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狄德罗是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他的学术思想就象他主编的“百科全书”那样浩瀚无垠。卢梭说狄德罗具有“宇宙头脑”,而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批评家圣·伯夫则称赞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最具有综合能力的天才”。正由于狄德罗的学术思想涉及面广,他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就特别大。现就哲学、文艺、政治三个方面,略论如次:  相似文献   

2.
媒介环境学派自开创以来,历经三代传播学者的开拓和创新,诞生了许多经典的观点。而“媒介即环境”的隐喻经过度解读后,却被扣上了“媒介决定论”的帽子。爬梳媒介环境学派发展的脉络,建构以伊尼斯的“时空偏倚观”、麦克卢汉的“感官偏向”思想以及马克·波斯特、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偏向”思想为坐标,以“偏向性”为轴的“媒介偏向论”体系,则相较于“媒介决定论”更为符合该学派的逻辑阐释。在当前新媒介环境下,探讨传播的偏向性仍具有现实意义。媒介的偏向不仅可以反映出社会文明和媒介技术的变迁,也对两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且媒介偏向性可在社会文明和媒介技术的进步中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美国〕的南方〔小说〕主要意味着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因为过去蕴藏在现在里面的那种感觉就是在他的小说和短篇小说里体现得最最全面,而且尽管有他的一些缺点,(这些缺点如果表现在差一些的作家身上,就会把作家淹没得无影无踪),他仍然能做到这样。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象他对自己的读者那样毫不迁就的。他可以艰涩到英明其妙的地步。长达四页的句子,括弧里面再加括弧,这些都不是少见的。词藻堆砌得象发洪的河流,而也象发洪的河流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文学史上,再没有比爱伦·坡的命运更悲惨的作家了,也没有任何作家象他那样引人注目,引人争议。坡对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在美国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美国的诺里斯、德莱塞、福克纳,英国的D·G·罗塞蒂、史文朋、史蒂文森、肖伯纳,俄国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等都深受他的影响。坡在法国尤其备受推崇,波特莱尔、马拉美大量翻译了坡的作品,奥·斯纯伯格甚至想象,因为他出生于1849年。(坡死的那一年),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传播观是现代传播学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马克思的交往观、新闻自由观、无产阶级党报思想和大众媒介观等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最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全生”哲学影响到庄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传播思想方面也不例外。庄子是一个媒介技术的悲观论者,他认识到了媒介功能的局限性,并提出超越媒介的设想。庄子的思想曾被西方传播学大家麦克卢汉借鉴,但两人的传播观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7.
雅克·巴赞在他一九四五年所著的《美国教师》一书中主张,为了鼓励年轻人阅读,应该允许他们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他还说即使是劣等怍品也是好的。此话也许有道理,但在很多情况下,向年轻的读者介绍一位象海明威那样身分的作家,对他们阅读的开始阶段会有更好的影响。海明威大概是世界范围内作品流传最广、最受尊敬的二三位作家之一,把他的作品作为阅读的起点,可谓终身的乐趣和享受。结合以下五个方面对海明威的介绍,初读者可以加深对他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西方舆论观的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问题(即公众意见和言论问题),是伴随着近代西方市民社会的形成而成为显学的。西方近代舆论观以让·雅克·卢梭和约翰·密尔为代表,这种舆论观有三个特征:1.以理性自然主义为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2.提倡舆论的自由表达;3.注重舆论的社会立法、道德维系功能。20世纪以来,西方产生了以沃尔特·李普曼为代表的现代舆论观,西方近代舆论观的三个特征,随之也被相应的三个新特征取代了:1.以经验权能主义为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2.注重舆论的大众媒介传播;3.注重舆论的社会日常控制功能。西方近现代舆论观的这种嬗变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西方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行为研究和舆论导向研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麦克卢汉对美国传播学的冲击及其现代文化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试图在现代历史背景的条件下,重新审视西方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的基本方面,审视他的思想对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传播学界的冲击、这种思想所具有的内在矛盾、以及就整体而言所蕴含的现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多才多艺;性格复杂,著述丰硕,颇具魅力。有人曾将其作品与印象派联系,也有人将其与野兽派、立体主义和未来派相提并论。可是很少有人将其作品与表现主义相比较。这当然有其原因:劳伦斯在其作品中从未提及表现主义、表现主义的任何代表人物或代表作,显然劳伦斯对表现主义的始末不甚了解。事实也正如布里翁·米切尔所指出的那样:“表现主义对英国戏剧、散文及小说的影响几乎等于零,表现主义在文学中甚至还未获得英国评论家的承认,更谈不上让英国小说家去仿效了……英国评论家于1924年前后开始讨论表现主义,而这时表现主义在德国已日渐消逝,因此可以推断表现主义对英国作家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