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冷战时代,在新旧格局转换过程中,中东政局变化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重起波澜,并酿成了新的伊斯兰潮。它对中东政治产生着异乎寻常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后冷战时代中东伊斯兰潮泛起的原因、主要特点、追求的政治目标,及其引起的国际反响。同时在此基础上,力图对伊斯兰潮以及它对中东政治的影响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后冷战时代,民族问题在国际政治中已成为引发地区和国际危机的又一个新“热点”。在中东,长期困扰多国的库尔德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库尔德问题不仅牵扯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关系,而且对中东乃至国际政治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它被称为中东的“另一个巴勒斯坦问题”。本文对库尔德问题的由来、历史与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多视角的透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缓解“9·11”事件后中东强烈的反关甚至仇美情绪,布什政府决定加大对中东的广播宣传。布什政府认为,从整体上讲,中东的媒体环境对美国是“不友好的”,甚至是“充满敌意的”;中东民众所接触到的有关美国的信息是“不真实的”,甚至是“被歪曲的”。这些“不真实”、“不可靠”的信息误导了中东民众,使他们对美国产生了“误解”和“仇恨”。正是基于这种逻辑,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不久很快建立起包括萨瓦电台、自由电视台、自由阿富汗电台等在内的中东广播网络,目的是宣传美国的外交政策,传播美国的价值观,舒缓中东民众对美国的敌意,增进中东民众对美国的好感。但是从2002年初至今的情况来看,布什政府对中东的广播宣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核心原因在于中东民众对美国中东政策的不满。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中东的石油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世界石油储量的65%以上集中在中东地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进口石油有一半来自中东地区。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中国政府在中东地区积极开展石油外交,通过政治高层互访、经济合作与援助、军事贸易与往来,有效地保证中东石油源源不断地供应中国,并有效地保证中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5.
出于长期控制中东的目的出发,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抛出了民主改造中东的方案和措施.但是,美国自身不同时期战略任务的矛盾、美国中东民主化改造方案与中东民主化客观进程的矛盾以及中东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民众文化心理结构,不仅使得这一战略的前景暗淡渺茫,而且还将使未来中东地区的局势面临更大的动荡与冲突.  相似文献   

6.
一、阿拉伯史著作述要 近30年来,中国世界史学家编著的世界通史著作或教材中,均含有关于阿拉伯历史的章节,这里略而不论。此处仅提及中国阿拉伯史研究专家编撰、出版的一系列阿拉伯史著作、教材,其中阿拉伯通史有:郭应德的《阿拉伯史纲610-1945》、彭树智的《阿拉伯国家简史》和《阿拉伯国家史》、纳忠的《阿拉伯通史》。断代史著作有:郭应德的《阿拉伯中古史简编》、杨灏城的《埃及近代史》和《纳赛尔和萨达特时代的埃及》(与江淳合著)、姜桂石的《战后中东史》、肖宪的《1945年以来的中东》等。地区国别史著作有:彭树智的《二十世纪中东史》、《中东国家通史》13卷本,以及姚大学、王泰的《中东通史简编》等。  相似文献   

7.
刘强 《今日南国》2013,(1):18-19
1.中东局势动荡 标志事件: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防务之柱”行动。 评点:2012年的中东乱局,既有地区国家长期积淀问题发酵的原因,也有现实民主、民生和宗教等问题直接诱发的因素,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实施、西方国家对反对派各种层面的支持,导致局势更加复杂。多事之秋的中东,依旧是世界热点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中东研究所学科建设成绩斐然中东史学科在我国世界地区、国别史研究中一直是个薄弱领域,学科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作为全国唯一的南亚中东史博士学科点,近三年来,在博士导师、中东研究所所长彭树智教授的领导下,研究所全面规划,集体攻关,有步骤地进行了扎实的学科建...  相似文献   

