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别义异读是以"别义"为目的,"异读"为手段的语音、词汇现象。永州土话中别义异读的分布的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土话内部的亲疏关系;永州土话中别义异读与中古音、普通话比较,总量偏少,音义结合有许多不一致之处,说明在不同的方言中别义异读会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文白异读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在对山西省孝义市西泉村方言语音调查的基础上,详细描写其文白异读的情况,并用叠置式音变理论来加以解释,我们发现西泉村方言文白异读呈现两种发展情况,就是原文读层的消失或萎缩和新文读层的产生,根据文白异读的竞争机制和语言发展的经济性原则,我们推测西泉村方言的语音系统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南衡阳方言中假摄字的主要元音作分类整理,并与中古读音、普通话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论中古假摄字在衡阳话中的语音遗留情况,并尝试追溯语音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方言中存在开口一等韵字读齐齿呼的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地理分布、声类分布、韵类分布进行细致的考察,认为:开口一等韵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读齐齿呼现象与韵母主元音、声母的发音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这是受一定语音条件制约而产生的具有规律性语音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依据语言迁移理论,英语学习者的母语语音会对英语语音产生迁移作用.安徽中原官话方言语音对于受试的英语语音习得有一定的正负迁移作用,分别表现在元音、辅音、重音、连读及语调等方面,其中负迁移表现较为明显.汉语元音松紧对立缺失、与英语相似辅音的发音部位差异、辅音连缀之间的增音等是造成负迁移的主要原因.通过汉英语音对比分析及系统语音干预训练,受试母语方言负迁移导致的语音偏误能够得到有效纠正.  相似文献   

6.
考查商州方言元音对该地区学生英语元音习得的影响,借助WAVESUFER语音分析软件直观比较商州方言和英语元音的声学特征,总结商州方言区学生英语元音发音错误的类型,基于语音迁移理论,提出消除这些错误的策略,以帮助他们在英语元音习得方面产生良好效果.结果显示,商州方言是导致本地区学生英语元音习得的一大障碍.对商州方言区学生而言,在英语元音习得的过程中,既要掌握英语元音基本发音技巧,又要明确英语和商州方言元音各自的发音特点,并加以区别,对方言中阻碍或干扰英语元音习得的起负迁移作用的语音,要作为重点各个击破.  相似文献   

7.
府谷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全县方言内部语音基本一致,以地域大致可分为四个小片,西部方言是其中的一片。陕西府谷西部方言音系,包括府谷西部方言的声韵调系统、连读变调和轻声。笔者认为,府谷西部方言中上声来源于中古清平与中古清上、次浊上,这一上声调是清平向清上、次浊上合流的结果;府谷西部方言的轻声总体上是调位中和现象,单字调和连调形式对轻声的控制作用较为强烈,词的使用频率与轻声的产生基本无关,轻声是一种固定的构词手段。  相似文献   

8.
常州方言是吴语区最北部与江淮官话区相接的方言小片的代表,较其他吴语方言小片而言,它更多地受到普通话的强势影响。在自身吴语系统和普通话影响的对立和妥协下,常州方言语音产生了较明显的内部分歧,有新老派的差别,也有异读的情况。这些分歧保留了古音的痕迹,更揭示出方言语音与普通话日趋接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虞西话"大"字异读现象的微观分析统计,指出"大"字异读分为文白异读和借词异读,此外,部分白读词还出现了新旧异读."大"字异读的内在规律是:第一,不同但相近的外来音经过音系自身的调整在受影响的方言中以一种音而不是数种音来表现;第二,外来音通过词汇扩散的形式渗透到本地音中;第三,语音转变遵循从外来词汇到本地一般词汇再到本地基本词汇的规律,在年龄分布上,有着从青年向中年、老年扩散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化融合、文化扩散对文白异读产生的影响,认为文白异读是从词汇输入开始的,是词汇输入引起了词汇的替换,最后导致文白两种语音的出现.并由此认为文化融合、文化扩散正是现在汉语方言文白异读区域分布不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古入声字在河南话与普通话中的调类分派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话较之普通话字的调类存在不同 ,主要就是古入声字在二者中的调类分派不同。根据有关资料和语音实际统计 ,全部常用 80 0来个古入声字 ,分派不同的约占 50 .2 %。这主要是前者阴平居多 ,约占总数的 56.2 % ,而去声仅占 13 .0 % ;后者去声居多 ,约占总数的 4 3 .6% ,而阴平仅占 19.4 % ;当然二者其它各个调类所含古入声字也均有不同。从多种角度进行的比较研究 ,可以给人较为准确和清晰的认识。据此掌握住每一个古入声字的普通话声调 ,对河南人学好普通话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语音演变有很强的规律性,但也有例外.本文就四川方言中的一些不符合四川方言语音演变规律的字音作出了解释.通过追寻中古音,探索某类音的演变过程和方向发现,有些例外字保存了古音,如"赴甫"的声母读音[p'];有的反映了某种音变在词汇中的渐变特点,如见系开口二等字中还存有的舌根音;通过分析连读音变发现,有的是同化的结果,如"晌午"中的"晌"念[sau()] ;有的是异化和类化的结果,如"眉"字在"蛾眉豆"中念[mi()「]有的透露出汉语历史上声调平分阴阳的音变信息,如"头"在"前头"和"锄头"中读为[t()u(e)「]  相似文献   

