟人社会的遗患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唯有通过现代国家建构、成熟市场发育、公民意识培养和公民社会成长的良性互动,才能够尽快地消解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义务教育中实际上履行着两种职能 ,扮演着两种角色 :一方面政府是义务教育最主要的投资者 ,作为投资者 ,政府应依法享有和承担相应的权力和义务 ;另一方面政府又是国家义务教育事业的行政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 ,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行使自己法定的职权 ,履行自己法定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之间义务教育投资责任必须明确具体 ,高层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应承担起更多的义务教育投资责任  相似文献   

15.
麦考密克和拉兹都曾经主张清洁空气不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客体。雷奥梅、沃尔德伦和马默却主张清洁空气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客体。首先,我们应该区分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生成”。其次,我们应该区分个体独立享用的公共物品和集体共同享用的公共物品。享用的非排他性和享用的集体性是两种不同的特征。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并不妨碍一部分公共物品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对象。个体能否独立享用某种公共物品,才是决定这种公共物品能否成为个体权利客体的关键。由于清洁空气等公共物品具有个体独立享用性,公民个体在理论上可能对清洁空气等公共物品享有权利。我们可以通过权利的利益理论论证个体环境权利的存在。因此,将环境权利写入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不存在理论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考察从公元前 4 0 0 0年到公元 4 76年之间几个主要文明地区的情况 ,从古代苏美尔国家、印度、中国以及希腊、罗马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 ,这些古文明地区在历史上都曾存在过列国体制 ,这为它们丰富的解纷实践提供了社会基础 ,这些实践提供了与近现代制度进行比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麦考密克和拉兹都曾经主张清洁空气不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客体。雷奥梅、沃尔德伦和马默却主张清洁空气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客体。首先,我们应该区分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生成”。其次,我们应该区分个体独立享用的公共物品和集体共同享用的公共物品。享用的非排他性和享用的集体性是两种不同的特征。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并不妨碍一部分公共物品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对象。个体能否独立享用某种公共物品,才是决定这种公共物品能否成为个体权利客体的关键。由于清洁空气等公共物品具有个体独立享用性,公民个体在理论上可能对清洁空气等公共物品享有权利。我们可以通过权利的利益理论论证个体环境权利的存在。因此,将环境权利写入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不存在理论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考察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有三种不同的时间距离:近视、中视和远视。近视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近几年历史的近距离考察;中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35年历史的中距离考察;远视是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64年历史的远距离考察。透过三种历史焦距的镜头,可以多面聚焦和深入观察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进而增强对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9.
净土信仰是中国宗教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伊始,有关佛教净土的观念也随之传入中国。中晚唐时期,弥陀净土信仰已经深入到世俗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与民众的社会生活相融汇,同时也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交融,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试通过对中晚唐时期民众弥陀信仰功德活动的分析.指出当时世俗社会中弥陀净土信仰的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