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女性话语的提出印证了女性在社会演进中面对女性传统文化所作出的抗争与妥协。女性话语就是女性寻求自身解放、摆脱男权话语禁锢的尝试,是女性寻求自我主体意识构建与自我塑造的大胆尝试,标志着女性对自我精神力量与价值的探寻。要使女性地位得以提高,就必须摆脱男性话语的禁锢,构建女性自身的话语体系。女性话语的构建,反映了女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觉醒,是对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女性话语所反映的女性主体意识并非是要彻底颠覆传统文化,而是以两性间的对话、互补与谅解来代替矛盾、对抗与冲突。它强调男女合作共存,又不失各自的特征。这样,女性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和认同。  相似文献   

2.
女性话语的提出印证了女性在社会演进中面对女性传统文化所作出的抗争与妥协。女性话语就是女性寻求自身解放、摆脱男权话语禁锢的尝试,是女性寻求自我主体意识构建与自我塑造的大胆尝试,标志着女性对自我精神力量与价值的探寻。要使女性地位得以提高,就必须摆脱男性话语的禁锢,构建女性自身的话语体系。女性话语的构建,反映了女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觉醒,是对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女性话语所反映的女性主体意识并非是要彻底颠覆传统文化,而是以两性间的对话、互补与谅解来代替矛盾、对抗与冲突。它强调男女合作共存,又不失各自的特征。这样,女性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和认同。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男性话语是主导,而女性话语权一直被压抑着。女人只能以男人的声音说话,或是干脆处于"失声"状态。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欧茨的代表作《他们》中的莫琳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生活在男权淫威之下的女性寻求自我声音、获取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我国一些先进女性为挽救祖国危亡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不辞劳苦,不惧牺牲。尽管这一时期的知识女性相对于全国大多数妇女来说微乎其微,但却代表着中国女性觉醒的程度及其对民族国家的责任与贡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本文拟就辛亥革命时期觉醒知识女性的革命活动来分析其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原因,肯定其对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及其对自身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的开展有质的飞跃,涌现出了一批女性刊物,发出女子独立的呼声,并提出与“国民”相对举的“女国民”概念。但这一时期女性意识更多地停留在对国家民族事业的介入层面。女性自我形象的期许是以男性标准为标尺,在习惯上她们往往服从于男性对她们的期望和规定。对革命成功与女子解放之间显示于表层的直线联系,抱着过于简单的企望。这种极不完备成熟的女性意识是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终致失败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塑造得过于偏激,可以说是走上了两个无法交汇的极端:或是赋予女性一个冰清玉洁、端庄高贵的形象,甚至将其推到女神的高度;或是把女性塑造成红颜祸水、恶妇淫妇的形象,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使得女性失去了本身固有的色彩和气质。这种极端化的女性角色定位,是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必然呈现和男权意识的自然反映。女性解放不仅仅意味着"男女平权",女性解放和女性自身的思想观念、经济的解放以及其社会地位的提升分不开,它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类自身的解放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揭示女性生存的困境,探寻解放之路,然而却囿于男性话语体系而陷于迷惘与无奈之中,这是崛起之初的新时期女性小说的重要特征。文章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剖析了女性小说在视角转换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启蒙意义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城市小说中的叙述多为男性视角,其中的女性只是被叙述被评判,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便偶有微弱的女性声音,也隐身或主动站在男性话语权威阵线内,仍然认同男性的权威价值判断,从而显示了一种现代性叙事的断裂———五四时期女性追求独立解放的要求在此已告一个段落。女性叙事并未建立一套对女性进行现代性启蒙的叙述机制,最终导致了现代性话语的缺席。  相似文献   

