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译佛经《大正新修大藏经》内容覆盖广阔的社会文化生活,文体以散文为主,口语成分较高.译经年代跨度大,翻译年代较为确定,篇幅也比较长。因此《大正藏》译经在汉语史上.尤其对于汉魏六朝时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语料,适合对其中的语言现象进行断代的或历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碑刻语料是汉魏六朝时期独具特色的文献材料,其中的委婉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对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文化、心理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考释其中有关"死亡"的同根委婉语。  相似文献   

3.
语料年代准确是汉语史研究的根本 ,语料鉴别本身也是语言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失译、误题之经语言学价值极高 ,数量宏丰 ,目前学界对这些经或弃之不用 ,或直接引用 ,均不利于汉语史研究。而通过考证 ,可以梳理出可靠的语料 ,弥补中古时期资料的匮乏。从文献学、词汇学、文化学三方面综合考证误题曹魏昙谛译《昙无德羯磨》会发现 :文献记载其非曹魏昙谛所译 ,其词汇面貌接近西晋以后译经 , 而戒法完善之“尼”在西晋以前更未出现 ,故其年代最早亦在西晋以后 ,极有可能是刘宋释昙谛所撰。另外 ,考证过程中应注意参照经的选择、区别性语词的提取、考证方法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道教的典籍俗称道经,里面保存了大量汉魏六朝至元明清时期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汉语大词典》在编纂时对道经语料措意不多,其"订补版"《汉语大词典订补》对道经语料的利用程度仍没有大的改观。《汉语大词典订补》仍存在的释义不确、义项缺失、音项缺失、词条失收等问题,需要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全面修订时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和<尔雅音义>对<尔雅>的性质、地位、作用、撰人等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述;最早对<尔雅>诸篇名义及分篇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论述;较为全面地著录了汉魏六朝注释研究<尔雅>的名家、名作;保存了汉魏六朝时期<尔雅>的注解和读音材料,为雅书辑佚和雅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粮;揭示了<尔雅>的一些用字条例,并校勘<尔雅>版本文字,为后世研究<尔雅>版本和流传情况提供了方便,因而成为雅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链条和环节,对唐以后雅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检视汉魏六朝时期的杂传,多如《雷焕别传》,常羼杂有虚构性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这些具有虚构性质的内容和情节凸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具有了明显的虚构性特征。可以说,虚构性已是汉魏六朝杂传的重要特征。而虚构性无疑使得汉魏六朝杂传渐离史传,并在不知不觉中趋进了小说。  相似文献   

7.
汉魏六朝友情类书信散文在反映友情关系上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其强烈的主体情思、个性意识和个人风格,创造了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对研究汉魏六朝时期的社会生活以及不同阶层的人物交往形式,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古小说探源     
我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研究小说史或选编古小说的学者,大都以汉魏六朝为古小说的雏型时期,而现存的被公认为小说的作品,又只有汉魏时代的《燕丹子》一篇,其他一些假托汉代,冒名东方朔、班固的小说,也大都认为是六朝人的伪作。于是,汉以前,似  相似文献   

9.
关于汉魏六朝小说的几个问题王枝忠在古代小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汉魏六朝处于从发轫到初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小说发展的诸多问题从浑沌逐步走向清晰的时期。因此,探索、研究这一时期小说发展,演变的轨迹,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性内容,对我们审视、把握古代小说在其后...  相似文献   

