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廉政学是专门研究国家廉政活动和廉政制度建设的独立学科。建立廉政学是促进反腐败与廉政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廉政学的学科使命包括:通过学科建构,回应中国廉政制度与实践中的一些特殊问题,论证廉政制度设置的科学性及其具体内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基本规律,推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构建廉政学体系应当以国家廉政活动和廉政制度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廉政制度为逻辑起点,以廉政建设为核心范畴,以廉政理论为基础支撑,以廉政制度、廉政活动及其规律性研究为体系范畴,用发展、开放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廉政学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2.
2022年版学科目录对艺术学门类做出了较大调整,其中对专业学位的调整是一大动作:专业学位首次与一级学科并列出现,属同一个学科目录范畴;专业学位与一级学科之比为6比1,占据绝对优势;并且专业学位的培养层次还可上升到博士学位。这就预示着,未来艺术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在专业学位领域。“艺术学”作为新版学科目录里唯一的一级学科,它的边界得到极大拓宽,它与专业学位形成依存互补、平等并列的新型关系。这些变动,在学科制度和知识体系层面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文献学学科体系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目前将文献学类等专业分别设在了文学门类以及管理学门类下属的二级学科中,存在分级地位过低、分类不清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主张将文献学设置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艺术学发展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艺术学的巨大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探索的代表性成就。纵观当代中国艺术学"这40年"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潜学科"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一级学科"艺术学"建设时期,21世纪第一个10年一级学科"艺术学"蓬勃发展时期,2011年进入独立门类后的艺术学发展时期。当代中国艺术学的总体发展,无论从学科体系建设还是理论体系建设方面,均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思想环境下,在艺术学界创新性理论研究成果的引导下步步推进并有序迈进的。当代中国艺术学不仅从无到有,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一级学科跃升为独立的第13个学科门类,同时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本土艺术学理论体系和学科架构体系,为中国艺术学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石。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综合性研究范式,语料库译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通是其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因,然而学界鲜有以其学科关联为对象的研究,且现有论述多罗列学科门类而疏于分析阐释。文章以1993—2021年间WoS刊载语料库译学研究文献为数据,通过绘制知识图谱,结合WoS学科分类、引文统计,以及帕累托分析法,尝试厘清语料库译学学科关联的主要门类、亲疏关系、关联学理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语料库译学的学科关联内生于学科自身的继发性并在多个层面和维度展开;内部关联以“翻译学?语言学”为主要向度;外部关联延伸至计算机科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教育与教育研究等数十门边界学科;关联整体面向于人文社科,且呈现出多元化、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国外学者已经对中国的反腐败制度形成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即中国的反腐败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导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反腐败模式。根据“地方创新性程度”和“对中央廉政策略的影响程度”两个指标,将反腐败制度划分为三种类型:由地方自我创新,并已经被中央所采纳和推广的制度;由中央在地方进行试点,鼓励其他地方进行学习和借鉴的制度;地方已经在酝酿和尝试执行,但中央仍然持观望态度的制度。影响不同地方廉政创新类型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鼓励地方廉政创新和改革的程度、地方主要领导的廉政创新意愿以及在廉政过程中遇到的地方部门利益阻力和民众的态度反馈,由此可见,应在腐败治理策略中重新找回地方力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推进廉政风险管理成为新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廉政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反腐败工作领域的实际应用,有利于化解廉政风险,提升政府应对廉政风险的能力。廉政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由廉政风险识别、廉政风险评估、廉政风险处理和廉政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等阶段组成。当前,推进廉政风险管理要重点构建风险分析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防范机制、风险应对机制和风险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境遇、家庭与社会对儿童的认识与态度、政府对儿童的政策,都是社会文明与和谐状态的重要标尺。儿童的发展更决定着社会的未来。与儿童成长相关的学科领域极其广泛,但长期以来,缺少一个供各学科领域交流、沟通与整合的平台,不利于跨学科的综合性儿童研究的发展,也就不利于儿童研究走向更大的繁荣。中国当代儿童研究有必要建立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科门类——儿童学。  相似文献   

