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施倩倩 《社区》2022,(3):42-4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新举措,是强化新闻舆论阵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大风险防范力度的有效方法。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运营的融媒体项目,发挥媒体融合积极作用,以融媒体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同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民政工作同民生改善及社会建设息息相关,而民政干部能力直接影响民政工作成效。本文在对上海市民政系统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构建了以需求为本的民政干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发现,面向基层弱势群体、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的社会工作服务已经成为民政干部的核心能力需求,也是亟待强化、更契合于现代民政实践的发展取向。据此建议:深化迈向社会工作服务的民政干部能力建设,促进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互融性发展及制度性协同,进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政理念。  相似文献   

3.
司法社会工作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司法工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是对犯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一种创新工作机制。在加强对犯罪未成年人保护的过程中,司法社会工作的开展需要重点考虑三个问题:确立司法社会工作的原则以把控行动方向、构建司法社会工作的机制以提供制度保障、创建司法社会工作的队伍以补充工作力量,从而实现司法社会工作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4.
准确把握社会工作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发展定位有利于在新时代下推进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由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本土化社会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以提升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为基础。人本主义理论在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根植于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经验、社会环境和本土意识之中,存在本土文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双重困境。因此,要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建构本土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工作的实质,通过嵌入本土情境,构筑社会成员获得社会保护的理论基础,建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能否被称为一门科学和一种职业?它的科学属性和社会功能是什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社会工作进行以下理论阐释和科学定位: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社会工作科学/理论属于反思理论,有别于常规的科学理论。基于这一科学理解,反思性社会工作认为,处于社会工作职业核心地位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只能通过“专业行动”得以体现。而“专业行动”受制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结构条件,构建专业行动“质量”的决定性核心要素是“反思性专业性”,它强调一种辩证性、结构性、系统性、互动性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比如“相对看待知识与能力”“关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动”“辩证理解理论与实践关系”“在社会环境框架下理解案例工作”的反思视角。由此“反思性专业性”成为构建“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反思能力”成为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扩展理论视角、提高实践质量、促进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探讨美国与加拿大社会工作职业和社会工作教育的共同起源和相互差异的基础上,指出两国社会工作职业发展中存在两种可能出现的内在冲突,即强调以个案和治疗的干预方式解决个体问题,还是强调以社会改革的干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同时阐释了两国的社会工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对于调整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取向,拓宽社会工作发展领域,提升社会工作教育层次,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工作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近代从西方传入的专业社会工作,另一个是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分别对应着中西方社会的传统特质,即乡土社会与工业文明,这是探讨中国社会工作历史起源问题的两分法.扶贫济困成为政府责任,是社会工作兴起的最基本标志.根据这样的概念界定,可以把本土社会工作的起点前移到宋代,如此就可以进行中西方社会工作历史起源问题的对照、比较,形成一条关于中国社会工作起源和发展的完整线索.  相似文献   

8.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公共安全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参与者,与治理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技术整合多元服务主体,分级分类提供专项服务,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支持型的紧急介入、协同型的社区干预、整合型的资源调配、补充型的定点关注等服务.本文通过对一线服务的总结和反思,尝试构建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综融型服务模式,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化、精细化、专业化,更好地为实现并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三大社会工作群体——社会工作教育群体、福利行政管理群体和社区实务工作群体对中国社会工作不同的理解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张力,中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就处于这种张力之下。  相似文献   

