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公物在中国人权保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物是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其范围正在逐步变化与扩张之中。公有的公物与私有的公物都是保障公民人权的重要物质基础。离开了它,不仅公民的平等权难以实现,公民的其他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也将面临困难。这对于弱势人群来说尤其如此。我国目前在公物领域的立法采取的是分散立法模式,且有关公物的一般规则并没有在现有立法中得到体现,以致在设置、管理与利用公物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公物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作用,因此尽快制定《公物管理基本法》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公物致害的国家赔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给付行政时代的到来,公物利用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公物致害的案件时有发生,由于现行法律未明确规定此种情况下所受损失的救济途径,导致受害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从公物的概念以及设置、管理入手,将由于设置、管理欠缺的公物致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为公物利用人提供充分救济。  相似文献   

3.
李悝造《法经》,“商鞅传之,改法为律。”从出土的《云梦秦墓竹筒》看,秦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工律》、《徭律》、《军爵律》、《置吏律》、《效律》、《除吏律》、《游士律》、《捕盗律》等等,可知秦是确乎称“律”的。汉高祖因为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肖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可见汉也是以“律”称的。汉后历代有《魏律》、《晋律》、《梁律》、《陈律》、  相似文献   

4.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LM20-1457-20-01、大谷5098、8099号《贼盗律》残片的制作年代为载初元年(689)至神龙元年(705)武则天当政的武周时期,反映了一种与《唐律疏议》第294条不完全相同的关于卖期亲卑幼的律文。从《贼盗律》残片所反映的武则天时期的唐律及其疏议到《唐律疏议》,唐律及其疏议显然是有过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既涉及形式方面,也涉及内容方面。同时,《贼盗律》残片与《养老律》《唐律疏议》的异同,也折射出从永徽律疏到《唐律疏议》的递嬗演变,为《唐律疏议》系开元律疏的说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个过去为明史研究者所忽略的问题,即洪武三十年《大明律》是由四百六十条的律文和一百四十七条的《钦定律浩》两部分组成。作者以充分论据说明,现存《大明律》只是四百六十条律文部分,而《律诰》为后人删去;原来附有《律诰》的《大明律》,比现存《大明律》更加严酷。  相似文献   

7.
战同时期,经济发达的魏国最先实行变法。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推行改革。李悝制定《法经》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相当于《唐律》的《盗贼律》,《诈伪律》、《断狱律》、《捕广律》、《杂律》和《名例律》,其内容主要在于维护封建私有制。商鞅为秦孝公制定法律,基本上即因袭这部《法经》。然而,私有财产能否确保,除了靠防范和惩治“盗贼”之外,还得使继承能顺利实现,为此就得确保男子有血统纯正的继承人,这就需要从法律上加强对妇女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李香金 《新天地》2011,(12):119-120
教材版本: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  相似文献   

9.
《大明律》与明代礼制以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明律》的制作修订 ,与以前的律书一样 ,充分体现了依礼制法、以礼入法、以法护礼、以法行礼的原则精神。首先 ,“明礼以导民 ,定律以绳顽”,是明洪武君臣制定《大明律》的宗旨。其次 ,《大明律》“重礼”,亦足以证明古代刑法依据礼制并维护礼制。再次 ,《大明律》及其炮制者与古代律书、礼书有很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凡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家艺术家,总是坚持艺术的真实律、功利律和美感律的。吴晓邦作为中国现代新舞蹈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五十多年的艺术实践,正是严格遵循这三个规律,创作了中国现代新舞蹈杰出的代表作如《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大刀舞》、《饥火》等舞蹈的。本文试图论述吴晓邦作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是如何从美学的高度,去自觉地把握舞蹈艺术的真实律的。一、真实性和真挚性的统一吴晓邦早期舞蹈美学思想曾受到过古典  相似文献   

11.
由云梦秦简所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秦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方面曾实行精确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曾有效地促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其统一中国奠定基础。但秦国的精确化管理还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随着秦的日益发展而愈益显现,并最终成为导致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有关秦汉时期水利史研究的各方面,如水利技术、农田水利、水利管理等等,都有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讨论,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他们的这些努力和工作结晶为秦汉水利史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对于从社会史的视角讨论秦汉水利史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战国秦汉之际是中国古代国家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战国时期的列国及秦汉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经济方面的立法尤为关键。这方面的成就不仅为传世文献所记载,在出土的秦汉法律文献中也有丰富的史料,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财政管理方面的法规都有所建树,表现了战国秦汉之际国家较为成熟的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资源管理对策研究为主旨,通过深入分析文化遗产本体和所依存区域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以及社会、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本文认为,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文化遗产本体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关注文化遗产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沈刚 《南都学坛》2004,24(5):5-8
舍人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起初具有家臣性质。秦和秦汉之际,舍人开始向国家的职官转化,已有了职官的雏形。汉王朝建立之后,国家对舍人的管理走向规范化。一方面加强了对私门舍人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国家职官体系中也开始有了“舍人”这一正式名称,即太子舍人。但作为国家官吏,太子舍人一般不通过察举选任。战国秦汉间舍人身份的演变,反映了这一时期官僚制度逐渐规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秦统一中国以前 ,采用了商鞅制定的抑工商政策 ,在国家干预下 ,有限度地发展商品经济。此举虽有以强权政治粗暴干涉社会经济发展之弊 ,但在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 ,却既可基本保证社会对商品的需求 ,又可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秦国的统一大业。秦统一中国以后 ,一些在客观上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并没有真正落实 ,而因战争等的需要 ,抑工商政策再趋升级。秦皇朝倒行逆施的行为 ,极大地摧残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加之其它因素 ,终使其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7.
上计制度在我国实施很早,秦汉时期已形成较完备的制度.汉代并颁布有专门的法规<上计律>,直到明清期还在实行.关于战国秦汉时期上计制度性质的问题,到目前史学界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问题不少,有人认为上计制度是一种会计制度,有人认为上计制度是一种审计制度,还有财政管理说,等等.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出土资料证明, 上计是述职报告,上计制度是考核制度.上计文书具有注重修饰和内容全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滥觞于先秦时期的中国传统官僚制,是家国同构、高度集权的家产官僚制,它不具备现代官僚制理性精神和法制原则,其浓重的人治传统对中国人的观念影响十分深刻。虽然西方新管理主义呼吁摈弃现代官僚制,但相对于中国传统官僚制而言,现代官僚制的优势是明显的。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基础、法治环境、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与现代官僚制的产生条件有一定距离,因此,中国政府当务之急不是模仿新公共管理模式,而是立足实际,坚决摈弃传统官僚制,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官僚制的合理成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西汉前期在无为而治的表象下,继承了许多先秦法家的特点,并对先秦法家进行了许多修正,抛弃了法家的刻薄寡恩,给法家政治披上了一件无为的外衣。  相似文献   

20.
透过清末时期,对中西方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民主化程度、思想观念、产权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中西公司法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的不同,从中令人悟到公司法律制度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全方位的社会条件,否则将成为供人欣赏的摆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