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快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是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由之路,还是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家庭农场有利于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文章分析了四川南充地区在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资源禀赋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结构是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的现实基础。家庭农场与中国的人地关系相匹配,与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相适应,与现有农地制度相衔接,作为主导中国现代农业的新型市场主体契合国情;家庭农场有利于确保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是实现中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基石;家庭农场兼具家庭经营和企业经营的双重优势,能够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最大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风险控制的相对平衡,是基于资源约束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牙克石市在实行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上,走在了全国前列。本文通过对牙克石市20个不同规模大小的典型家庭农场的调查分析,初步测度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家庭农场的适宜经营规模,并提出了相应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梳理了技术效率派和制度环境派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提出回到村庄内部视角看待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确定。结合松江家庭农场调查经验,指出村庄强大的集体制传统、基于村落成员权的土地福利分配、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兼顾的村庄大公平观等与政府、市场共同建构了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对家庭农场的整体性认识和政策制定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体制,确保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现代化,这突出地表现于国有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基于东北建三江垦区国有农场的经验研究表明,该地区历史形成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持续发挥作用,满足了寒地水稻大规模经营所需要的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及资金密集等条件。其内在机制是:在土地租赁制基础上,国有农场作为利益攸关方,有义务、有动力为家庭农场提供发达的社会化服务;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收益的密切关联特征,从事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有自觉服从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变迁的趋势和基本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限制农地所有权,强化农地使用权是现代农地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建立家庭农场制是我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推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业规模经营的三种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调查经验和文献梳理,文章辨析了当前我国农业规模经营中三种路径的内在机制和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农业企业化路径虽然改变了小农经济的面貌,却无法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劳动监督和高度风险问题;农业企业化的失效催生了一大批规模适当的家庭农场,因为经营效果较佳,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是各地政府出台的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却在消解着以"中坚农民"为经营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存在空间,而这些"中坚农民"不仅改造着传统农业而且在村庄中发挥着中间阶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庭经营的弹性结构与渐进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农业现代化研究强调农地规模经营指标,将农民视为被动的主体,忽视小农户的发展权益,倾向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实际上,农民是以制度变迁中能动主体的身份参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们根据资源禀赋灵活选择家庭劳动力配置模式和家计安排模式,这使农业家庭经营呈现出丰富的实践内涵,形成一种弹性的发展型结构。受这种弹性的家庭经营影响,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渐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践模式正在加速形成。适度的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速度与有序推进的服务规模化水平,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能够兼顾小农户的发展权益,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成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到目前为止,张家港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单位已达到1085个,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77085亩。其中粮棉经营面积50193亩,蔬菜经营面积4892亩,副食品(特种养殖)基地经营面积22000亩。这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责第一个飞跃后的第二个飞跃,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了加强对全市农业规模经营工作的领导,规范土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飞跃"思想,即从废除人民公社飞跃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飞跃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发展社会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揭示了我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阐述了我国未来农业的战略构想,指明了发展集体经济是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必将极大地解放农业生产力,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家庭农场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在公有产权基础上的农业经营组织;一种有效率的农业经营组织;大、中、小农场共同发展是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趋势。当前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瓶颈"是: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集聚难;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偏低;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家庭农场融资困难;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破解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瓶颈"的对策是: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有效供给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强化政府扶持政策;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历来是全国的粮食输出大省之一,且农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但近年来农业发展遇到不少问题,家庭农场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分别从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经营技术两个层面来帮助解决安徽省农业和粮食生产面临的现实问题。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考虑到其自身特点以及安徽省农业发展内外部条件,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是安徽省当前最好的选择。农业物联网技术是一种智能农业技术,家庭农场广泛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耕地产出率,使安徽省农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期困扰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零碎分散的小生产经营模式,它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效益降低,农民收入减少,农村购买力低落,进而制约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主要的还是要靠深化农村改革,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由“两田制”(口粮田、商品粮田分开承包)逐渐过渡到家庭农场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家庭农场发展呈现出小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兼业化状态.随着城镇化改革,农村大量的青年人才流失,农村整体呈现出空心化、老龄化发展趋势,这样使得许多家庭农场经营者出现后继无人的担忧情况;家庭农场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想要实现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要找出家庭农场有效培育路径,并从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设层面论证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本文从农产品经济价值和农业生产环节为落脚点,针对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优化其发展的路径,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社会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简论家庭农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建立和发展家庭农场,使小块土地的分散经营升级为土地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以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地方和兵团240个棉花种植型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为例,运用熵值法实证测算了新疆地方和兵团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并从体制视角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兵团和地方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水平总体较低,地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显著高于兵团家庭农场;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产品成本收益率对地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土地生产率、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农技人员上门服务次数对兵团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兵团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大于新疆地方。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战略审视、逻辑辨识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潜力,释放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活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新论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构建"四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环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高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进行战略审视,从制度与实践层面对农业经营主体的逻辑变迁进行辨识,在厘清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外部因素与内在短板基础上,探寻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提升农业经营效益的关键,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基于洞庭湖周边4个县(市)的实地研究表明:在政府实行农地流转、加大补贴力度等方式的鼓励下,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增加,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收入大幅度提升;务工收入与家庭承载力成为规模决策的主要参考变量,适度规模区间在反复实践中具有自然形成的趋势,家庭农场在适度规模经营中展现出明显优势;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的瓶颈性制约主要为基础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不高,土地经营权不稳定,环境和食品安全标准界定不明晰。据此,从助推职业农民成长、创新社会化服务、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文安  马文起 《南都学坛》2012,32(4):98-101
河南存在的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模式主要有:家庭联合规模经营、种粮大户规模经营、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经营、股份合作规模经营、村委会集体规模经营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农业土地规模经营不仅能产生规模效益,还能产生个体效益;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还能产生社会效益。发展农业土地规模经营要根据当地实际,适度发展;要把发展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上来;要加快培育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主体,特别是要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种粮大户,鼓励发展各种股份合作规模经营和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等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不少学者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是肯定的,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土地规模经营并不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并且学者们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条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效果评价等方面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与此同时,在政策层面上,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导向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