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三江源生态移民安置与后续产业发展的社会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三江源生态移民群体的安置、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探析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安置、后续产业发展等层面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认为:生态移民强化了三江源移民群体生活文化的调适性与整合性;民族产业结构变迁促成了移民群体文化状态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移民安置及发展模式的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生态移民工程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提要]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基于基层政府政策视角,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来探讨民族生态移民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多元资金筹措、部门协作、产业支撑与技能培训、政策落地、创新社会管理等五个方面设计基层政府治理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水库移民社会风险既可能来源于移民社会的经济、金融、政治、文化、民族、宗教、生态、环境、资源等各个领域,也可能起源于自然与科学技术,具有不确定性、相对性以及可变性等属性。考察了水库移民社会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从移民贫困的影响因素出发进行研究,建立了IRR模型和心理-社会-文化破坏理论模型;国内学者则在移民风险的类型、移民群体性事件、移民风险的应对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水库移民的社会冲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权益保障、社会风险控制、社会风险管理5个方面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村移民文化及心理与移民安置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电开发项目中,移民是一个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利益交错的社会系统工程,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受到移民心理状态及情绪的影响。本文从农村移民文化农村移民心理的视角分析我国的大型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问题,建立了农村移民安置要注重“文化安置”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草原的日益退化,牧民的生存和发展形势严峻,牧区的生态移民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并在我国许多牧区开始实践。该文对牧区生态移民的成因和途径做了初步的探索。我国牧区人口已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许多牧民已经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资料——草原。草原封育需要牧区进行生态移民,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牧区生态移民;政府要用宏观、开放的视野指导牧区生态移民,不能局限在一时一地解决这一问题;向牧区未利用草原移民;改革牧区的第一产业,发展牧区的第二、三产业,为牧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减轻向系统外移民的压力;向农村和城镇转移,实现从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向系统外移民。  相似文献   

6.
生态移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在我国西部地区实施以来,受到了来自各学科的广泛关注,早期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移民的概念、成因、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面。近几年来,有学者开始从国家——社会、社区视角展开微观层面的研究。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学科特色着眼,认为今后应对生态移民运作过程进行“深描”,尤其是注重地方性的生存智慧,从当地人的视角展开反思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移民社会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移民规划必须考虑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社区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正确观念指导下,坚持标准的科学性和统一性,移民规划完全可以做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
心理距离是影响宁夏生态移民交往意愿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将心理距离划分为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民族文化距离、社会距离四个维度,将交往意愿划分为主动交往和被动交往两个维度,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生态移民心理距离与社会适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生态移民心理距离与社会融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文章通过空间距离、经济距离以及文化心理距离三个维度提出合理控制移民村人口规模、实现企业及移民间的联动合作、寻求多元文化的共通价值等措施,进一步拉近移民心理距离,促进移民社会融入,帮助移民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移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叙述生态移民的背景、生态移民意义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生态移民的兴起和发展、生态移民的类型、生态移民安置模式及政策等概况,分析了中国生态移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搞好中国生态移民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已成为我国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战略行动。本文基于生态视角探讨环境与移民发展间的关系问题,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生态移民类型与状况进行介绍和梳理,分析了生态移民经济生活的转型及其对塔里木河流域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展现了两个移民社区的发展与生态压力之间的困境,探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移民的建设路径,以期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分析比较了三峡库区最大淹没受损县开县移民搬迁的三个宏观方案;提出了从补偿安置转移到开发性移民,向经济、社会与环境持续发展的思路;建议在小江筑堤造湖、化害为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库区环境、促进经济繁荣,把开县建成持续发展移民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开发性移民方针的提出与移民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民经济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中国提出“开发性移民方针” ,并开始在三峡库区移民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现象或经济模式。移民经济是以“开发性移民方针”为指导的经济 ,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的经济。三峡库区移民迁建的实践证明 ,移民经济有利于市场对移民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优化 ,有利于库区经济结构调整 ,是确保移民能够“搬得出 ,稳得住 ,逐渐能致富”的好形式 ,为最终解决三峡库区百万大移民这一世界性难题奠定了基础。展望移民经济的发展 ,可以预见 ,移民经济将逐渐成熟和规范 ,成为移民迁建的基本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城乡迁移,是影响中国农业转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变量.借鉴推拉理论梳理影响中国农民工城乡迁移意愿的因素,区分并显化土地权益在其中的作用,提出城乡收入、就业环境、土地权益三个假说.并利用南京市的农民工1062份样本调查数据,以农民工流动方向为参照确定留在城市与返回农村作为各自对照组,通过多项分类logit回归分析计量各因素对不同迁移方向意愿的推拉作用.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农民工城乡迁移的巨大动力;城市就业环境的好坏虽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但在家庭总收入最大化的目标下他们对恶劣就业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力;土地权益则在农民工城乡迁移中起到了社会保障的作用.总之,规避风险并寻求家庭总收入最大化成为农民工城乡迁移行为决策的逻辑基础,今后土地制度改革和政策设计必须重视土地为农民工所提供的退路保障.  相似文献   

