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集体林权流转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流转能够盘活森林资源,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林权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当前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转包、转让、互换、入股、抵押、出租等林权流转方式已获得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加快相关立法的建设,协调部门法;规范林权流转程序,加强林权交易管理;减少林权流转中的限制条件,使农村集体林权流转更加适应林业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集体林权流转价格可以促进交易双方参与林权流转的积极性,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目前集体林权流转实践中,还存在集体林权流转价格过低、价格随意性大、价格透明度不够等问题。从制度层面考察,集体林权流转价格法定标准缺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缺陷、集体林权流转价格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为此,不仅需要健全集体林权流转价格法律规范体系,还要重点从建立集体林权流转最低限价制度,完善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健全集体林权流转价格申报公示制度等几个方面完善集体林权流转价格法律制度,以保障集体林权流转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广东经济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其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各地的参考模式,土地流转模式也是如此。清远市作为广东省北部一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城市,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文章试图通过对清远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分析,研究土地流转中的困境,探索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集体林权流转是促进集体森林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切实保护林农权益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集体林权流转立法注重对林权流转行为的管理,忽视对林权流转行为的激励和促进,具有管理型立法的模式特征。这种立法对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的管理过当,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集体林权的顺畅流转,又易于导致法律权威性的丧失。顺应林业的产业特点与发展规律,我国集体林权流转立法需要选择促进型立法模式,合理划分政府的管理权限,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促进集体林权流转的立法目的,剔除现行立法中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创设促进集体林权流转的激励性措施,增强促进集体林权流转的社会化服务,构建合理的生态利益供给与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5.
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明显加快,尤其是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大城市郊区和沿海发达地区,流转面越来越大。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农民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意愿也不尽相同。为及时了解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对土地承包及使用权流转意向,探索和创新这类地区土地流转机制,以期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最近,上海市农调队在嘉定、青浦、奉贤、南汇四个区(县)的25个镇,就农民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意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一、调查的设计与组织为使调查结果能反映不同层次农民的心声,调查样本的选择有一些具体的规定:一是受访者…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孰因孰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并没有完全一致的证据表明劳动力转移和农地转出两者之间,究竟孰为因孰为果,在计量处理上对内生性问题也未给予足够关注并有效解决。本文采用广东、江西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和气候数据库数据,寻找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工具变量,从互为因果的两个方向验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地转出不会显著影响劳动力转移,但劳动力转移显著影响农地转出。在明确两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作用方向的基础上,采用Probit模型的回归分析表明:在统计意义上,劳动力转移正向显著促进农地流转,但是从系数值看,劳动力转移比例增加1%,农地转出增加仅为0.264%,表明在经济意义上,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影响程度相对较弱。由此提出,促进我国农地流转集中及其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通过“人动驱动地动”仅是制度安排的一个方面,需匹配其他相关的政策制度一并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是改造小农户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农民普遍将农地流转给亲友邻居的行为并未完全遵循收益最大化原则。对此,基于心理账户理论解构农户农地流转对象选择的发生学机理。研究表明,(1)农地的产权属性导致农户形成农地心理账户,并根据交易对象的差异性,分割成熟人心理账户和陌生人心理账户。(2)根据心理账户的核算规则,农户将农地流转给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和预期收益构成)大于损失(由显性成本构成);转给陌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构成)小于或等于损失(由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构成)。为此,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提高陌生人心理账户的收益或者降低损失。基于江西绿能公司的案例及“广东千村调研”的实证检验发现:以村委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农地流转,帮助农户“土地入股参股”,搭建农地流转服务平台或集中流入农户土地再流转出去是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期以来我国法律限制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司法实务常将市民购买农宅的合同认定为无效。认为宅基地作为农民安身立命之所和主要财富,应当允许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以充分发挥农村房屋效用,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快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农民的利益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征地补偿制度不公平、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农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完善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等都会造成农民利益的流失。必须从法律体系、市场体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人手,积极构建农民利益补偿机制,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研究碑文的内容入手,深入剖析了广东现存明清时期60通涉林碑刻丰富的人文内涵,并对此一时期广东森林资源的变迁与严重水患等自然灾害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是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总结国内外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的相关研究情况及我国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该方面的探讨提供条件和根据.  相似文献   

12.
