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山锁不住,声声鸣布谷.布谷啊布谷,啼在云雾深处.声中鼓点密,催犁早破土.汗粒播进泥土里,夜来顿把新绿吐.吐成庄稼人心中的画,胡麻蓝茵茵,麦穗扫帚舞菜花笑开的口,总也合不住……布谷声声韵味长,动情在肺腑.心中常怀布谷声,四季农时总不误.  相似文献   

2.
何杲 《新天地》2017,(4):42-43
又是人间四月天.春天不知不觉地又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来到久别的陶然亭公园踏青.风景如此秀丽,我漫步在湖光山色之间,微风吹拂,空气清新,我真的"一醉一陶然了"!回想70年前,我和一帮小伙伴在这里疯玩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往事钩沉,天地依旧在,只是早已换了人间.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社会纷乱不息,著名高僧太虚大师通过"人间佛教"理论提出了如何使社会和谐的医治处方.七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发展上有显著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太虚"人间佛教"、"人间净土"理论的回顾,力图追索出其思想深层理论脉络的特点.认为,太虚的"人间佛教"阐释其佛教人生观与"人间净土"的背后,其理论依据是其世界观——唯识论,故而"真现实"思想成为太虚佛教思想的核心.在梳理太虚"人间净土"思想之余,本文还考察了他的弥勒净土思想,并尝试对这两种净土理论的关系作出一些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黄勇 《北京纪事》2016,(5):51-53
有谁留意过布谷鸟的叫声?常人听到的大约总是“布谷布谷~,布谷布谷~”,鸟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但北京大兴区长子营乡上黎城村的一位住户却听出了别样的内容。这位住户姓孟,江湖人称孟姐。孟姐不是这个村的土著,她是从城里来的租户。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是如此.然而,长期以来,他的文学创作上的杰出成就被其在学术上的巨大声誉所遮掩,在研究上形成不应有的"空白".王国维的<人间词>是他的<人间词话>美学理论核心内容"境界说"在艺术创作中的成功实践,表现了王国维在清末深沉的感情体验,其孤寂、苦闷、焦虑、彷徨的内心是当时知识分子心灵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时代观照价值.由于<人间词>与<人间词话>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因此<人间词>融情入景、"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亦是阐释王国维<人间词话>核心理论"境界说"不可忽视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6.
人间佛教思想与儒家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历史不断发生变迁.在中国历史大转变,中国佛教日趋衰落的严重时刻,被誉为近世新佛教领袖的太虚大师(1890-1947)敏锐地觉察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脉博,倡导"人间净土"说,并相应地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此外,印顺(1906~)、赵朴初(1907~2000)等也对人间佛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考察了不同学者的看法,并将人间佛教说与中国儒家人学思想进行比较,探寻其异同,这对于探讨人间佛教的建设,推进佛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人间词话》手稿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间词话》原稿书于"养正书塾札记簿"上,词话扉页有王国维作《戏效季英作口号诗》6首。词话正文后有《静庵藏书目》15页。《人间词话》手稿正文共20页。1908年10月,《人间词话》的第一批21则在《国粹学报》刊出。以此前推,《人间词话》的具体撰述时间当在1908年7月至9月间。《人间词话》手稿其实一直跟随着王国维。王国维之"人间"从内涵上而言,更多地渊源于《庄子》,"人间"乃是"人间世"的简称,以"人间"命名词集、词话,是他早年关注人间、志在改造社会意识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叶,中国佛教界发起了"人间佛教"运动,这是传统佛教因应社会时代变迁而兴起的一种"复兴"运动,其实质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佛教原典精神进行新的诠释与实践,以促进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和人间化.近几十年,人间佛教运动在台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其他世界性宗教相比,佛教具有极大的文化包容性和社会普适性特质,具体体现在对异质文化的宽容与兼融,故可以随着时代、地域、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改变其外在的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但也由于缺乏自身坚固的稳定性特质,因而容易产生诸多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韩青的小说创作起步早,30多年前就开始了,是小说界的前辈,读他的长篇小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有几点体会较深. 一、关于韩青中短篇 韩青(夏明宇)的中短篇小说集《清凌凌的桃叶溪》,三个中篇、七个短篇,皆为写实性创作,三个中篇写了改革前后的农村社会生活,很有时代感.《布谷声声》写刚搞承包制时期,温家兄弟之争,弟弟闹分家,还分最后的集体财产.弟弟对不起哥哥,哥哥最后救火感动了弟弟.哥哥温怀平说了一句话:"共产党员的担子永远不能撂."任何时代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底线,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这一点小说表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0.
太虚大师是近代著名的大德高僧、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一生致力于佛教的革兴运动,到处弘法传教、兴办教育、住持寺庙.更重要的是太虚大师提出了"人间佛教"的佛学思想,这是贯穿太虚大师佛教革兴始终的基本精神,至今对佛教的发展还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那么对太虚大师本人及其人间佛教的思想全面深入地了解,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建设人间佛教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它的主题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爱智",而是"求乐".从孔子开始,直至近代,其道"一以贯之".中国哲人追求的不是酒色等肉体享受,而是万物一体的人生境界.进入这一境界,个人就能超越他的有限生命而达到永恒存在.但快乐不在天上,也不在世外,而就在人间.个体人格只有在百姓日用中才能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曾经提出了著名的"人间观"。这个"人间观"强调要用爱和理解去除人间的精神隔膜。文章依据周作人的人间观理论探讨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精神隔膜的人间及充满爱和理解的祖父形象。  相似文献   

