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政府监督网络舆情意义重大,不仅可以稳定政治秩序、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还有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合理性.针对网络舆情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健全法律法规、转变观念、提高政府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应急机制、沟通机制等多途径的有效监督网络舆情体系,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网络舆情,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词与网络舆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今天,网络已成为社会舆情最集中、最活跃之地,而网络舆情的爆发常与快速更新的网络新词汇相联系,因为,网络新词汇总是产生于社会热点事件之中;并且,事实证明,网络语言有着从网络世界向现实世界的强大渗透力和影响力。显然,网络新词已经成为研究舆情信息的重要内容。所以,加强对网络词汇的研究,及时根据网络新词汇,准确研判网络的舆情动态,从而确保在第一时间对网络的热点、焦点与敏感话题作出反应,对于提高网络舆情的监控分析和预警能力,进而提高处置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稳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网络新词汇的产生与使用及其与网络舆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导控机制创新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优化导控的基础。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机制创新,解决好导控机制安排不健全、不灵活、相互交叉和掣肘等问题,需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法律机制创新,二是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主体机制创新,三是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监控与预警机制创新,四是推进突发事件社会心理矫正与平衡恢复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导控机制创新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优化导控的基础。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机制创新,解决好导控机制安排不健全、不灵活、相互交叉和掣肘等问题,需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法律机制创新,二是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导控主体机制创新,三是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监控与预警机制创新,四是推进突发事件社会心理矫正与平衡恢复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不仅是公众感知社会风险的自我表达,也是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的重要参照。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风险演化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规律:萌发期呈现出舆情风险突变规律式演化;扩散期呈现出舆情风险涟漪效应式演化;高涨期呈现出舆情风险共振规律式演化;消退期呈现出舆情风险耗散规律式演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演化的生成动因是固有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社会隐性风险与舆情风险相叠加、公众感知风险增加舆情变换风险、网络环境失衡加速舆情风险扩散、公共管理风险导致舆情风险反复。为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应强化舆情风险沟通理念与防控意识,完善舆情风险防控法律保障体系,构建舆情风险防控常态长效机制,提高舆情风险防控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高校形象,影响了高校的育人环境,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以人文关怀为视角,审视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现状以及众多影响因素,探寻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途径,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热度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网络舆情监测平台提供的舆情情况,构建基于网络舆情热度的突发事件动态分类分级的方法,并对其具体因素如热度分值、转折点、持续时间和舆情内容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经过调整后的突发事件分类分级,与突发事件的实际进展状态相匹配,从而对突发事件的实时应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内容复杂性、传播快捷性、影响广泛性、发展难控性等特点。高校做好网络舆情的研究工作,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引导、管理及跟踪机制,对学校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识别体育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结构及特征,解析网络舆情发展的重要节点,有助于从舆情源头疏导、管理负面舆情,增强体育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效率与效果。本文以"6·23国乒罢赛门"为案例,结合生命周期理论阐述了该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在社会网络分析视域下,分析该事件网络舆情的网络拓扑结构,揭示体育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为体育突发事件的舆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体育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历经"形成-爆发-扩散-衰退"四个阶段;(2)网络舆情传播结构的整体密度不高,节点间存在普遍的交流关系,但紧密度一般;(3)节点间距离短,信息传播速度快;(4)存在凝聚子群,促生出多中心、多主体的传播网络结构;(5)有结构洞存在但约束力相对较小,信息多为直接传播,个体位置和角色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0.
