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专业,涉及的专业面较宽,由此带来了专业定位模糊,实践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在对国内本专业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六年来的专业发展、学科特色和建设实践,从专业方向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调整、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就业问题等方面对本专业发展中面临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本专业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当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要办学模式的基础上,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为例剖析了农林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专业交流平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评估体系等5个方面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以《旅游规划原理》课程为例,介绍了具有学科办学特色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定位与目标,围绕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考核体制、课程建设成效等方面探索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和实践,以推进学生学习认知和能力培养,提升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为我国各高校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研究生教育是地理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面.笔者以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对象及依据,利用文献法及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生源情况、培养方式及学位论文三方面对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拟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学科发展提供相应思路.研究表明,该校地理学学科体系逐步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较为完整,部分专业方向课程分类模糊;研究生发文量总体增加,核心及其以上论文发文量需要进一步增强;学位与学科建设逐渐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水土保持与灾害防治、土地利用与生态响应、旅游规划与开发、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地域文化与遗产保护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已发展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自动化两个专业,原电气专业包含的课程内容相对变窄,强电特色需要突出的转变,把原来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改变为由公共基础课-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限选课-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更加符合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扩展了大学生的就业面。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从生物科学专业结构特点和学科特色出发,结合生命科学专业定位、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整合及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以突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科体系的基础性、综合性和适应性,反映新颖的教育观念。本文就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方面的实践效果以及专业的条件建设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经济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学科方向、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 “厚基础、宽专业、重能力” 的指导思想下,通过系列化课程群建设、全英文课程建设、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强化实验室建设等手段和方法,建设了专业方向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强调实践和创新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相似文献   

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变革及课程体系的构成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 ,并对该专业的发展及学生的培养方向提出了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能够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理科学生应具备的通用能力以及本专业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同时应该确定本专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电子商务学科发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类型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电子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11.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研究和探讨了该专业学科发展和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模式,阐述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及在实验教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日本京都大学海岸工程学科设置、本科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的状况,学科设置实行教授负责制,课程体系在强基础宽专业面的基础上增设综合性、志愿义务服务性和特色课程,教学管理既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又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突出地体现了本科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上的柔性化衔接特征,可以为我国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业院校农业推广学教学改革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推广学是农业院校农科许多专业的必修课或限修课。新时期的农业推广学必须与时代同步,已有的课程体系应不断完善与改革。作者阐述了农业推广学科的发展历程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推广学在农科和管理学科中的学科交叉、不可替代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现阶段农业推广学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理论与现实结合不紧密和原理与技术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如教学过程中课程和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结合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农业推广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措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专业相结合,增加师生互动,紧密结合专业等。  相似文献   

14.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数学学科以其对学生深远的影响意义更应成为改革的前沿。通过分析我省幼教师资现状以及中职幼教专业数学学科知识结构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研究的具体做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学科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特点,是导致该专业课程体系碎片化的重要因素。该专业与诸多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就业去向的程度不同的重合、交叉,引发了其毕业生就业领域的边缘化。各院校应以主干学科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以缓解课程体系的碎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直观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严峻形势 ,该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以及面向2 1世纪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要求等方面阐明了福建农林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必须不断进行直观实践教学改革 ;详细阐述了本专业直观实践教学改革经历的思路和历程 ,并介绍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技术路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7.
合理确定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是采矿工程专业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采矿工程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对于采矿工程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出具有采矿特色的"基础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素质创新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阐述了以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完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硕士学位论文成果的内部特征透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格局和未来走势。通过对2000年到2008年城乡规划硕士学位论文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规划研究生培养方向基本覆盖了目前城乡规划一级学科下属的六个二级学科,研究成果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优势或特色研究领域,对于前沿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不足,在城市规划历史理论方面存在缺位的情况。才培养所折射出已有的优势和特色研究领域有待强化;同时,师资“学缘”结构有待更新;研究应与现有的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进行整合,设立前沿问题跟踪研究的长期立项和成果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已有的科技平台优势以真正加强科研投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动物营养学是畜牧学科的重要分支,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构建动物营养学课程体系的创新理论,适应动物科学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及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主要的概括和总结,以期为相关的学科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面对信息时代社会快速增长的需求,文章通过构建大机械类专业大类培养与个性成长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范式,开展了既精通机械设计制造又擅长智能化系统设计应用的学科交叉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以信息特色强化大机械类专业内涵建设,升级改造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新兴跨学科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文章将信息特色和实践创新融入通识必修,设计“学习-体验-养成-创新”四位一体的通识选修课程体系,构建“机械+信息”学科交叉的专业基础,创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全程项目式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多路径选择”的课程体系范式。通过课程体系范式的组织实施,创新“大课程”项目引领式融合非技术能力培养、“大实践平台”真实场景式多路径培养、“金课”示范引领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模式,为课程体系范式实现提供有效保障并取得了显著培养成效,也为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