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连续剧《北风那个吹》以个体化的叙述视角、伦理化的叙事结构,在悲喜相间的艺术张力中,反思与再现知青这一特殊群体的情感生活与人生命运,缅怀那无法忘却的在知青年代谱写的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2.
中国知青文学——非主流倾向的现状表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剑的《醉入花丛》是知青文学另类写作的逻辑起点。阿城的《棋王》从另一向度呈现知青文学的另类延展。而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则是主流知青文学与非主流知青文学亦即知青文学另类书写合流的结合点。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刘醒龙的《大树还小》和池莉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也各以强烈的非主流倾向,对知青文学的不同哲学时段,进行另类表述。知青文学发展中这种由弱而强的态势,加速了20世纪80年代主流知青作家在90年代的集体溃败,终于让位于知青文学的另类书写,他们曾经建树的以宏大叙事为基础的知青文学悲剧,已然为另一种风格和基调的文学叙事所代替,知青文学创作因此总体上走向人本,逼近历史真相,从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并非像批评家所说的那样,《米调》这部小说是在肯定"知青理想"。小说通过记述者记述叙述者所叙述故事的方式,拉开了记述者与叙述者不同的价值立场,让读者去思考、分析叙述者所叙述出来的"知青理想"。因此,小说不仅没有赞扬"知青理想",恰恰相反,它是在认真批判和反思"知青理想"。  相似文献   

4.
谈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挑战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王小波为代表的知青作家进行的文革书写与作为知青文学非主流倾向的代表性文本《黄金时代》,为研究知青文学文革书写的另类写作提供了典型性范本。通过对此书写中挑战权力机制、挑战公众话语、挑战文革思维、挑战文化秩序四个层面的分析,将挑战文革荒诞性的书写紧密地统一在同一逻辑层面上,这对研究王小波的文本价值和知青文学的书写方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现代文学史叙述中无法绕过的一个话题,《野草》作为鲁迅内涵最复杂、丰富的作品,不同版本的现代文学史大都以相当的篇幅对其进行了解读。1930年代以来各时期的大陆学者对《野草》的解读凸显出不同的内容,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各个时代的文学史塑造出的鲁迅形象;而海外学者以其新颖的解读视角为文学史叙述带来了世界性的宏大视角。通过梳理各个时代和不同语境下《野草》在文学史叙述中的变迁,能够揭示文学史叙述模式和解读视角的某些内在规律,为文学史叙述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丁玲在1970年代末复出,当时正是固有文学体制松动和新文学体制建构的历史转型期,她对《在严寒的日子里》叙事策略的不断调整和修正,内现出“新时期”前夜的复杂状况以及创作主体的文化尴尬。从其195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的8章和1979年重写发表在《清明》杂志上的24章,可见复杂的权力关系对文学生产乃至文学史叙述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少功的小说《日夜书》存在两个相对固定的叙述者:“回忆者-陶小布”和“亲历者-陶小布”。这两个叙述者的不同视角使文本出现明显的叙事分层。通过变换叙述者和叙述视角,不同叙述层之间的相互跨越形成回旋跨层的叙事结构。在这一结构下,小说的叙述语言蕴含了多样化的叙述声音,呈现出复调式的美学意蕴。同时,小说的文本内容表现出对叙述者的“隐在型反讽”,其真实意图是对过往知青岁月的反思和审视。借助回旋跨层叙事,韩少功重构了对历史的深刻记忆,抒发了对知青岁月的缱绻情怀。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她一改80年代的语言风格而追求语言的“抽象化”,去实践其创作理论。本文从叙述化的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和塑造能力三方面分析《长恨歌》抽象化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大宗师》和《天地》中两则重言对《论语.微子》的叙事模仿可以看出,《庄子》部分重言在叙述视角、叙述者类型、叙述情节、叙述人物、叙述结构上对《论语》叙事进行了有意的模仿,但《庄子》重言在对《论语》叙事模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造和扩充,从而超越了《论语》叙事。  相似文献   

