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美国独立战争给一些黑人奴隶打开了通向自由的大门,自由黑人在"量"上有了很大的飞跃,引起了白人的极大的恐惧。同时,由于广泛的非选择性地解放奴隶,自由黑人在"质"上也发生了变化:纯种黑人代替黑白混血儿在自由黑人中占绝大多数,从而引起了白人的憎恶乃至是仇视。因此,憎恶和仇视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期间白人对整个自由黑人群体的主要态度。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长篇小说《殿堂》中塑造了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知识女性形象,虚拟出现实社会不可能存在的黑人女性的殿堂。美国黑人妇女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和白人,甚至和黑人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其原因主要有四:奴隶制规定了女性奴隶的工具属性,种族主义歧视,性别主义歧视,黑人女性麻木灵魂的自我放逐。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男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在<看不见的人>中揭露了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与压迫,书写了被白人歪曲、抹煞的黑人历史:描述了百年来黑人因为长期遭受歧视而陷入文化身份危机.从三个方面分析黑人文化身份的丧失原因,一是白人在生活中对黑人话语权的剥夺,二是黑人对话语权的自我放逐,三是黑人在文化夹缝中扮演着求生存的双重性身份.话语衍生出权力,黑人要想得到最终该有的身份地位.就该努力去恢复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半期,美国白人的种族态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过去那种赤裸裸的吉姆·克劳种族主义已经不多见,另一种新形式的消极的放任无为的种族主义在后民权时代出现,并不断加强。对于政府在取消种族隔离和不平等的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美国白人强烈抵制,并重新接受了对美国黑人消极的看法。他们否认歧视是一个现行的社会问题,不仅听任底层黑人处境的恶化,而且将黑人不利处境的主要责任归咎于黑人自身,从而使种族歧视仍然是美国黑人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参与美国体制的一个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非色》是有吉佐和子系列社会问题小说的开篇之作。小说以四位日本"战争新娘"在美国的遭遇为主线,揭露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对人性的残害。"战争新娘"既是性别上的"他者",又是美国社会的"他者",同时,在美国社会,黑人又是白人的"他者"。文中从女性主义视角,就黑人阶层的"他者"处境和"他者"的话语权两方面对《非色》中的"他者"形象做探索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作品主要从一个辛苦为生计奔波的美国黑人青年真实的社会感受出发,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对黑人的压迫与藐视,使得处于各种不同地位的黑人们为融入白人社会而有意无意地丧失了身份。从美国黑人的身份迷失入手,对主人公丧失身份、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艰难心路历程进行分析,从而揭露了美国工业社会中,人为的精神歧视会导致黑人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赖特<土生子>主人公悲剧的社会和心理根源,可见其谋杀白人姑娘的动机是恐惧和仇恨,且源于美国社会长期的种族隔离和阶级歧视.在这个社会里"红色"分子和黑人有着相似的遭遇,他们在白人统治者的眼里都是罪恶和暴力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随着1783年《巴黎和约》的签订,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出现在了世界舞台上。自由和权利成为美国的立国之本,是美国信念的核心。而在倡导自由和权利的国度里的不自由群体——黑人——在共和国初期却遭受着奴役和歧视。为了争取自由和权利,改变被歪曲的形象,建国初期黑人在公共话语领域做出了各种努力。这种争取权利的行动,证明了以自由权利为核心的美国信念尽管为白人所创立,但也成为黑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价值取向。黑人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融入美国社会的愿望,加入了美国民族和国家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9.
《朱利的族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的代表作。小说把白人主人公置于虚构的南非政权交替的背景下,描写了白人主人公在黑人村庄的流亡生活。作品多被人们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展现了白人与黑人的命运和地位的置换。本文跳出后殖民主义的范畴,找到了作品中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从存在主义角度阐释了在"被囚禁"的荒谬生存境遇下,...  相似文献   

10.
黑人作家拉尔文·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是美国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他从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传统的激烈冲突以及在这冲突中人们寻找自我本质和价值,实现真正存在的这一主题。文章试图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来探讨《看不见的人》,并从其"存在方式"入手,详细地分析了主人公由"不自由"到"自由"及"没有责任"到"负起责任"的转变,及其最终获得人性,实现自我真正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运用女性话语在作品里描绘了在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的冲突以及男性压制下的黑人女性。本文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黑人女性的命运和心理,深刻揭示白人和男性社会对黑人女性所造成的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12.
从后殖民视角出发,通过对《耻》中所发生的两次"强暴"事件的分析,揭示白人殖民者对被殖民者黑人所犯下罪行的恶果及影响,探讨库切在小说中是如何展现白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求赎罪,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地位,及其对白人与黑人之间最终的宽容、和解与和谐共存所寄予的厚望。  相似文献   