9.
施爱东在《学科界限与学术取向》一文中从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民俗学界学科取向多元化的现状、当前形势下民俗学者选择研究课题时的趋利性考虑、民俗学从业者未形成一个真正的学术共同体等4个方面论述,否定了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性质。但实际上人类学与民俗学是有着诸多不同的,诸如研究对象的不同与其对所研究的社会或文化现象所持态度的区别;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或范围或许宽泛一些,但它是由几方面特征一以贯之的一个整体;至于施博士对当前形势下民俗学者选择研究课题时表现出的趋利性的批评,对时弊的针砭是深刻的,然而却不能作为怀疑民俗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依据。需要说明的是,民俗学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严谨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的学科多样性及其融合发展趋势,对认识学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特征、发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规律并指导相关学科领域更广泛地数字产业化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利用Loet Leydesdorff等提出的学科多样化测评指标体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科融合发展态势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领域的融合。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在近10年随时间加速扩展;而且在254个WOS的学科分类当中,有106个学科分类与人工智能领域有交叉,其中有近1/3的学科方向与生物医药相关。通过进一步分析和专家访谈发现,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领域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数据分析预测、药物研发与个性化医疗、医学影像分析、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健康管理和预防等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但我国的反腐败形势却持续严峻。足球领域的腐败和反腐败,是我国总体腐败和反腐败的一个缩影。文章以我国足球领域的腐败和反腐败为案例,通过分析足球领域的腐败并对比2002年反黑行动和2009年反腐风暴的过程及结果,从腐败后果的再认识、反腐的政治决心、反腐策略和反腐措施四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对我国整体反腐工作的标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王岐山指出,要注重党规党纪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党纪与法律作为我国反腐败 的两大利器,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但目前党纪与法律衔接程度还不够,需进一步完善。文章主要从两者的关系、衔接不完善 的表现及成因、相关对策四个方面来探讨分析,以推动二者的有机衔接,应对当前我国的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破坏社会和谐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政府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任务。依法反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中国特色反腐败法律体系是其前提要求。我们要积极加入或签署反腐败国际公约或区域性公约,集中力量制定综合型反腐败法典,适时修订和完善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推进反腐败的地方性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强,腐败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腐败的形式也不断变化。为了规避被惩治和逃脱法律责任,当前的腐败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特征,腐败之所以出现形式变化和呈现新特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及其成效。但目前,一些民众在反腐败认识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误区,需要我们准确把握腐败现象的表现特征,厘清反腐败的认识误区并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他认为: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反对官僚主义;要从严治党、纯洁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建立和实行政务公开的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搞好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列宁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腐败的严重后果直接影响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对国家的整体发展产生致命的危害,反腐倡廉迫在眉睫。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着重揭示了腐败产生的根源和类型,然后以翔实的数据为基础剖析了我国反腐现状及主要问题,最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国家廉政体系构建策略,以实现对腐败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在认识上将反腐败斗争提高到事关“亡党亡国”的高度,要求“老虎”、“苍蝇”一起打。党在实践上强调,要更多地依靠制度和法律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更好地完善全方位反腐倡廉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以更快回应人民的反腐败要求。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巡视制度,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通过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率先发力,引起网民热议监督、纪委迅速回应查处等新方式,加速形成党内党外、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全方位联动反腐机制。通过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公务接待、公车改革等切实纠正“四风”,铲除腐败滋生的温床,加大对高级领导干部、责任缺失、失职渎职行为的查处力度等举措,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若干亮点。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反腐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也是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关键选择。制度反腐是有效的反腐方式,其逻辑动因在于克服人性缺陷,目标诉求在于防范权力滥用,独特优势体现在稳定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强等方面。高校开展反腐败工作,必须致力于制度建设。然而,高校制度反腐还存在不同廉政制度之间缺乏协调配套、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缺位、反腐败预警机制运行不畅、廉政制度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为提升高校制度反腐的成效,应建立健全利益冲突管理制度、权力运行监督制度、反腐败预警制度以及廉政措施落实制度。  相似文献   

19.
邹燕秋 《南都学坛》2007,27(1):121-124
腐败成本低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提高腐败成本是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的理性选择。要建立职业资格的限制和剥夺制度,提高腐败的政治成本;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提升腐败的法律成本;要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提高腐败的经济成本;要建立社会舆论谴责制度,加大腐败的道德成本。  相似文献   

20.
公众清廉感知是近年来廉政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忽略了社会公众内部的阶层差异性。对2016年度全国廉情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公众的社会阶层地位与政府清廉感知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且总体上呈现出倒U形特征,中间社会阶层的公众对各级政府的清廉感知水平显著更高。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在腐败容忍度、反腐败满意度、腐败经历和感知信息来源渠道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其清廉感知差异的重要内在影响机制。近年来政府反腐败努力得到了绝大部分中间社会阶层群体的认可,但下层社会公众对各级政府清廉感知水平更低的情况说明,必须进一步优化反腐败策略,更加注重解决基层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