9.
揭示女性生存的困境,探寻解放之路,然而却因于男性话语体系而陷于迷惘与无奈之中,这是崛起之初的新时期女性小说的重要特征。文章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剖析了女性小说在视角转换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启蒙意义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丁是英国女性文学传统的启蒙者和开拓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她所承受的种种物质困难和精神压力反映了西方早期女性作家寻求和建立女性文学传统的艰难。为了能顺利通过层层男性道德批判,使自己的作品对读者建立起权威性,奥斯丁小说均采用了双层文本策略的叙事模式。与此同时,奥斯丁构建了女性内聚焦叙述模式和自由间接话语技法等为女性主义者所称道的女性写作策略,试图以此来颠覆男权叙事系统,建构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  相似文献   

11.
在辛亥革命时期,南社女社员作为近代觉醒的知识女性,完成了从个体到群体的社会转变,以群体的身份来争取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权利。在"国家主义"的民族叙事下,肩负起与男子共同建构新国度的时代使命。通过组建各种团体来展开妇女解放运动,率先将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融入到国家政治权利的层面,拓新了女权运动的话语权与政治空间。  相似文献   

12.
"娜拉"在"五四"启蒙话语中的显赫位置,与其最初的传播载体《新青年》杂志是绝对分不开的。该文将回到《新青年》现场,论述女性解放话语在《新青年》所创造的舆论空间中的展开情况。女子问题与对于家庭—宗法制度的全面批判,有着密切关系,这构成了中国女性解放话语兴起的特殊背景。女性解放话语在酝酿、延展的同时,被愈益引向知识分子启蒙规划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性别视角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新女性的塑造主要由男性倡导和推动,旨在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致使新女性遭遇的诸多困境,凸显出个人解放与社会制度转型的矛盾,女性解放与男权中心为基础的社会运动之间的冲突。延伸到其后中国共产党把妇女解放统摄到阶级、社会解放的出路选择,女性获得的始终是在不触动男权制的权力框架内的有限解放。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社与同盟会是发动辛亥革命的一双犄角,创造了知识分子参与人民武装革命的典范,同时也进行了一次舆论能推翻一个政权的典型实验。南社这些敢为天下先的创举,其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家以及一大批富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为教育民众、唤起民众、发动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运用史学这一有力武器,以革命“排满”、反帝爱国为宗旨,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例证,大力宣传民族革命主张,大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这种对国民广泛进行的历史教育,为开启民智、鼓舞民气,促进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动,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种近代化的转型不仅体现在政治变革层面,同样也体现在妇女解放方面。中国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运动应始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这个时期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妇女参政为主要目的的妇女参政运动。同时,因为处在辛亥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一运动注定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以后的妇女参政运动。  相似文献   

17.
对旧中国女性生存状态的描写是邝丽莎小说中展现中国题材的独特视角。邝丽莎笔下的女性,在男权社会里承受着身体和思想的双重压迫。她们既是无奈的受害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她们又演化成男性的帮凶,无意识地沦为了施害者。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男女性别角色界定严重两极分化的时代,是谈性色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体文化价值对女性的期待都是理想的"永恒的女性",女性的社会角色大多被局限于家庭.但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引发的对个性化和想象力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性思维的禁锢,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兴起也提供给了女性作家可以接近的文体,所以女性写作在这个特定的社会转型时代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了男性文本中不真实的女性形象.此时的女性写作大都采取了表面上与主体文化妥协实则篡改的方式,虽然这种篡改有时候只是悄悄的、隐蔽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首先 ,早期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深刻影响 ,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其次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传统社会的总体危机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社会条件。再次 ,新文化运动作为继续辛亥革命事业的探索促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着眼于辛亥革命 ,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这个母体中的孕育过程 ,更深刻地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现了“醉心欧化”的思潮,他们激烈地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宣扬西方文明,主张以欧化为中国唯一出路。欧化思潮与国粹思潮既相冲突、又相调和的关系,显示了20世纪初年中国思想界的复杂性。欧化思潮是其后新文化运动文化激进主义的先驱和渊源,对于20世纪中国趋新文化主流地位的奠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所反映的心理革命,为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进步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