10.
刘向《列女传》不仅是作为中国古代杂传的“始”作之一,在女性传记写作方面,更有开创之功,为此后的女性传记写作树立了典型范式。刘向之后的汉魏六朝时期,踵继刘向《列女传》,正史之外,产生了大量的列女类传,虽大致不离贞孝,然与时推移而常有别裁,选取的入传女性及其品性具有显著的时代性,扩大了刘向《列女传》中对传主范围的设定,拓宽了女性传记的发展道路。同时,单篇女性传记也不断涌现,这些女性別传,多出于名士之手,以其独特的观照视角与书写方式,成为汉魏六朝时期杂传创作中值得注意的类型。以“列女传”及“别传”写作为代表的女性传记在整个汉魏六朝杂传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宏观层面,女性传记是汉魏六朝时期杂传多样化类型的显著体现,与其它杂传类型共同构成汉魏六朝时期杂传的整体生态。在微观层面,女性传记又呈现出与其他杂传不同的独特文体面相与美学品格,成为汉魏六朝杂传中具有明显标识度的杂传类型。以刘向《列女传》为“始”的汉魏六朝女性传记写作及其所建立的书写范式和审美传统,持续影响着后世女性传记书写甚至小说戏剧等女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从三十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看京派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学史既有的研究成果一般性地说明了<大公报>"文艺"副刊(1933-1937)是三十年代京派文学的重要阵地,新闻史尚未藉重这一个例来丰富<大公报>办报思想的说明.本文试图做一些补缺工作,即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角度将<大公报>"文艺"副刊与京派文学作出共相对应的梳理,阐明两者都分享着共同的社会与思想资源.着重评述京派文学基植于思想自由,并由"人性论"与"距离说"所涵盖的艺术特征,从而揭示其自由主义文学标本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梳理以唐代文学为视点的西北民族关系研究成果,发现并指出中其存在的问题:专题的、微观的研究居多,综合性的、宏观的研究偏少;部分研究成果角度较新,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同时,分析了文学文本在民族关系研究中的意义与局限,提出几点设想:立足于整体的历史观与文化观;研究重点从文学现象专向历史过程,即重点在对于对西北民族史及民族关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基层政治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尤以“村治”研究为代表。但众多紧紧/仅仅聚焦于“村庄”层面的研究,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共同的缺陷。正是对这一状况的反思,近年来促生了从“村”至“镇”这样的“重心下沉”后的“视域上移”。作为一个相对有着更为广阔视野的学术新域,运用叙事手法对乡镇政治所做的动态研究正越来越为研究者们所关注。以近年来出版的数本代表性论著为中心展开的延伸分析清楚地显示,当代中国基层政治研究正在整体面貌上经历着微妙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技术、网络经济对组织创新影响的研究,将代表性观点归纳为组织创新的动力、影响的双重性、影响的阶段性和程度等八方面,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代汉语动词"打"的语义泛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打”在近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但研究者对其语义泛化的机制及过程却较少涉及。纵观“打”的泛化过程 ,首先以其语义特点为基础突破了“动词 +受事”的典型组合 ,在与表结果与目的的组合产生的“作出、产生”义基础上逐渐模糊其实体动词特征 ,从而与多种类型成分相组合 ,语义趋于泛化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词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语文工具书,书中收录了不少民俗特色浓厚的词语,其中部分词语的解释存在疏误:如囿于地域差异,错释了“碗脱”、“鱼兜”和“耿饼”等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词语;由于资料的局限和对文献的误读,错释了在历史上有特殊含义的“看卓”、“熏虫”、“粉定”、“卧兔”、“翻天印”、“高丽”等词语。正确解释这些词语,有益于大型语文工具书的修订。  相似文献   

17.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针对目前研究情况,提出由信息源、数字图书馆处理系统和读者或其它图书馆组成的数字图书馆模型,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所面临的数字化信息存储、统一规范的检索标准、海量数字化资源建设、网络设计与安全、多媒体信息的表现、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管理模式和人员等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汉语言中缺乏严格意义的词缀,动词中的词缀尤为少见。近代汉语中的“打-”被多数学者称之为类似词缀的语法成分,但对其演变学术界极少涉及。从近代汉语言的发展看,“打-”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在动词实义的基础上“打”语义泛化,并在特定结构“打-V”中固化成词,由词化进而完成语法化,但这一构词手段在现代汉语的能产性减弱。这一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语言作为多因素影响的整体系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科学研究中问题的含义 ,对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介绍了提出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一些来源 ,强调了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中非正式制度研究:观点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村中非正式制度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制度变迁等方面,这与非正式制度在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社会中产生的重要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也对未来新农村的建设有着启示性的意义。但与此同时也发现这些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与欠缺,主要是缺乏历史的眼光、时空上的比较和深层的学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