以网络、手机和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悄然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在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主体多样、速度快捷、后果具破坏性等特征,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高校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公信力机制、教育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通过官方机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从而掌握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和引导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情传播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社团组织作为近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民意代表的云南风俗改良会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倡导改造摒弃不良风俗,为新风尚的发展创造条件;从不同角度劝导改革不良风尚,倡导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风尚;集各方力量,极力促进近代新型社会风尚发展;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影响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正从一个微平台迅速变成大众传媒平台。由于微博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基于微博传播的网络舆情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公众从信息获得转向互动参与,网络舆情对公共事务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渐深入。大学生是微博的主体,微博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平等交流和彰显个性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成为不良情绪和非理性表达的放大器。因此,高校要积极应对,做好微博时代的稳定工作:要理性面对,建立高校官方微博;认真维护,用好高校官方微博;积极引导,培养高校"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3.
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但同时,在网络舆情的传播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科学运用权威对话法,搭建权威对话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长期有组织地进行权威对话,对于引导网络舆情、了解民意、凝聚和振奋民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包巍 《东方论坛》2010,(6):15-18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求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互联网作为当前最具典型意义的公共舆论平台,已经纳入民主建设之中。网络拓展并便捷了人们直接参政议政的途径,但网络过度自由的特性也挑战着民主的底线,需要政府对其进行适度干预,强化民主形式,化减负面作用,提升政府形象,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通信设施与软件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舆论监督与引导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涉腐舆情日益成为微时代廉政舆论生态的晴雨表,因此,在微时代加强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很有必要。网民数量倍增、政务信息公开、移动终端网络互动、官民廉政微舆论场融合,这些都为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引导提供了新机遇。与此同时,网络语言暴力、新媒体用户异质性、网络政治谣言、无序"人肉搜索"等,又给新时期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带来了挑战。在推进政治新常态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网络涉腐舆情引导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网络涉腐舆情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所谓网络公共领域,就是具有独立、理性评论能力的网民以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公共政治事务)为讨论内容,以网络论坛、博客为主要载体形成的一种公共领域。当代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主要具有三方面的政治功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空间,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参与新路径,推进协商民主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青年群体在新媒体网络参与和建构过程中舆论引导工作的不足,以高校青年群体为问卷调查对象,结合社会现实分析当前高校舆论引导工作的矛盾与现状,进而以互联网空间呈现的特征与舆论引导实现路径为研究内容。研究认为,高校青年能够积极参与建构网络空间,参与网络舆论的语言表达呈现泛娱乐化的倾向,并对网络空间的复杂性、重要性和科学性有所甄别,但是也存在着情绪化、容易被误导等不足; 需要进一步培养高校青年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培养政治过硬、高效规范的网络宣传员,还需要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提高思政干部队伍的媒介素养,用青年熟悉的话语体系来引导高校青年在参与新媒体网络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协力共建良好有序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崛起给公众发表意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得到了更多的尊重。舆论是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基本看法,当公众能够通过网络自由发言时,社会舆论的形成规律出现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被打破,公众意见表达更加自由;舆论领袖的身份更加多元,舆论领袖以群体的力量产生作用;社会舆论形成的速度加快,舆论监督的影响力亦不断加大;信息符号和传播手段多样化,把关人的把关难度亦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突尼斯、埃及等国局势持续动荡,民众上街抗议,随之导致执政多年的强势政府倒台。在政权更迭过程中,互联网工具,尤其是“推特”、“脸谱”、“优兔”等新媒体技术推波助澜,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突、埃等国政权剧变过程看,这类互联网工具主:蚤通过发布极端事件点燃民众不满情绪,形成反政府舆论洪流,进而煽动网民上街,组织领导民众,成为虚拟“:运动指挥部”,从而实现政权更迭。从这次动荡中,我们要认清互联网已经成为美国传播其价值观、干预他国内政的新工具,应加大网络等新媒体管理与引导,创造更好的参政议政的网络舆论平台。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府中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方便了公众对公共事务或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和讨论,促进了民主政治及民主行政的进程。该机制构建的网络民主参与平台、民意收集与回复机制、民意信息库和政府施政知识库,使政府在以公众为核心,运用及扩大政府内外知识,不断创新管理,在政策、服务与沟通模式方面产生了明显的绩效,增进了公众的参与及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