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南民族节日丰富多彩,上世纪80年代末,以泼水节为代表的节日旅游资源被开发,揭开了云南旅游业兴起的序幕。20多年来,云南民族节日旅游发展显著,但仍待深入挖掘。要根据民族节日的类型与特点,结合市场需求,遵循原生态、保护性、创造性、多层次、横向联合、分期开发、优先开发的原则,促进云南民族节日旅游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们需要节日是因为节日可以调适社会群体的生活,广西11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中可资利用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广西在旅游开发中可以直接利用节日期间的民俗风情、民俗工艺品、民俗民艺表演,使之成为旅游者愿意消费的旅游产品;可以以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为主体,综合运用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使其汇聚在一起,让节日显得更加五彩斑斓;可以推出原汁原味的节日民俗动态性、参与性旅游产品.以民俗旅游的大市场需求为载体,把广西少数民族珍贵的节日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3.
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节日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具绚丽色彩、最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节日被作为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加以利用,是民族文化资本化的突出表现形式。目前,运用节日的方式主要有:在原生地直接展示,在异地进行移植性的集中开发,丧失节日民俗的民族由于旅游开发的需要而重新建构等。笔者认为,研究民族节日符号在旅游开发中面临着的诸如传统的变迁和保持等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到大众旅游这一"大熔炉"中,文化多样化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论文在用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分析民族文化性格,梳理民族文化旅游的本质后指出:在民族文化性格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适宜性,不同性格的民族文化应采取不同的文化旅游开发策略。分析表明:彝族文化属于内向型性格。作为结论,我们指出对呈内向型性格的彝族文化,不应采取全面深入的旅游开发策略,宜采取控制性开发,且以前台公共性文化及其载体为主,对后台隐秘性文化及其载体则需要重点保护、控制性开发。  相似文献   

5.
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究竟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文化的破坏?对此各方争论不一.借助西方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舞台真实理论,从民族文化旅游主客双方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看什么"和"给看什么"进行剖析,探索民族文化旅游中文化表演的舞台真实性问题,以期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在挖掘和梳理"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泼水节差异的基础上,德昂族通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建构了一个完全属于德昂族自己的节日——浇花节。随着浇花节成为德昂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文化符号为解读德昂族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关系和德昂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浇花节来进一步确立本民族的文化身份则是建构这一节日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开发还是保护?建设还是破坏?传承还是发展?”现代语境下的民族旅游的开发成了类似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经典性的追问。民族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时尚的旅游方式,又是一种把少数民族文化资本和生态环境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的旅游活动。一方面,从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实践来看,在民族文化开发中存在着民族文化社区迎合旅游消费者的严重倾向;另一方面,民族旅游的开发又确实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看似二律悖反的现实,让我们仿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是一个难解之结。龚锐博士《断裂与重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  相似文献   

8.
源于景颇族远古时期的"目瑙纵歌",在经历了景颇族社会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之后,在现代多元文化的氛围中,已成为景颇文化在现代社会最显明的民族文化标识。在景颇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适应中,"目瑙纵歌"是一部活着的民族文化"史册"、载负着强化族群认同、传递族群文化、整合现代文明的文化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9.
民族旅游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本真性、人文化、生态化、体验性.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最基本要素,但是民族文化面临着与现代商业文化的尖锐冲突.对民族旅游的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应合理地规避矛盾,通过旅游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把握后现代思想在民族旅游中的应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精华的凝结与浓缩.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基础以及中国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其有效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文化战略.对已列入国家级的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傣族的赞哈、泼水节和孔雀舞的保护,以及在文化遗产本体及资源开发方面,均可走一条以客位保护为手段,以主客保护为主体的民族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12.
传统民间美术正在遭遇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空前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大批民间美术在不知不觉中迅速衰亡,另一方面大批民间美术为了生存拼命挤向现代市场却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随着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到审美观念的改变,作为生活应用性的民间美术也在做全方位的转型。首先,传统民间美术要为整个民间文化的弘扬服务;其次,传统民间美术除了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还应以一种历史遗产的形式保留下来;再次,要将传统民间美术与旅游文化很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13.
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仡佬族的“敬雀节”是一个集人与自然、社会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具有深刻的文化象征与社会象征意义。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审视这一传统民俗,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仡佬族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及民俗变迁。  相似文献   

14.
台江县施洞苗族“姊妹节”是个早已闻名中外的民族节日 ,但对于该节日的缘起、发展、演变 ,活动的过程和内容 ,及其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却未见有系统的研究探讨。文章以文学人类学的记实笔调 ,全面记述了作者亲历该节日的切身体验和感受 ,并对其中的若干文化事象作了人类学的破译解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有三种不同节事旅游的运作模式:政府主导、联合承办、联动开发模式;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商业运作模式。而市场化运作是国内激烈的节事旅游活动竞争的唯一出路,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化是节事旅游活动品牌化的保障,市场化是节事旅游活动组织过程合理化的需要。以东山关帝文化节为例,东山关帝文化节存在以下问题:关公文化主题不突出,持续性不强;"官办"模式,投入产出效率不高;"贵宾化"倾向,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对策是:坚持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引入竞办机制,完善产业链;建立规范的节事评估体系;活动内容应大众化、艺术化,突出主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冠礼举行时间,历来是礼学研究中关键而聚讼难已的问题。文章以再生神话的知识、视野和四重证据法,在世界范围成年礼举行时节、象征意义与庆祝宇宙重生的庆春仪式的象征性认同关系的通观下,结合中国以庆春仪式实践报本反始的再生神话,和新出《日书》文献,重新考察了《夏小正》二月冠子取妇的记载,尝试对中国冠礼原初行礼日期及其仪式象征进行新的探讨,试图提供一种化解纷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地方性节日与节庆活动成为当下中国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文化事项,城市在借用、改造和“发明”节日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当地历史民俗传统重构及再生产的过程。东莞东坑的卖身节在传统再造的基础上,成为了权力政治、金融资本与地方性文化共谋的产物、伪狂欢及招商旅游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8.
"女儿会"是湖北恩施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它保持了民俗中原有的赶场、相亲、对歌等基本元素,同时在将其搬到城区和旅游景点作为民俗节庆举办的表演当中,加入了其他的元素,破坏了她原汁原味的风貌,从而引起一些争议.政府在全力打造城市标志性文化名片时,要不脱离其原形,注重原生地的遗址恢复和建设,要正确定位与适度开发.  相似文献   

19.
民国建立后,北京政府将武昌起义之10月10日定为国庆日,官方与民间对此均十分重视,届时举行各种活动以为庆祝。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国庆活动,经历了由民初的官民一体共同庆祝,到后来国庆活动中官民分立与对立的变化过程。各级各类学校则将国庆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宣传启发民众的重要时机。进入20年代以后,国庆活动往往成为各界民众表达政治意愿,进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合;另一方面,国庆活动中亦增添了体育及娱乐、游艺等内容。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国庆活动反映出当时政治与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重阳"与"再嫁"--试论薛宝钗的命运与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阳”在薛宝钗的诗词中出现过三次 ,通过对这些诗词文本的分析 ,可以看出 :如同“清明”预示了探春远嫁的时令一样 ,“重阳”则暗示了薛宝钗“再嫁”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