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作用重大。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不仅阻碍了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也弱化了它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我们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在产权制度、政府扶持制度、外部监管制度、竞争机制、资本制度和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分析和借鉴西方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在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梳理我国农村信用社治理制度初步建立、曲折反复、独立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四个阶段,结合诺斯制度变迁的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改革的问题,把握和展望我国农村信用社治理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了我国大陆抵押权制度的发展与台湾及其它国家抵押权制度发展的联系;分析了我国大陆抵押权制度的法律特征;探讨了我国大陆与台湾抵押权制度的相同及不同之处;提出了借鉴台湾抵押权制度中有益成分,完善我国大陆抵押权制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创新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农村金融制度尤其是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简称农村信用社或信用社)制度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缺少实质性的变革。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滞后以及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相悖,产生了对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及创新的强烈需求。本文拟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并提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全面回顾,提出中央、地方和农村信用社之间的不完全合同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是影响当前农村金融制度运行低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道德风险发生机制比较复杂,表现更具隐蔽性,对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具有更高的要求,规避农村信用社改革中道德风险应当成为提高制度运行效率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制度及制度变迁中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不同时期制度的特征,认为农村信用社在其设立初始就存在自身产权不清晰的制度缺陷;以后的制度变迁是在中国总体政治经济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频繁的制度变迁使农村信用社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不断发生变化。农村信用社制度缺陷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制度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性,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户的小农经济特质,深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支持"三农"发展,应从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入手,在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基础上,完善产权保护机制,就能达到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效率既是对一个微观金融机构生存、发展能力的衡量手段,又能体现其支持县域经济的能力。农村信用社经历了多次制度变迁,其经营方向越来越明晰、经营绩效越来越明显,但囿于历史性、政策性欠账和包袱,农村信用社难以"轻装上阵",其效率依然难以令人满意,需要从公司治理、政策支持、内部管理、外部竞争多方面展开思考以真正提升农村信用社效率。  相似文献   

9.
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合作制与产权,近几年大家争论颇多。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的概念考察,我国农村信用社"股金"不具有完整的产权意义。目前农村信用社仍是集体所有制,共有产权占主体,处于"股份合作制"的过渡形态,其发展方向只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0.
台湾近60年来进行过三次农地改革,每一次农地改革对台湾的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台湾模式”。台湾农地改革对大陆的启示是:不同发展阶段要求不同的农地制度安排;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农地制度改革应注意发挥农民自治的作用;法律法规是推进农地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