以赣南原中央苏区13个县(市)200个林农为样本,首先运用DEA方法对经济林经营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林农经济林经营综合效率偏低,技术效率不高,规模效率较低,94%的DEA处于无效的样本均呈规模报酬递增趋势,适度扩大规模将会增加效率;然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经济林经营效率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林年均支出、经营管理、市场销售、是否接受过经济林技术培训对经营效率有正向影响,林地块数对经营效率有负向影响,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务农人数占家庭人口的比重及是否加入林业合作社对经营效率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引导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加快林权配套改革步伐,提高林地资金投入水平;科学规划重组林地,降低林地细碎程度;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提升集约经营水平;实施产供销贸一体,促进营销渠道畅通,对提高赣南苏区林农经济林经营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台湾森林游乐区的管理经验及对福建森林公园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闽台两地森林旅游业的比较,发现了闽台之间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差距,并认为经营管理上的差距是其重要原因。从6个方面总结了台湾森林游乐区管理的成功经验,分别是景区建设的生态化、自然教育的常态化、森林步道的多样化、产品形态的精致化、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及旅游项目的民营化。结合福建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台湾森林游乐区管理经验对福建森林公园管理的启示,认为福建森林公园下一步要做好旅游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开发方向;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强化环境教育功能;注重质量管理、推进公园精致化建设;调整盈利模式、力求旅游收入多元化;完善管理体制、实行适度的经营权转让等5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江西、湖南、四川、浙江、广西、河南、山东、辽宁9个省(区)18个县(市、区)2 420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集体林分权条件下林地细碎化程度、农户投入水平及其林地林产品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以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细碎化经营的经济合理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S指数衡量,中国集体林地细碎化程度达到0.4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一定的区间内,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越大,越不利于其林业投入;当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2或高于0.51时,农户投资林地的积极性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投入产出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由林地块数所反映的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其林地林产品产出构成负向影响,其他因素(劳动投入、物质投入、林地面积)对林地林产品产出均有正向影响。以竹材为目标林产品,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其产出并没有构成负向影响,林地面积对其产出有负向影响,而劳动投入的正向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国外私有林的经营管理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林地私有化后曾面临着森林资源与生态破环的困境,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私有林生态保护政策体系。分析国外私有林生态保护政策类型、具体的政策手段和政策特点,最后提出国外私有林生态保护政策对我国集体林权改革背景下生态保护政策优化与创新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家界具有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品牌价值巨大、产业基础夯实和开发机遇良好等发展森林文化旅游的优良条件。通过构建森林文化与旅游文化双轮驱动机制、开展森林文化旅游功能分区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打造精品旅游节会、加强森林生态和文化资源保护力度等措施,以实现张家界区域文化与森林旅游的全面融合、旅游核心区和旅游商品集散地地位的树立、地区经济总量增长和森林文化旅游带动能力的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广东国有林场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解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现状。国有林场经历了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改革、行业性的“三项”制度改革和自发进行的改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和经济危机严重、管理体制变而不顺、经营机制陈旧僵化等。本文在调研基础上探讨了国有林场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新的思路和对策,以期能对其他地方国有林场乃至林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森林公园数量逐渐增加,大多数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风景资源,却受区位非优影响,发展严重滞后。以广东帽子峰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从资源区位、交通区位、市场区位、认知区位、经济区位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该森林公园资源优势明显,但因周边存在同质景观,以致资源区位优势度不高;内外公共交通不发达;周边景区竞争大,客源市场分散;开发商与市民认知度不高;投资环境差,游客消费能力低等问题。提出挖掘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提高同质景观资源影响力,重视道路建设、建立与热点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开发新的旅游圈、扩大周边市场,加大品牌营销、增加各界认知度,积极吸引企业合作、共同提升经济区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态造成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作为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工具,旅游承载力分析与旅游价值评估是衡量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否和谐统一的重要指标。正确地评价森林公园的价值和环境承受能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森林公园高效运营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森林认证是目前全球新兴的一种森林发展机制,管理和指导森林认证在我国的开展已势在必行.我国政府在森林认证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要想科学有序的推动我国的森林认证,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森林认证的相关事项进行立法,以此来应对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市场失灵的现象.同时,森林认证立法对于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