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指出,抗战大后方歌谣在时间分布上存在阶段性的特征,并对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将抗战大后方歌谣以1940年为界,分为“井喷阶段”和“跌落阶段”,进一步分析揭示出其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文学发展规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界对抗战歌谣的系统搜集整理还存在不够全面、不够规范、不够系统等问题。研究才刚刚起步,诸多具体问题由于长期无人涉足而认识模糊不清。在笔者视野所及的范围,截至2012年底,共收集到抗战歌谣集仅10本,范围涉及"大后方""沦陷区"和"解放区";内容各有侧重,总体而言,"大后方"反映支持前线的抗战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沦陷区"反映军民奋起抗战、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叙事性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解放区"歌颂我军我党奋起抗日及其相关政策的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研究方面,公开发表的论文仅十余篇,研究专著未见1部。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于7个方面,却又以抗战歌谣主题思想研究为主,其余涉及艺术特色、资料保护与利用、文化阐释、功能作用等,显得散而不深。因此,重视抗战歌谣的收集整理,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界对抗战歌谣的系统搜集整理还存在不够全面、不够规范、不够系统等问题。研究才刚刚起步,诸多具体问题由于长期无人涉足而认识模糊不清。在笔者视野所及的范围,截至2012年底,共收集到抗战歌谣集仅10本,范围涉及"大后方""沦陷区"和"解放区";内容各有侧重,总体而言,"大后方"反映支持前线的抗战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沦陷区"反映军民奋起抗战、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叙事性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解放区"歌颂我军我党奋起抗日及其相关政策的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研究方面,公开发表的论文仅十余篇,研究专著未见1部。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于7个方面,却又以抗战歌谣主题思想研究为主,其余涉及艺术特色、资料保护与利用、文化阐释、功能作用等,显得散而不深。因此,重视抗战歌谣的收集整理,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放区抗战歌谣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在无产阶级革命与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共同语境下诞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放区抗战歌谣开创了民族音乐与工农兵相结合、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大众化之新局面,全民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的兴起有力支援了全民族的抗日斗争。而解放区抗战歌谣在中国民间歌谣思想内容方面的拓展,创造了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新体例和新境界。同时解放区抗战歌谣诠释了抗战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精神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在抗战歌谣出版媒介场域的生成过程中,抗战歌谣创作者的广泛性、出版物的繁复性和受众的普及性,为抗战歌谣的创作出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抗战歌谣得以广泛传播的有力保证,给抗战歌谣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抗战歌谣成为中华民族抗日解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抗战救国"舆论的宣传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我国西南大后方的一个进步文化事业中心。其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当时的新闻事业非常兴旺发达。据不完全的统计,仅报纸,就有十六七种,比抗战前广西全省出版的报纸还多了一倍。另外,还有四个新闻通讯社。由于这是团结抗战的产物,各种报纸、通讯社无不深深地打上战时的烙印,显示出战时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举国西迁及其导致的大批人、财、物的聚集与流动,使重庆一时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显示出川江航道作为中国抗战后方交通枢纽和门户的战略作用与地位。对伴随着三峡工程建设迅速淡出历史舞台的川江绞滩行业发展状况进行整理与发掘,可以客观揭示抗战期间大后方精英云集、同仇敌忾、国家利益至上的历史记忆;分析川江绞滩行业保障抗战大后方航运畅通的历史贡献,有利于丰富抗战后方的历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黄河》,是抗战时期西北大后方惟一的大型纯文学刊物。通过对该刊创办和发展历程的纵向梳理,对其办刊宗旨、编辑意图、作者阵容、题材范围、体裁式样及其文化生态的多侧面横向探析,深入揭示该刊与西北大后方抗战文学的血肉联系,并以此勾勒尚未引起学界注视的西北大后方抗战文学的文化图景和历史轨迹。《黄河》是抗战时期西北大后方文学的重要阵地和真实记录,它对西北大后方文学乃至全国抗战文学的贡献与影响,应予以充分肯定和足够的关注。对《黄河》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弥补抗战文学研究中存在的某些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莱蒙托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从20世纪初开始受到了中国文坛的关注,上世纪40年代大后方对其作品的译介达到了高峰.本文选取抗战大后方这个特殊的区域来探讨莱蒙托夫的译介情况,主要梳理了大后方对其诗歌和小说作品的翻译,并认为在抗战大后方语境下莱氏作品的反抗和斗争精神契合了人们对文学的诉求,也是其作品得以大量翻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抗战大后方文学的研究,应当坚持文学历史主义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达到文学自身的历史和历史整体性下的文学的统一.其具体内涵则是文学本位立场、民族文学立场、社会文学立场三者的辩证融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比研究,全面梳理和比较了舟曲藏族民歌与安多藏族民歌的结构形式、类别、艺术风格以及自觉运用的程式套语和包含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探究两地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2.
趣味深长话雷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歌是流传在雷州半岛的地方民歌.在雷州半岛影响极其深远。其内容丰富多彩。是反映雷州风土人情最全面的艺术瑰宝,情趣盎然,精妙绝伦.如牧童歌中的童趣、颠倒歌中的意趣、讽刺歌中的辣趣、艺术手法中的妙趣等。  相似文献   

13.
民歌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 ,但在具体认识上专业人士和广大民众之间有较大区别。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本文根据专家的定义对民歌进行了分析、分类 ,提出划分狭义民歌和广义民歌的观点 ,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主流文学中,男性以理性、秩序和明晰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力.而民间女子却在私情歌谣中重新获得了这种权力.她们以混乱、破碎和非理性的语言形式消解了男性建构的神话,以此表达了女性的情思和精神,改变了其在以男性为本位的传统作品中被书写的命运,使女性从被言说的他者向自我言说的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15.
新民谣仿拟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谣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歌谣,它来自民间,反映人民的心声。新民谣是当代社会语言的新成员。该文分析了仿拟辞格在新民谣中的运用,探讨了新民谣中仿拟格构成文本的心理机制、文化基础、言语基础等。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民歌记录了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故事和心路历程,是土家语和土家族音乐的高度融合,反映了土家族的历史及民间习俗传承。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巴入时代,就表现出土家族先祖对精神文化的强烈要求,土家族民歌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又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最佳途径,土家人用勤劳与智慧创作出形式多样的土家民歌,是最朴实和最富有感染力的民族瑰宝,土家族民歌有着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丰富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17.
扬州民歌具有独特的方言特色。浓浓的乡土气息,内在的人文气质和市民化的生活情趣是扬州民歌的地方特点;旋律刚柔结合,润腔与衬词衬腔的合理运用和与地方戏曲音乐的融合是扬州民歌的音乐特点;而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载歌载舞、渲染气氛和唱中夹白、形式多样是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书面材料收集来的71个客家山歌传说有193个异文,分为5大系列、7个母题、15个类型,题材丰富,多由单一母题与片段情节构成,篇幅短小,异文变化较少。主人公多为女性歌手,主要围绕"唱山歌"而展开,最为直观地反映了客家山歌的文化内涵与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经济文化生活的改变,民间歌曲与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也起着明显的变化.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的传播存在着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情况,对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进行研究和吸收过程中,必须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研究观点,.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传统民歌记录着裕固族历史的变迁和裕固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历程。对两首不同时期的裕固族民歌进行音乐本体分析,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探寻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渊源关系;从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出发,在实践和理论上为裕固族民歌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