10.
厘清民族社会工作的内涵是构建民族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与实务技术的前提条件。依据国际社会工作实践和我国一些地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结合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以服务对象的民族特征为基准,可以对民族社会工作的概念进行新的界定。立足我国民族地区的现实,其发展问题、社会支持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是民族社会工作所面临的三个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民族社会工作的实践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机制。在我国社会建设与管理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机构的性质与功能,决定着我国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不断完善但还存在许多困境,需要组织的完善与制度的规范。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工作机构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化媒体时代发展以来,国际传播关系与全球传播格局也随之发生历时性变迁。在Twitter这一全球性公共传播场域中,各国媒介机构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线上社会网络。其中,发达国家的媒介机构仍在国际传播关系上占据优势地位,但发展中国家的媒介机构也在通过策略性的社会化媒体实践突破其在全球传播格局中的边缘化地位。除了所在大洲的发达程度外,社会化媒体使用程度也对各国媒介机构在该网络内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体现地理接近性和文化接近性的国家因素能够显著预测媒介机构之间的双向链接关系。中国在Twitter上的跨国化媒介机构账号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三,但在整体的社会资本上仍处于弱势地位,这表明中国在国际传播影响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乡村社会传播结构的历史演变,发现乡村传播结构与社会结构始终存在互嵌与协同演替的规律。乡村传播结构脱胎于社会结构,从属于社会结构,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发展。比照阿尔弗雷德·舒茨将“社会世界”四分为“前人世界”“周遭世界”“共同世界”和“后人世界”的社会类型理论,可以把中国乡村传播结构变迁分为与之对应的四个不同阶段,其中乡村传播结构系统中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结构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前人世界”的中国乡村社区以人际传播和家庭内部的初级群体传播为主,组织传播多为一种摆设,大众传播已经萌生,国际传播雏形初显,但后几种传播模式对乡村社会发展几乎没有多大影响;“周遭世界”虽然仍以人际传播为主,但乡村组织传播的力量逐渐增强,大众传播的影响逐渐兴起;“共同世界”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各种传播模式共生共存;“后人世界”新媒体传播迅速崛起,大众传播式微,组织传播弱化,各种传播模式趋向融合,但整个乡村传播生态系统变化的不确定性变大,对乡村社会结构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十分青睐的社交软件,但由于其独特的传播机制和特点,违法犯罪分子将其作为开展不法 活动的温床,使人们的安全感受到严重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恐怖组织和个人将社交媒体作为开展恐怖活动宣 传、组织和行动的工具;二是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社交媒体实施色情、赌博和诈骗等犯罪;三是社交媒体成为引发违法犯罪的桥 梁;四是社交媒体在引导网络舆情的方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公民社会的渐趋形成,公民参与教育改革的热情持续增加,社会舆论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正在加大。社会舆论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媒体是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因为传播特征和传播方式的不同,不同媒体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持现状也有很大的差异。主流媒体坚持传统的宣传与鼓动模式,不遗余力地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市媒体在市场和社会的压力下,寻找舆论宣传与新闻营销的平衡;社交媒体能够让公众直接监督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社交媒体成为舆论监督和规范改革的重要力量。社会舆论可以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正能量”,为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指引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社会舆论也具有情绪化、非理性的特征,如果教育部门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社会舆论也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教学单位应该在把握不同媒体传播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引导社会舆论向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热点新闻来看,群体影响在起很大的作用。随着社会化媒体发展越来越迅猛,这种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实际上,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扭转了现实生活群体影响的淡化,使得现实生活中群体影响作用的“点”转移到了虚拟网络中的“圈”上。因 此,社会管理的思路也应该由单个的“点”转变到小群体的“圈”。  相似文献   

17.
验证电商网站和社交媒体这两类典型的不同口碑发布平台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机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设计4种场景的问卷进行数据收集,使用SmartPLS 2.0软件中的偏最小二乘法计算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中用户关系强度和社会线索数量均高于电商网站;社交媒体中关系强度和社会线索数量对感知可信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可信度进一步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对于低风险产品,电商网站中的口碑信息具有更高的感知可信度。因此电商网站可以增加交互功能来提升评论发布者和潜在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同时电商网站可以通过与社交媒体合作来促进优质口碑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进而提高产品销量。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然而,一些媒体责任缺失问题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以及新媒体社会责任与媒体竞争力、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现,社会责任是新媒体获得长期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2011-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媒体报道、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媒体报道越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2)相较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样本企业,媒体报道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正向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样本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媒体报道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调节器的理解,而且指出企业可以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与媒介管理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传播方式,新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使用。媒体个人化具有内容个人化、传播共享化、管理自律化等特征。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是社会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在媒介领域中的反应,是现代媒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结果,是信息海量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表现,是传播媒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媒体个人化趋势给媒介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应该正视并顺应这种趋势,制定和谐发展的管理目标,建立分布式分类管理模式和以技术管理与法规管理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协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