13.
华兹华斯不仅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抒情诗人,也是有着自己独立诗歌观念的诗歌理论家.华兹华斯主张诗歌的情感、题材、语言和创作目的都要以"快乐"为起点和终点,"快乐"成为其诗学中的核心理念,这就构筑了他独具个性与魅力的"快乐"诗学.在这种诗学观念的指导下,华兹华斯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崇高的自然与人间之爱及其独到的伦理内涵,成就了其诗歌在英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并对当今世界的诗歌与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佛教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继承其师太虚大师之"人间佛教"的基础上,印顺不断破斥历史上存在的佛教"鬼本论"、"神本论"和"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等学说,而提出其"人间佛教"思想。究其实质,这一过程是印顺立足"宗教"之本义,通过辨析儒佛、佛道、佛耶及佛教内部的多重关系而实现的。具体来说,印顺之"人间佛教"是以"信、智、慧"为"修持心要",以"法与律合一"为"理论原则",以实现人间成佛为目标的宗教。此为基础,印顺开启了以佛法为本位的佛教与其他宗教对话之可行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咏鸟诗赏趣     
鸟类世界是一个富有生气的动物王国。鸟儿体态婀娜,美丽多姿,歌喉婉转,善解人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咏之以诗联、赞之以文,表达了爱鸟之情和护鸟之心。春的信使——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唐·杜甫《杜鹃》)。"林外声声啼布谷,青郊应及试春耕"(清·朱照)。鸟语省人,形象妙极。"野人无日历,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宋代诗人陆游将鸟鸣和农事联系起来,既是对鸟的赞颂,  相似文献   

16.
寄语:既然是飞天袖间飘落下的花朵,就应该让它艳丽、馨香,在"人间"结出丰硕的成果。一、导学思考高考链接:春来草自青(2008年山东)1.不管前进的道路是怎样的曲曲折折,我都会像青草一般在明媚的春天里炫出最浓厚的绿色,带着心  相似文献   

17.
佛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是"空性是诸法(宇宙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实相,缘起法则起,缘散法则散".不同事物的实相在空性系统中是有区别的,修行者在空除一切执着的实践中体认了诸法的实相,就有了"空慧"的思想和"无我慧"的世界观.这是一种对世间人生观的超越,其慈悲喜舍,营建人间充满仁爱的言行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诚实地面对人间苦难和生命脆弱,通过描述第一人称叙述者的三山湖旅行,把"一个人的夜晚"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意味深长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困苦与悲悯、爱愿并存的奇妙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老友》2003,(6)
这是一首用辛酸谱就的爱之歌,这是一份用爱心演绎的人间真情浙江丽水市有这么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14年前,本是民办小学校长的他,因捡了一个生殖器畸型难辨男女的婴儿,厄运便接二连三而至:妻子和子女都相继离他而去,因抚养弃儿严重影响学校的管理而被"逐出"校门,只好和弃儿相依为命,四处流浪,历尽坎坷,饱尝人间辛酸。但他真爱无悔,  相似文献   

20.
《释迦牟尼佛传》作为星云大师传记文学的代表作,较完整地呈现了其早期"人间佛教"思想的三个方面。本传包含了星云大师"宗教革新"的思想,塑造了一位"革命者"的佛陀形象;本传实现了对佛陀的"去神化"的描写,凸显了星云大师从"人间佛陀"到"人间佛教"的思想轨迹;本传中贯穿着"了生脱死"的修行思想,通过塑造一个颇具"人情味"的人间佛陀彰显了"人间佛教"的生命关怀意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释迦牟尼佛传》也是很有特色的。本传采取了叙事、议论、抒情有机融合的写作模式,延展了作品的时空维度,扩充了作品信息量,通过情感渲染更有效地实现传教弘法的目的。本传大量利用独白和对话建构起一种权威叙事,更便于作者创作意图的明确表达。本传多化用典故,取喻作比,将艰深的佛理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形成了故事嵌套的叙事结构。本传中常见对比性叙事框架的建构,使情节更有戏剧冲突感,并通过对比衬托出佛陀之伟大、佛法之神圣。《释迦牟尼佛传》是星云大师"佛教与艺文结合,以文学弘传佛法"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文学创作在佛教宣传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以后的佛传创作和"以文弘法"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