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联交易是多元化投资主体组成的集团公司内部经常发生的交易行为,在母子公司关联交易中,部分母公司为了整个集团的利益.对子公司实施恶意经营行为,严重损害了子公司及其债权人和少数股东的利益。为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母子公司关联交易中母公司的恶意经营行为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在许多大企业中已经逐步确立。但是,在母子公司关联交易过程中,部分母公司利用自身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控制权优势,对子公司实施恶意经营行为,严重损害了子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此,应采取相应对策,对母公司的恶意经营行为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恶意公关营销是一种不正当的市场行为,损坏消费者利益。政府在治理恶意公关营销中发挥主导作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要从立法、商业道德、信息化技术三个层面,剖析现实生活中企业公关的案例,探寻政府治理恶意公关营销的路径,加强信息筛选,引导企业承担对信息产业的责任,制止、适时调停网络纷争。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一个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公司营运资金主要来源于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相应地,美国也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公司治理。由于美国公司股权高度分散产生小股东"搭便车"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所以美国主要通过营造一个竞争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来对公司经营者进行治理,有职业董事经理人才市场与之相配套,并以股东派生诉讼机制作为补充。由于市场的局限性,美国通过立法对恶意接管、信息披露欺诈和股东恶意诉讼进行规制。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开发性金融治理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性金融的有效治理是为了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克服或避免政府失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着重建设其治理模式,试图通过建立新的治理模式,改变传统的行政职能部门化的组织结构,在保证开发银行不背离其经营宗旨和原则的条件下,通过一套创新的、完善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开发银行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提高经营效率。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从开发性金融治理模式的一般分析入手,结合德国与日本开发性金融机构治理实践,提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治理模式应是公司治理、金融治理和公共治理三者的有机协调和统一的观点,并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成功实践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6.
公共治理理论是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里程碑,是克服"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的有益尝试,被认为是新时代条件下对治理机制的"重新发现"。通过文献归纳和逻辑梳理可以发现,治理危机的频现、治理环境的复杂和市民社会的成熟是公共治理理论产生的主要动因;通过公共参与突显治理价值、通过协商合作建立治理结构、通过制度规则巩固治理体系是其内在逻辑;构建主体参与机制、制度网络机制、协调合作机制和责任追溯机制是实现公共治理之道。就我国治理实践而言,需要扬弃治理文化、培育公民社会和确定治理指标,结合具体语境和实践环境进行创新调适,避免多方劣势叠加效应和治理执行阻滞。  相似文献   

7.
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控制经理的行为,以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化是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公司治理产生的历史和逻辑来看,它和股权结构有着深远的关系,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又决定着公司经营的绩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乡村和中西部乡村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这影响了乡村治理创新的方向和路径,由此产生治理创新的区域差异。东部乡村的治理内容超越了村庄的消化能力,推动了治理单元上移,并形成了行政化和市场化的治理路径;中西部乡村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要素流失带来的生产生活秩序失调,治理单元下移是有效的治理创新方向,且需要发掘社会动员的治理意义。因此,乡村治理创新应在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适配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回应不同区域的问题,尤其应重视中西部乡村在治理创新方面的主体性,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9.
范围经济与多元化生产和经营关系密切。在分析范围经济含义与产生根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不同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多元化经营的匹配问题,得出结论:与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相比,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更有利于多元化经营和实现范围经济。不过,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公司治理结构的"好"与"坏"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不确定,因此,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需要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等因素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正。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因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既需要努力消除和改变易于导致其产生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也需要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