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色列建国与希伯来语复兴、大屠杀一样,在民族构建进程中占据着制高点之位。对于以色列人来说,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生死存亡之战;而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来说,这场战争无异于“大灾难”。作为战争的亲历者,第一位以色列本土作家伊兹哈尔面对大批流离失所的阿拉伯难民,不免遭受良知拷问。在其发人深省的中篇小说《黑泽废墟》中,他描写了以色列士兵对阿拉伯村民的驱逐,以及叙述人在驱逐阿拉伯人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冲突,且在巴勒斯坦难民的苦境与历史上犹太人的流亡经历之间建构关联,对塑造以色列人的集体记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横亘在巴以之间的巨大障碍除了被占领土问题、难民问题、耶路撒冷归属问题、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水资源问题以外,笔者认为,两个民族之间的仇视与怨恨情绪是巴以之间的另一难解之结.2000年9月以来,笔者曾三次前往以色列求学并居住了两年多时间,最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皆为弹丸之地,而且居民点交叉分布,以色列国内还有100万的阿拉伯人,因此,如果民众之间基本的谅解与信任培植不起来的话,那么再完备的计划都难以真正实现和平.  相似文献   

3.
格桑·卡纳法尼是当代巴勒斯坦著名作家、热忱的爱国主义者。自1948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建立以色列国以来,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间进行了四次中东战争。被以色列逐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难民多达一百八十万。他们分别流落在黎巴嫩、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留居在以色列占领区的  相似文献   

4.
难民问题在历史上长期存在 ,近年来由于地区间冲突、宗教矛盾、恐怖活动等不断发生 ,难民危机日趋严重且日益复杂化。 2 0 0 1年 ,联合国首次将每年 6月 2 0日规定为”国际难民日” ,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关注。本文试通过分析比较 ,对难民及其国际保护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牵扯到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圣城耶路撒冷归属、巴难民回归等诸多棘手的问题;此外还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以色列当局的逆向思维;二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需要;三是阿拉伯世界自身的弱点。  相似文献   

6.
国际联盟、南森与国际难民法的发展(1921—193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国际联盟任命的首任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南森,在难民救助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南森的领导下,国联难民组织对难民的旅行和身份证明、驱逐和禁止驱回原则、难民身份的界定以及难民的法律地位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通过创立国际法律或协议对此作出规范,最终构筑起处理难民问题的基本法律框架,对后来国际难民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难民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长久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其面临着人道主义和国家安全的两难困境。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观点来看,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国家必须控制进入本国领土的人口;而从理想主义观点来看,人的基本权利应该优于任何国家利益的政治考虑。这两种观点构成了难民问题研究和难民政策制定两个截然相反的理论基础。理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观察各国难民接收政策的逻辑,并对我国的难民政策制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表面上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在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巴勒斯坦建国等关键性问题的严重分歧导致了巴以和谈屡陷困境,而笔者以为,和谈困境根源于两大民族主义思潮--犹太民族主义与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内在对立.  相似文献   

9.
难民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中东地区面临着复杂且形势严峻的"难民海啸",中国也遭遇了大规模"难民潮",难民保护和治理难度很大,严重影响地区稳定发展。难民问题复杂,牵涉较广,影响深远,需要国际社会和国家政策多层次、多领域协调合作、共同治理。对涌入中东地区和中国的难民现状、难民治理进行结构分析,并加以比较,从而提出双方治理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推动双方难民治理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2015年难民危机以来,欧盟的恐怖袭击明显增加。关于难民与恐怖袭击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各界讨论的焦点,由于欧盟各国的难民政策不同,从国家分类的角度探讨此问题更有助于认识欧盟当前的困境。本文以各国的恐怖袭击次数和避难申请人数为依据,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再针对相关性较高的国家引入其他社会经济变量,筛选出部分变量进行回归建模,最终德国和瑞典的避难申请人数通过了模型检验。根据实验结果,对难民采取"欢迎政策"的德国和瑞典两国的难民问题都导致了恐怖袭击的持续增加,而其他国家则不然。由此可知,由于欧盟共同庇护体系的缺陷和成员国观念的差异,德国和瑞典超负荷接收难民,导致安全局势恶化。因此,欧盟需要反思难民危机凸显出的"一体化"弊端。  相似文献   