13.
莫里森的三重"他者"身份,使得她的叙事在正式场合"难以言说"。在《宠儿》文本中,作家在八个"文化代码"中巧妙地植入"双重声音叙事结构",于是,黑人、白人读者通过对代码的破译,都从其中解读出自己期待的"文化信息"。在白人、黑人读者的阅读和评论中,《宠儿》里的沉默得到不断的"言说"。就这样,莫里森巧妙地在《宠儿》文本中开拓了种族"言说"的通道。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与文化背景多民族的美国社会产生了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文学(包括多元的诗歌),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白人文化、白人文学,因为他们的国语是白人使用的英语.他们的历史,他们的文学史(包括诗歌史)都是从白人角度来写的,如同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史从汉人角度用汉语来写的一样.印第安人被白人赶到偏僻的“保留地”里,很难受到文化教育,因此很少有机会用他们的语言或英语写他们的美国(本来就是他们的故土)史和他们的美国文学史;迁移到美国去的犹太人没有受到希特勒对他们的那种残酷迫害,也没有受到黑人或印第安人所受到的那种压迫歧视,虽然他们从犹太人的心理和角度创作文学,但是他们由于同属白种人而往往被列入白人作家的行列时显得很自然.几乎同时与白人殖民者到达北美的非洲黑人沦为终身奴隶,和土著印第安人一样受到虐待,但白人强制他们干苦活,他们势必被掺杂在白人社会里,而不是象印第安人那样被圈在与世隔绝的“保留地”里,固而有了运用英语创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的神话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运用神话构建小说人物、事件及主题,揭示美国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弱势文化的侵蚀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的迷失——对白人价值标准的内化和对黑人身份的放弃,引发对美国黑人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所罗门之歌》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受到白人奴役的历史过程中,黑人的文化不断受到冲击,黑人也在白人文化的腐蚀下渐渐丧失自我,但托尼·莫里森始终坚持恢复黑人文化。《所罗门之歌》正是象征着黑人对自己文化历史的一种追求和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可和复原。  相似文献   

17.
[摘要]艾丽斯·沃克提出了妇女主义精神,从独特的视角描写女性的斗争,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把争取女性平等的斗争扩大到黑人群体当中,深刻揭露了黑人男性和白人对黑人女性的歧视和迫害。更重要的是,沃克认为,黑人女性必须要团结起来,发挥团体力量,取得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第一部小说《相助》深刻揭示了美国南部地区在白人霸权地位下举步维艰的黑佣的生存状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地区的种族问题。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小说《相助》进行文本分析,借助词汇分类、转换、语气系统等分析工具,考察小说中白人和黑人使用的不同词汇、被动句的使用、黑人女佣与女主人对话的语气差异,揭示黑人被动的社会地位和失语状态,以及黑人与白人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研究发现,凯瑟琳·斯多克特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巧妙地刻画了黑人的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19.
肤色、性别与原生态文化是美国非裔女性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创作的主要关涉点。与白皮肤比较而言,赫斯顿认为黑肤色等族裔特征为一种差异性的美。被界定为非主流草根文化的黑人原生态文化是黑人生存的策略和非裔文化身份的标识,是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元素。黑人与白人、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在保持个性的同时要进行种族间人与人的良性互动和种族间文化与文化的交融。赫斯顿在文本中近距离地审视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性别歧视,倡导族裔内部平等、互补的双性和谐,为非裔美国女性作家开启了一种有效的性别、种族、文化的诉求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美国的民主》是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上半期完成的一部巨著,对该书的研究和论述不胜枚举,但基本未涉及托克维尔关于美国种族与种族关系的认识。事实上,托克维尔通过实地考察美国土著居民和黑人的困境,对美国白人和黑人与印第安人间的种族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评论,指出作为支配群体或多数人群体的白人不仅在法律上有权界定自身,而且还能通过自身历史和文化界定社会价值观,建构种族差异,美国的种族社会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被社会建构的过程。白人特权和种族主义根深蒂固存在于美国的法制和民情中。托克维尔还分析了基于白肤色的财产权和白人特权对白人产生的负面效应,他认为,白人从作为统治民族中获得的心理利益蒙蔽了白人,使他们看不到这一体制对他们征收了实质上和精神上的重税,他也由此预见到种族关系在美国难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