9.
中东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思潮。它的兴起与西方在当地的殖民活动密切相关。殖民活动导致了民族主义在中东的形成与发展,民族主义活动则促成了殖民活动在中东的终结。民族主义在中东各伊斯兰国家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其复杂性是由历史和现实交织而成的。作为文化思潮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东各国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民族主义的理念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有力地支持了中东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直接引导了中东地区的民族民主和自由独立的解放运动,推动了中东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中东地区的石油与国际劳务市场对石油输出国和劳务输出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中东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以及教育体制方面的巨大转型。通过对二战以来中东地区国际劳工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劳工在来源上分为国际流动和内部流动两种,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影响中东国际劳务输出和输入的因素主要有中东产油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速的城市化、中东社会的局势和中东国家的移民政策等。石油与国际劳工对中东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石油经济的兴起,大资产阶级、城市中产阶级、产业工人等新兴阶层得以迅速成长,促成了多元社会结构的形成。总之,石油和国际劳工在现代中东社会结构的变迁中是一个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尽管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中东地区以其特有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仍然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上最敏感的地区,是大国角逐的焦点。大国的激烈争夺,严重地影响了中东地区的稳定,使中东局势更加复杂化,处于动荡的漩涡之中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东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在世界上起步最早,但其发展极其缓慢,成效不明显。中东地区不仅存在众多次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而且地区内部经贸联系不密切、资金严重外流、和平脆弱。地缘重心国的缺乏和石油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局势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吴玉林 《南都学坛》2012,32(6):41-43
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在美国各个领域的广泛存在,影响着美国的中东政策,维护了以色列的国家利益。但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在影响美国中东政策上并不是毫无约束的,他们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企图有时也会遭到失败。在诸种制约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美国犹太利益集团所施加影响的对象——美国因素。美国国家利益、在美国的其他利益集团、美国国内舆论以及美国犹太利益集团的自我制约,这些美国因素干扰着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对美国中东政策的影响力,这也是目前和未来我们考察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4.
二战以来,美国对中东政策历经冷战、海湾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三个分水岭。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因素除了基本的战略、政治和经济利益外,还与美国的国家利益、政党外交理念、国内利益集团以及美国与大国的关系、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都有着紧密联系,是一个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中东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现状,分析了影响中东天然气贸易的因素,并对中东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和贸易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前半期是中国与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勃发时期。虽然两地的民族运动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但它们却是彼此呼应、相互影响的。中国人民对中东的民族主义运动不仅是熟悉和了解的,而且还从中受到了鼓舞,获得了经验;同时,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也对中东的民族运动给予了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30年代被迫加入殖民全球化之后,中东地区的地区政治、安全关系被深刻卷入了国际体系,并深刻受到跨国因素,尤其是全球因素的影响。二战结束至今,中东地区因为频繁的地区冲突、贫困问题、难民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成为全球治理中的薄弱环节,也落后于东亚等其他发展中地区的地区治理。当前中东地区的主要治理网络既包括全球层面的联合国系统、美国试图领导的美国“帝权”下的治理,也包括欧盟在中东的合作伙伴计划和海合会的治理实践,但这些治理模式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要更好地实现对中东地区的治理,需要根据全球治理的合作实质,以及依靠合作网络来进行管理,把全球治理中的中东难题“地区化”。  相似文献   

18.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进入21世纪,中东地区局势成为一个充满了冲突与战争的国际政治难题.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东危机显得更加危急,主要表现为:伊拉克局势恶化、阿以和平进程停滞、伊朗核问题逐步升级.中东的冲突呈现明显的周期性、长期性特点,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以特殊关系的形成以及由此导致的他们同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复杂化.展望未来,中东地区局势存在如下几个特点:引发战争的因素依然没有消除、阿拉伯世界分化趋势日渐明显、国际社会干预能力大打折扣、大国之间新的博弈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19.
宋殿儒 《山西老年》2012,(12):36-36
直到现在这个问题在世界上还未有统一的看法。目前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中东包括地中海东岸和两河流域、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半岛以及下尼罗河流域。这一地区除了在地域上非常集中,在历史上也自成体系,我国编的《辞海》中关于"中东"的条目就是根据这种意见编写的。第二种意见认为,阿拉伯世界是一个整体,中东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下,领事保护工作的有序化与企业和人员"走出去"的无序化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中国在中东利益的拓展、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以及中东热点问题久拖不决,使中国的领事保护面临新挑战。中国政府秉承"外交为民"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领事保护,倾力打造海外民生工程。撤侨行动是领事工作的重点,体现出中国的"整体思想"——通过自上而下的动员整合政府部门、驻外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力量,维护海外公民人身与财产安全。2011年中国从利比亚撤侨体现出中国内外统筹、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制度优势,是中国在中东领事保护的经典案例,推动了中国中东外交能力建设。在中东领事保护体系建设中,中国应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应急机制与善后机制,与中东国家签订领事条约,参与中东安全治理,探索领事保护的社会化路径,利用中国中东整体外交的"组合拳",构建"大领事"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