11.
论难民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1年日内瓦公约及1967年纽约协定,难民本质上是因为政治、种族、宗教、战争、环境等原因被迫逃离本国或经常居住国而流亡到其他国家的人。难民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严峻而现实的社会问题,也是涉及人权和国家主权的重要国际问题。为了保护难民权利,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通过各种国际性或区域性文件为难民保护制定了一些基本原则,以促进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难民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联合国难民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组织。本文回顾了联合国难民署半个世纪的艰难历程 ,分析了处于东西方冷战夹缝中的联合国难民署为处理国际难民事务所付出的努力。在强调联合国难民署对解决现实的难民问题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的同时 ,本文对联合国难民署面临的困难、挑战及可能的改革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难民问题成为德国政治的焦点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德国2017年大选和组阁谈判之路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对德国的政党政治和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左翼党高度关注难民问题,提出难民问题的10条主张.但经考查发现,该党自成立以来,在难民问题上所持立场也是几经变化,甚至相当长时间里不符合常理对左翼政党的预期.本文拟对德国左翼党难民立场的发展阶段进行梳理总结,从政党政治、德国左翼党纲领和德国难民问题复杂性的视角进行探讨分析,兼评德国左翼党难民立场回归左翼的局限和意义.随着德国右翼激进的民粹主义再度兴起和壮大,左翼政党对平衡德国政党政治生态的作用有待审视.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在黑龙江讷漠尔河地区,由政府主持,曾有过两次迁移关内难民移垦的现象,两次难民移垦之结局迥然不同,为今后难民移垦提供了引以为戒的教训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关内难民移垦定居于东北地区,既可以安置难民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又可以充实边疆而成为移民实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东北边疆之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在黑龙江讷漠尔河地区,由政府主持,曾有过两次迁移关内难民移垦的现象,两次难民移垦之结局迥然不同,为今后难民移垦提供了引以为戒的教训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关内难民移垦定居于东北地区,既可以安置难民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又可以充实边疆而成为移民实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东北边疆之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已逐渐被提上巴以和谈的议事日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领土问题、定居点问题、耶路撒冷问题、难民问题等方面的立场分歧使双方很难达成共识,而这些问题不断复杂的现状进一步增大了解决的难度,最终地位问题谈判将会异常棘手。唯有消除仇恨产生的土壤、实现内心的和解才能解决最终地位问题,实现巴以之间的和平。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难民移垦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国民政府以“寓救济于生产”为目的,于1938年至1939年,先后颁布《难民垦殖实施办法大纲》、《非常时期难民移垦规则》和《非常时期难民移垦条例》,制定了难民移垦政策,力图通过建立垦区、垦社,将难民移送到后方开垦荒地的方式来实现救济,增加生产。总体看来,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移垦政策是国民政府救济制度的一大改进,体现了社会救济主体的转变和国民政府救难重心的转移,也为战时西部地区的生产建设作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问题,已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的重大专题之一。文章对中国抗战时期难民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从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国性难民大潮,难民流亡成为抗战时期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难民的救济与安置便成为战时中国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论国际法语境下的“环境难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华  李若瀚 《国际论坛》2011,(1):14-19,7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环境的日益衰退,"环境难民"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最严重的危机之一。从国际法的视角分析,"环境难民"并不能获得"公约难民"的资格和待遇。相应地,"环境难民"所指称的"因环境因素导致的人口被迫迁移现象"引发了国际法对该问题的多层次思考。为此,应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完善国际法的建设,为解决"环境难民"提供合理的国际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传统国际法,无国籍和难民都无法得到任何国家的外交保护。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8条允许无国籍人和难民“合法的和惯常的居所”所在国在一定条件下对其实施外交保护。对于无国籍人而言,这种改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对于难民而言,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难民的定义有待改进,否则无法保障上述条文的有效实施;第二,难民“合法的和惯常的居所”所在国不能针对难民的国籍国实施外交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