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部分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不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给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信用缺失原因,拟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探讨大学生信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减少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呆坏帐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的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着绩效低、成本大、制度设计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本文依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路径依赖相关理论,针对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个案调查、模型预测等方法,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环境分析,建立高校助学贷款目标体系的评估摸型,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的规划与实施控制办法一同时提出了助学贷款割度的路径选择:政府要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制度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方案:积极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构建市场信用体系,以取代政府信用体系;尽快完善国家信用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部分贷款学生的信用缺失,使得助学贷款的还贷率不高,导致了银行对助学贷款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国家助学贷款主要涉及和受益的四个方面(即政府、高校、银行和学生)入手,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对国家助学贷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作为政府扶持教育的重要举措 ,已逐步深入人心 ,所起的积极作用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政府、银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主体 ,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 ,相互之间对完善工作都有进一步的期待。政府作为制度的主要供给者 ,制订政策时应考虑全局性和配套措施的跟进 ;政府拥有意识形态和强制力等优势 ,应当成为诚信的表率。银行应该审慎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潜在价值 ,不仅从社会价值上 ,而且从企业自身价值上。高校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 ,应在贷前审核、信用教育、信用管理、贷后跟踪等方面做好协助工作。而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中也应确立主体资格、养成良好信用意识。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 ,各项政策的完善 ,政府、银行、高校各方的共同努力 ,学生良好信用观念的建立 ,最终体现政府对受教育问题公平与效率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关联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信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关联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信用评估中,建立了影响贷款学生信用因素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以某校几位申请贷款的学生为例阐述了应用该模型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信用评估的基本步骤,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该模型也适用于其他指标评价的问题中.  相似文献   

6.
实行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必然选择.但部分大学生信用的缺失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并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免除他们的部分或全部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助困工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资助方式,面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近十年所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就学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力推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制定与助学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同现行国家助学贷款相比,在贫困学生认定、贷款办理手续和贷后管理等方面优势突出.但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还应该在贷款宣传、财政负担、政策扶持、还款期限、学生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文本中的还款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借贷合同是借贷学生与金融机构建立的一种信贷合同.随着国家助学贷款规模的逐步扩大,还款违约和拖欠现象时有发生,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危机开始显现.一方面,借贷学生对助学贷款借贷合同中还款条件的了解程度不够,对贷款合同条款的理解不到位;另一方面,助学贷款借贷合同也存在着对还款违约惩罚措施约束力不强等因素.为了有效地规避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风险,首先应加强对借款学生的信用教育.使他们对借贷合同有充分的了解,对合同中还款相关条款有认同感.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中的还款期限及利率做适当调整,以减轻借贷学生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调查分析与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分析山西实施助学贷款的现状基础上提出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加大全社会对助学贷款制度的宣传力度 ,转变人们对贷款的陈旧观念 ,健全信用体系 ,各级政府全力扶持 ,教育部门积极配合 ,探索适合不同区域高校的贷款方式 ,方能有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 ,培育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是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运行中存在问题是当前市场经济法制不健全、社会信用部分失范的必然结果。要形成大学生助学贷款良性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国家、银行、高校、学生与社会"五位一体"的联合保障机制。最重要的是应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依托的"全国大学生信用网",并以此作为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机制的开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持久氛围,让信用缺失者无论在何处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学生生源所在地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12.
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教育公平、保证贫困学生教育机会的重要措施。然而,助学贷款的还款情况不容乐观,原因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其中大学生信用状况是其中一个突出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助学贷款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诚信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湖南高校助学贷款促进了湖南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保障了湖南高校贫困生的高等教育参与,为湖南省金融业培养了潜在的优质客户群体,推动了湖南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构,但同时亦存在一些缺陷。针对湖南高校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应加快贷款产品创新,创造多元化贷款资金来源渠道、建立高校学生贷款保险制度,以市场化手段转移违约风险、完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健全失信惩罚机制、施行代偿制度,做好助学贷款配套措施,以促进湖南高校学生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198份银行信贷员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多类别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林业政策对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权登记管理政策、限额采伐管理政策、林权交易管理政策对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显著,指出政府应通过健全我国林权登记管理政策与完善限额采伐管理政策和林权交易管理政策等,以进一步维护金融交易安全,推动林权抵押贷款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诚信缺失及诚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助学贷款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在国家助学贷款中部分学生贷款、还款方面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并提出了构建诚信体系的办法,强调了法制化及法制观念在诚信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着信息对称,在贫困生认定、信用约束、贷款回收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拓宽资助覆盖面,减轻贫困生的经济、精神负担;“绑定”贷款学生及其家长,信用约束、催还款等贷后管理得到改善;有利于高校回归本位,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贫困生认定依然模糊;贷款供给仍然不足,覆盖率十分有限;还款期限仍然偏短,个性化资助效果不彰;生源地“土政策”的掣肘,资助中心自身运作困难重重;贷款风险管理主体错位;金融生态不良,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推进有诸多负面影响等劣势与威胁。面对各国政府对学生贷款等“民生问题”变得更加重视,学生贷款出现“国有化”趋势以及我国各种金融中介机构、信用体系建设等“市场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的机会与前景,作为主要承办行的国开行,今后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产品和管理等方面还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防范风险,建立三段信用联结的新模式,推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眼于目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问题,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的四个利益主体:学生、银行、高校、政府来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缺陷,把助学贷款违约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制度性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快社会个人信用体系建立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生贷款证券化是贷款银行将学生贷款的债权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SPV),然后由SPV将学生贷款汇集成一个贷款组群,并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其交易架构包括资产池的构造、SPV的设立、信用增级以及风险控制等。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其运营尚需政府的支持、相关法律和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的配套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的服务等。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迅速发展中的高校角色异化现象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学校的责任负担过重,有悖于贷款政策中政府、银行、高校、学生各有其责的规定。要改变这种角色异化现象,必须从强化高校应有角色做起,注重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并积极地通过试行推广生源地贷款等途径加以化解,以便使高校专注于它的人才培养教育和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