14.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this work analyses historical fertility between 1834 and 1914 in an Alpine village situated in north-east Italy, characterised by scarce resources and by an economy which passed from being traditional and based on closed subsistence to becoming open and integrated.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studied, this territory can be described as a natural fertility context, where Malthusian preventive checks were long-run mechanisms adopte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set by the environment. In later years, seasonal migration started to play a predominant role in the community. These flows involved the best skilled, wealthiest and healthiest males and the countries of destination were more modern and affluent, offered better labour opportunities and salaries and possibilities of qualification. Impacts on fertility were strong, evidencing a smaller number of births for migrants, which partly resulted from a reduced childbearing period, with a later start and an earlier stop. The findings of this work therefore show that due to the positive selectivity of these men and to the exposure to influences during their periods of absence, in this village seasonal migrants were the agents of change and also the vanguard of modern reproductive behaviours.  相似文献   

15.
人口迁移空间选择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自由流动并聚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经常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人口迁移的空间选择聚集这种现象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经济学可以解释的经济关系和逻辑.从迁移者自身来看,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存量是影响其迁移决策的两个主要因素,它们不仅决定着迁移者迁移过程的空间成本,而且决定其迁移后的预期收益.人力资本积累与流入地工作的匹配程度决定了流动的方向,社会资本存量决定了其集聚的程度.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资本依赖度在迁移者流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低人力资本积累的人对社会资本的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Competing views exist concerning the impact of geographical mobility on childbearing patterns. Early research shows that internal migrants largely exhibit fertility levels dominant in their childhood environment, while later studies find migrants’ fertility to resemble more closely that of natives at destination. Some authors attribute the latter to adaptation, others claim the selection of migrants by fertility preferences. Moreover, short-term fertility-lowering-effects of residential relocation have also been proposed and challeng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existing discussion by providing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ternal migration on fertility of post-war Estonian female cohorts. We use retrospective event-history data and apply intensity regression for both single and simultaneous equations.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first, the risk of birth for native resident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ettlement size and the decrease is larger for higher-order parities. Second, it shows that migrants, whatever their origin, exhibit fertility levels similar to those of non-migrants at destination. We also observe elevated fertility levels after residential relocations arising from union formation. Our further analysis supports the adaptation hypothesis. We find no evidence on (strong) selectivity of migrants by fertility preferences.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移民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生态移民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坚持原则,以及坚持人口集中、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加强迁出地和迁入地建设,防止移民中的民族文化变异,建立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社会参与、企业介入、移民开发运行机制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且规模越来越大,这其中也包括大规模的穆斯林流动人口,这一群体由于特殊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其在城市的社会融合状况及社会支持网络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体现在地缘、亲缘等强关系,这种社会支持网络对其城市社会融合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有促进其社会融合的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争和社会距离,阻碍了其社会融合的实现。因此,穆斯林流动人口要实现与当地社会的融合,就必须重构新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检验原始社会资本、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影响以及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对新型社会资本影响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原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初次非正规就业效果明显;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乡城流动人口获得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进而影响其家庭迁移。因此,需注重新型社会资本的培育,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原始社会资本”向“新型社会资本”的延展。此外,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消除市场歧视,为乡城流动人口提供更完善的就业信息,最终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家庭迁移。  相似文献   

20.
历时20多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场运动的起因和基本动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人口移动的角度认识这一历史现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口迁移,它对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以及移动主体有着不同的影响。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