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和中国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中,均将"国际组织"列作独立的产业门类;在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中,还明确将"国际组织"门类归入第三产业。作为"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产业(行业)分类,其分类对象和范围其实有所不同;遵循科学的"国民核算主体原则",任何一国的国民经济产业(行业)分类均应以"常住单位"构成的"经济总体"作为基本分类对象,其产业部门中均不应包含国际组织(以及类似的外国使领馆)等非常住单位;只有对于诸如联合国、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不属于任何单一国家的"经济总体(准国家)",国际组织作为一个产业门类才具有实际存在意义。因此,为提升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应从现行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取消"国际组织"门类,并调整《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中的相应内容。  相似文献   

2.
ICT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这种改变大大促进了经济增长。根据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研究报告得出,由ICT产业发展而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正在加剧。具体原因为ICT产品的广泛使用和海量数据处理中心的建立。根据ICT产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中碳足迹的追踪,能够得出ICT产业在原材料提取、生产制造与运输、产品应用和回收处理各环节的碳排放的大体数量和所占比例。针对ICT产业价值链中碳排放产生原因不同,分别采取监测、预警、生产过程优化、先进产品应用、新商业模式和政府政策等对策给予解决,同时也简要说明了ICT产业如何为其他产业提供了间接减少碳排放的手段。最后,结合ICT产业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给出了ICT产业发展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新研究思路,并提出未来可以从定量角度研究ICT产业发展中碳排放对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梳理美国数字经济核算实践的最新动态,包括美国数字经济核算的概念界定、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和数据结果等。首先,本文梳理了美国数字经济核算范围变化,同时将我国数字经济分类、美国数字经济分类同时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在行业小类层面一一对应,详细对比美国与中国数字经济核算范围,得到美国数字经济核算范围与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基本一致的结论。其次,总结美国数字经济核算方法,从产品角度进行数字经济定义,在供给使用表基础上将产品对应至行业,在行业基础上进行数字经济产出和增加值等测算,同时对比研究我国和美国数字经济核算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美国数字经济核算实践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统计核算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测算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本文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技术生产和数字技术应用两个部门.针对数字经济生产部门,本文提出了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中分离出数字技术生产部门,并采用生产法核算其增加值的方法;针对数字技术应用部门,本文将数字技术视为资本投入要素,开发了计算数字技术应用部门增加值的"两步法".使用该方法测算得到浙江数字经济总量由2015年的15735.3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23430.4亿元,其中数字技术应用部门增加值由2015年的12362.4亿元上升至2018年17882.7亿元,数字技术生产部门增加值由3372.0亿元上升至5547.7亿元.本文提出的数字经济规模测算框架和技术方法,可为其他地区测算提供理论基础,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已有研究很少从全产业链视角科学量化评估数字经济的碳排放效应,更多的是以ICT产业为媒介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模型从全产业链视角测算了河北省数字经济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发现,全产业链的视角下,河北省数字经济的引致碳排放量仅次于六大高耗能产业和交通运输业,主要是由贸易和消费驱动的,集中在产业链上游的高耗能部门和产业链下游的高数字化部门。国内贸易和居民消费是推动河北省数字经济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而碳排放强度和产业关联是导致数字经济碳排放降低的主导因素。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推动数字经济科学减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保证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拟通过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探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途径,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产业结构的基本分类产业是指各种生产行业,即凡是能产出物质产品和知识信息、并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行业都称为产业。它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采掘业,和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如运输业,商业、邮电业、科学技术研究部门、信息咨询和技术教育部门等。  相似文献   

7.
国际上有影响力的ICT分类标准包括ISIC 4.0、NA-ICS 2012、NAICS 2007等,而中国目前采用的是2003年发布的《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该规定无论时效性还是国际可比性均较差. 以辽宁省ICT产业为例,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直观地反映各分类标准的区别. 结果表明:该规定分类方法计算的信息产业增加值为ISIC 4.0分类标准的3倍,对信息产业的定义不同、估算方法及部门匹配的限制是产生如此大差异的原因,并对中国的ICT产业分类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新引擎”。如何客观、准确、全面地 核算数字经济规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对国内外数 字经济核算范围和测度方法比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数字经济的活动情况,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产 业分类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经济分类体系,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测算出2017 年数字 经济规模为21. 42 万亿元,占GDP 的比重达到26. 09%。将相关机构测度的数字经济规模与测度数据进 行比较,认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在衡量数字经济规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就数字经济核算的后续研究 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数字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向其它产业溢出的效果日益显著,成为全球生产组织网络的核心工具,提高了信息共享的速度,降低知识运用和信息传输的成本。本文以深圳信息软件数字技术等产业为对象,拓展了传统的莫兰指数作为研究空间知识溢出的代理方法,加入时间与空间的元素,探索数字经济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创新关联,并识别数字经济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结论有,一是数字经济产业的软技术和硬制造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创新依赖,相互支撑占据产业网络的核心位置,构成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中枢;二是数字经济产业中的软技术与硬制造具有不同的空间集聚方式,形成空间上产业协同与配套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提升各国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经济话语权的关键领域,与数字经济有关的统计口径和方法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基础性问题。基于数字经济概念和范围的界定,数字经济统计大体可分为窄口径和宽口径两种类型。在方法上,数字经济统计主要有GDP核算中的生产法、计量经济学方法、指数法等类型。当前,国内外在数字经济涵盖部门及统计方法上仍不一致,直接将GDP核算中的生产法等传统统计方法应用于数字经济统计也存在困难。这些都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成了一定挑战。鉴于此,本文从推动统计核算理论创新、提升数据可得性、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统计结果可比性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