13.
“吉林方言舌尖音转化”现象分析及其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方言同普通话对比,语音差异突出表现为舌尖音的声母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出现了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的完全转化、舌尖中介音、舌尖音舌面化以及舌尖音卷舌化等几种现象。在普通话测试中,对这几种现象我们应认真分析,应根据舌尖音转化的程度而作出不同标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古咸山摄舒声字今读韵母中主要元音的读音差异,将宿迁方言分为三种类型:宿城区型、双沟型和沭城型。宿城区型的特点是今读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双沟型和沭城型今读韵母的主要元音不同,前者分两类,后者分三类。宿迁方言古咸山摄舒声字今读归纳为四个特点:沭城型为主、"等"是主要元音分化的重要条件、分化条件不完全一致、主要元音表现出高化的特点。根据古山摄合口一二等主要元音是否相同将宿迁方言划分为东、西两区。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声调和语调是反映应试人普通话语音面貌的重要因素.语调和字调并存于语句之中,是一种叠加的关系,方言字调在普通话中的遗留,会因此而形成不符合普通话语音的方言语调.本文在阐述声调和语调关系基础上,揭示了方言语调的内涵和特征,并就方言语调构成的原因,提出克服方言语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湖南汨罗大荆方言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荆方言属于湘方言的长益片,它在语音上的特点主要有:古代全浊入声字一般读送气清音,果摄有元音高化现象,古去声演变为阴去、次阴去、阳去三个调类。由于声母送气,次清去从清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调类:次阴去。  相似文献   

17.
王棨诗赋用韵中平声叶上声、去声的平声字皆为浊声母,这种相叶现象用闽北建瓯话中浊阳平声字分化为上声、去声的规律来解释恰如其分。针对这种以方音入韵的现象,认为浊阳平声字的分化现象在晚唐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同时也提出了假设——用区外方言岛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对于《合并字学篇韵便览》中入声究竟是否消失了,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存在入声,有的认为没有入声。差异较大的是清入声,有的认为跟读书音有关,有的认为应分为文白两个系统,其中白读音已经消失,而文读音还保留一个独立的调类。学者们要么只就《等韵图经》,要么只就某一类入声字加以探讨,在资料的全面性方面似乎还有所欠缺。如果对《合并字学篇韵便览》中常见的古入声字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考查,便可确认该书中入声确实已经消失了。  相似文献   

19.
山西宁武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县内三区话中"给"的读音与词性有很强的对应关系。主要介绍了不同词性、不同读音的"给"在三区方言中的使用情况,推测了三区方言"给"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运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手段,总结归纳某个方言区的普通话等级语音面貌表征,对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来说其意义主要在于为测试员提供一个便捷的评判依据,对于普通话学习者来说则指出了克服方音的方向。淄博方言有鲜明的语音特征,表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上则是这些特征的不同程度的流露。一级乙等有语音失误,但是出现的失误都没有形成系统性的问题;二级甲等语音失误增多,韵母的语音缺陷有系统性出现倾向,但不是很明显;二级乙等的语音失误进一步增多,声母、韵母、声调、音变都可能出现系统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