10.
《乐园》是一部人物众多、内涵深刻的作品。托妮·莫里森采用多维的非线性布局、跳跃的空间结构、间接内心独白和多视角叙述等叙述技巧完成了《乐园》复杂的主题意蕴和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1.
《日近长安远》有意凸显凌霄花的坚韧、倔强和不屈,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新一代女性作家对20世纪80年代舒婷建构起来的二元对立式宣告和抒情传统的解构。与混沌的生命状态相伴而生的叙述形式必然充满空白、断裂等引发的含混问题,而形式的症候表征并不真的成其为问题。懵懂的生命状态和叙述中的突兀、空白、裂缝相互契合,共同展示出该小说"混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宣和遗事》是一部现存较为完整并具有代表性的讲史话本小说,其中叙述的宋江等36人故事更是对后世《水浒传》的成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发掘作品思想性的角度对《宣和遗事》进行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作者贯穿始终的思想主旨和复杂的心理变化,一方面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另一方面是对宋徽宗从痛恨到扼腕再到怜悯的复杂心情。  相似文献   

13.
狄更斯创作的十五部长篇小说中,有两部是纯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即《大卫·柯波菲尔》和《远大前程》(以下简称《前程》)此外还有《荒凉山庄》的部分章节由女主人公埃斯特以第一人称叙事,其余章节则是以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的.比较而言,《前程》最能体现狄更斯对第一人称叙事的灵活而又纯熟的运用.帕西·路伯克说:“小说写作技巧中最复杂的问题,在于对叙述观点——即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的运用上.”这话有道理.狄更斯在《前程》中选择了正确的叙事角度,以第一人称叙述,极成功地完成了叙事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辩证关系问题,是《资本论》方法论学术讨论中的一个重要的争论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深刻地理解《资本论》创作过程中的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的辩证关系,对于正确理解《资本论》科学理论体系的产生过程和其唯物主义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前半期的《资本论》方法论的讨论中,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争论。学术界的讨论文章都认为,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叙述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叙述方法是以研究方法为基础的。这种看法一直是学术界的传统观点。近几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知青小说的发展进入一个哲理性的层面。这种哲理性表现在它对生活的思考更加深刻,更为显著的是知青作家们在知青小说中展现出来的对于人生新的认识,自我的反思、觉醒,人主体地位的确立,还有80年代中期由"寻根"而来的对民族精神传统哲学的追寻特别是对老庄哲学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以《呼啸山庄》的艺术结构为探讨对象,旨在阐释这种复杂的叙述模式与文本内涵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曾著有《中国知青史》的刘小萌博士新近又推出了《中国知青口述史》(以下简称《知青口述》) [1 ] 。该书 5 0多万字 ,是从他采访过的数十位对象中择取了 1 3位知青的口述编纂而成。从类型上看 ,作者尽量想使它具有比较广泛的涵盖面 ,所以挑选出来的有三类 :当年的知青典型、知青中的“民间领袖”和默默无闻的平常人。在“序言”里作者介绍了本书的写作缘起、内容和特点 ,并对“口述的价值与局限”进行了扼要的探讨。此外又以“导读”的形式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作了概述 ;在每篇口述之前都有一个“采访前记”交代背景资料访谈感受 ,一…  相似文献   

18.
死亡叙述,是《金瓶梅》与《红楼梦》文本叙述中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两部作品在死亡场景描写、死亡意象设置,以及死亡的叙述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金瓶梅》传达出的是"善恶有报"的道德劝戒,而《红楼梦》在体现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倾向的同时,也把我们引向了对生存的悲剧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并非像批评家所说的那样,<米调>这部小说是在肯定"知青理想".小说通过记述者记述叙述者所叙述故事的方式,拉开了记述者与叙述者不同的价值立场,让读者去思考、分析叙述者所叙述出来的"知青理想".因此,小说不仅没有赞扬"知青理想",恰恰相反,它是在认真批判和反思"知青理想".  相似文献   

20.
四十年代上海《神州日报》赵景深主编的《俗文学》周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0年代香港、上海、北平的俗文学研究在几家主要报刊的大力支持下 ,出现了《俗文学》研究周刊。本文较详细的叙述了抗战后上海《神州日报》赵景深主编的《俗文学》周刊 ,并将内容略录 ,旨在为研究者提供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